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单纯鹰嘴骨折32例(论文文献综述)
许萌[1](2021)在《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文献挖掘与整理,总结关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的方法;观察并分析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通过手工检索图书馆和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集中医骨伤相关文献与各流派书籍、医案等相关资料,总结并描述闭合复位的操作、功效及学术思想,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手法复位进行梳理与总结。(2)收集天津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月就诊并符合纳排标准的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法闭合复位组和手术组。手法闭合复位组(29例)采用旋转端挤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组(29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收集并整理二组伤肢治疗前、术后3天、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8周伤肢肱骨远端Baumann角及前倾角;收集二组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情况并根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收集并记录临床愈合时间。采用SPSS25.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石膏、夹板固定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便,在临床中易于推广。尺骨鹰嘴牵引固定需防止感染,较石膏、夹板固定步骤复杂,皮牵引在临床中极少使用。(2)(1)手术组较手法闭合复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患侧构成比)以及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术前前倾角、Baumann角),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Baumann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术后8周时,闭合复位组矫正值与手术组矫正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前倾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组内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检验,两组前倾角不满足球形对称条件(P<0.05),对自由度进行校正。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的方差分析结果F=6.896,P=0.001,有交互作用,说明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有区别。不同治疗方法的前倾角方差分析结果F=2.113,P=0.152,说明不同治疗方式不存在组间差别。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类似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不同时间前倾角两两比较,手法闭合复位组与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4)临床愈合时间:手术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5.56±2.21,手法闭合复位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3.28±2.05,手法闭合复位组低于手术组(P<0.05);(5)肘关节功能评分(Flynn评分):组间比较:术后8周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畸形率:前倾角对比:术后8周时,手法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20.7%,手术组畸形率为17.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aumann角比较: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17.2%,手术组畸形率为3.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Gartland Ⅱ型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8周内,两种治疗方法对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前倾角、Baumann角均有矫正,8周时两种治疗方式的Baumann角、前倾角畸形率均较低,但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在临床愈合时间上优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韦宜山,刘万林,王国强,郝强,白锐,李岱鹤,赵振群,王勇,孙亮,孙超,娜木罕,杨德文,马国洋[2](2020)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文中提出目的对比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CRPP)和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39例分别进行CRPP和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的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资料,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6.68±2.52)岁(范围2.17~13.75岁)。23例(58.97%)单纯采用CRPP治疗(CRPP组);16例(41.03%)采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下CRPP治疗(操纵杆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术后16周和末次随访时与健侧相比较,患侧Baumann角、提携角、侧位肱头角、肘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之间的差异。结果 39例随访时间(1.98±1.43)年;术后4~6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CRPP组手术时间(48.59±15.75)min,透视次数(49.65±23.83)次,操纵杆组为(27.17±9.68)min和(24.25±5.9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术后侧位肱头角均恢复正常。CRPP组术后16周患侧冠状面Baumann角77.70°±2.16°,健侧73.78°±4.04°,操纵杆组分别为73.06°±1.81°和72.81°±3.45°;末次随访时CRPP组患侧冠状面Baumann角77.13°±2.20°,健侧74.17°±4.17°,操纵杆组分别为72.69°±1.70°和73.38°±3.48°,操纵杆组冠状面复位质量明显优于CRPP组(P<0.05)。术后16周CRPP组Flynn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2.61%,肘关节屈曲134.13°±8.61°,肘关节伸直-3.48°±6.47°,操纵杆组分别为81.25%,132.19°±9.48°和-3.44°±4.37°;末次随访时,CRPP组Flynn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1.30%,肘关节屈曲140.14°±5.76°,肘关节伸直-0.65°±3.79°,操纵杆组分别为93.75%,141.88°±5.12°和-0.31°±3.86°,两组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运动范围相似。结论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该技术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基础上,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透视频率和提高复位质量。
