摘要:本文对彭水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进行阐述,剖析了该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彭水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振兴;彭水农村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新目标,并明确指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并不乐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发展成为广大群众强烈反映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等,其中尤以土壤退化、垃圾包围村庄等一些问题最为突出。本文从彭水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入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有利于提高彭水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近年来彭水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北接湖北,南连贵州。全县有汉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侗族等12个民族,是重庆市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8个镇、18个乡,29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70万人,彭水属“老少边穷”地区,因区位劣势、地势复杂、资源欠缺、交通不便等原因,和发达地区存在客观差距。
近年来,彭水以“五沿”区域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实施“三改、五化、五提升”行动,着力塑造美丽乡村新格局。2018年,全县完成不安全住房改造1.96万户,改厨1万户,改厕1.3万户;实施水、路、电、讯、气提升行动,建成村通畅公路325公里、通达公路245公里、人行便道510公里;提升13.87万农村人口饮水,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实现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推进益农信息社村全覆盖;深入推进畜禽污染治理,大型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综合治理,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实现全覆盖、有效治理村达237个,完成25个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7个小型人口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建设135.8公里乡镇污水管网,所有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移交市环投公司规范运营、污水收集处理积极推进;深入开展生态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14.6平方公里。
二、彭水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努力,彭水县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虽取得了积极成效,农村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彭水县属武陵山区,生态功能敏感,仍面临较大压力,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传统的思想观念及长期的生活习惯,对于农村居民改善随意处理排放垃圾这一行为不是件容易事。农民普遍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素质不高,本身的环保意识差,他们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也认识不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更认识不到垃圾需要分类处理。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绝大多数村民都支持,但对于改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的卫生习惯的要求,却往往难以做到。部分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有效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阻碍。
2、种植业污染依然严重
伴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业改革、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提高种植业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农用薄膜等易污染、难降解的化学用品被过度使用,农业生产方式中化肥的不当施用,造成土壤板结,农民为了防止病虫害,大量使用农药,然而化肥、农药、除草剂这些化学制品的吸收率还达不到 30%,一部分挥发到空气中,大量残余物流入地下水,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地下水污染也严重影响农民的饮水安全。为了使农作物的生长获得充分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塑料薄膜,而塑料薄膜在土壤中长期得不到降解,产生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农业生产中对秸秆采取简单的焚烧处理,污染大气,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人力有限直接制约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目前,村级环境卫生管理经费来源于城市管理局、公益性岗位和乡镇(街道),主要由各乡镇自行补贴解决,而彭水属高山地区,多数村的集体经济依然薄弱,筹集资金的途径又较为狭窄,向村民收取卫生保洁费依据不充分、难度大,村级环境卫生保洁费无法保障,县级财政预算给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经费不足,而乡镇本身财力尚举步维艰,长效管理需要的经费无法落实,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简陋、设备缺乏,有的村垃圾收运不彻底、污水的处理流于形式。
4、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完善
从统筹管理上看,管理体制不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涉及多个部门,但在生态环境治理这块缺乏统一的协调工作机制,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重叠,职责主体不明,管理中存在缺位、错位、失位,管理合力缺乏。从干部考核上看,农村生态环境在综合目标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很少成为各级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标,没有建立管理监督治理办法措施、制度,乡镇、村基本都是应付式的做法,搞突击准备;在平时工作中,有的干部对农村生态环境重视不够。从执法手段上看,有关管理部门的信息没有实现共享,执法合力尚未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彭水县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环境污染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但其治理并不是简单的控制减少现有污染和恢复脆弱的生态,而是需要深入融合生态文明意识优化治理路径,从思想到行动等多层面、深层次着手。
1.强化教育宣传,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维护最终离不开农村居民的日常行为,因此必须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效性。一方面,政府机构要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现代媒介向广大农民大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使其既要感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长远福祉,又要能够激发或唤醒其生态良知,让广大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习惯。另一方面,要通过技能培训、版面宣传等活动向农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使其具备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从而能够把生态文明意识和具体行动结合起来,避免保护生态环境之“心有余”而治理之“力不足”的尴尬现象。
环保教育重在抓乡村基层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应把环保知识作为党员、干部培训和青少年教育的必修内容,长期坚持下去,以推动全社会形成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以生态文明创建为抓手,在全县农村普及环保知识,开展 “环保日”、“环保知识进课堂 ”、“环保文化节”、“白色垃圾回收换日用品”等多种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把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各种招商、招聘、文艺、体育活动中,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
2、完善监管机制,确保监管到位
提升环境保护监管能力。生态环境保护是政府一项基本职能,环境整治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中,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党政机关要尽快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建立和完善乡镇环卫所,配齐专职清扫、清运队伍,实行目标考核制,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村规民约,将垃圾处理、生态环境的保护、公共设施的维护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级自治自我监管、自我治理。严格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监察和督察,加强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及时受理环境案件,依法严厉查处严重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
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政策。党委政府,应从长远和全局高度出发,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安排,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综合治理考核重要内容之一。乡镇一级环保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内容,在建整扶贫、生态村创建中,将环境保护作为整体规划的重要部分,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逐步解决彭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3.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产和文明生活
发展以资源节约为核心特征的循环经济是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的重要依托。一方面要加大农村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协调好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绿色技术,既要尽最大可能地把农业生产活动有效融合到自然循环中,保证资源在不同阶段链条中得到充分利用,又要利用污染处理技术、无公害农业技术、节水节肥技术等来推行绿色生产,保证在无污染基础上实现资源节约。
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奖惩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站作用,加大农业技术宣传和推广,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提高农药、化肥和其他污染产品的税率,避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另一方面,实行严格的环保问责制,加大对生态环境污染行为的惩罚,强化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环境污染行为处罚的强度,提高震慑力,以此促进环境污染行为的减少。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优、环保意识强的村集体和个人奖励力度,形成奖惩分明,奖罚有力的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激励机制。
4、增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为了有效地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问题,县委县政府应当通过积极的财政引导政策,整合项目资金,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以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方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清洁水源、家园、田园、垃圾处理等基础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农村宜居的生态家园。一是要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垃圾箱的布设密度,方便农民的生活,有效控制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对于个别偏远村庄,在不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下,采取“农户分类、村组收集、村组处理”的村庄分散处理模式进行处理;二是要加快对水源地的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构建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将生活污水、厕所污水、工业污水通过管网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三是逐步改善农村生活设施,对农民的厨房、厕所、用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改变传统农村生活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2]彭水:“五聚焦”推进乡村振兴.彭水日报.第1820期.2019、5、20
[3]程维丹.浅析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途径【J】.南方农业.2018-06
[4]胡红斌.乡村振兴视角下德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0
作者简介:
周克慧(1966.5—)性别:女,现职称:重庆市彭水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公共行政管理。
论文作者:周克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农村论文; 生态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乡镇论文; 污水论文; 乡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