练志平,王建嗣,叶萍萍,李炳钻,张焕堂[3](2020)在《肘关节造影指引下微创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32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肘关节造影在儿童桡骨颈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利用碘海醇肘关节造影引导对32例新鲜桡骨颈骨折病例行微创手术治疗。按Obreien分型,中度21例,重度11例。18例行撬拨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14例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均上肢长臂石膏托固定于屈肘90°,前臂旋后位,4~6周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开始功能训练。结果:本组患儿手术时间(38.75±9.64)min(28~63 min),平均透视(5.35±1.56)次(4~9次),术后即时X线片检查,参照Metaizeau等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良好25例,较好7例,优良率达100%。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6个月(4~36个月),32例骨折均一期愈合。其中3例患儿出现针道渗出,细菌培养阴性,经积极换药后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参照Metaizeau等的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结论:通过碘海醇行肘关节造影不仅可直观下了解桡骨颈骨折实际情况,还能指引复位及固定,评估手术效果,避免盲目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射线暴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天仪[4](2020)在《超声辅助诊断儿童非旋转型肱骨外髁骨折及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疗效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19世纪末,X光机运用到临床,为骨折提供了良好的诊断及评估手段。但由于X射线在软骨内穿透度高,在诊断儿童骨折时,X线片常不能显示骨折全貌。21世纪,随着肌骨超声、关节造影、三维CT重建、磁共振等诊断技术的发展,儿童骨折的诊断变得更加精准化;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复位要求较高,切开解剖复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闭合复位也能获得满意的预后。如今,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已经成为很多医生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首选方法。目的:初步探讨超声检查对儿童非旋转型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及评估的意义,并分析在超声分型及造影指导下进行的闭合撬拨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疗效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肘关节超声诊断的肱骨外髁骨折病例共62例,计算超声诊断肱骨外髁骨折软骨铰链断裂、移位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比较了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Song Ⅳ型病例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提携角丢失度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超声诊断肱骨外髁骨折软骨铰链断裂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93.3%,超声诊断肱骨外髁骨折软骨断端移位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100%。2.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Song Ⅳ型病例的骨折愈合时间、拆除内外固定时的肘关节功能、拆除内外固定后5月时提携角丢失度无明显差异,但闭合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拆除固定后1月及2月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更高,外侧髁骨刺形成及针道反应更少。结论:1.超声检查是诊断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软骨铰链断裂、移位的有效方法。2.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Song Ⅳ型肱骨外髁骨折,相比切开复位,手术时间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吕毅[5](2020)在《中医正骨手法在儿童O’BrienⅡ型桡骨颈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正骨手法结合弹性髓内钉复位固定在O’BrienⅡ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正骨手法在儿童桡骨颈骨折微创治疗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漳州市中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O’BrienⅡ型儿童桡骨颈骨折,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成手法联合组(正骨手法结合弹性髓内钉内复位固定)与单纯组(单纯髓内钉复位固定)。根据住院病例系统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观察比较手法联合组与单纯组在治疗后复位情况,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肘关节功能疗效评定。结果:共有56例O’BrienⅡ型的患儿纳入此次研究,平均年龄10.0岁,其中男34例,女22例,左侧25例,右侧31例。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所有病例均临床愈合,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手法联合组与单纯组在骨折愈合时间(42.63±1.75d vs 42.97±1.72d)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肘关节功能评定按照Metaizeau后期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提示手法联合组优良率为96.7%,其中优24例,良5例,中1例,差0例,单纯组优良率92.3%,其中优15例,良好9例,中2例,差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手法联合组与单纯组相比在手术时间(30.03±4.16min vs 38.08±2.67min)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透视次数方面,手法联合组与单纯组对比(8.53±3.72次vs 11.96±3.54次)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位情况按Metaizeau复位标准,手法联合组良好19例,较好10例,中1例,差0例,单纯组良好9例,较好14例,中3例,差0例,手法联合组优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能提高单纯使用弹性髓内钉在O’BrienⅡ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复位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患的射线暴露,随访过程中未观察到相关并发症以及影响骨折愈合的不良因素,符合中西结合微创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赵菁,张体娜,张磊,王月光,李晓亮,万广亮[6](2020)在《切开复位辅助撬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康复干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辅助经皮克氏针撬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予以针对性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40例患儿均为GartlandⅡ型或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损伤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72h。所有患儿均经切开复位辅助C形臂下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术后予以针对性康复干预,对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5.0±5.6)min,术后随访时间为(12.3±5.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6±1.5)周。末次随访时36例(失访4例)患儿患侧与健侧上肢平均长度分别为(66.4±2.7)cm、(66.4±2.9)cm,差异无显着性(P>0.05),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7%,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切开复位辅助撬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结合针对性的康复干预临床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翟培杞[7](2019)在《以动静结合理论为指导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两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取不同康复方法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疗效分析,探讨动静结合理论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怎样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90例,按照术后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以动静结合理论为指导,联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只应用中药熏洗疗法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儿在锻炼时的疼痛强度、康复时间、制动时间及总体康复效果上具有怎样的差异。同时,对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的78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观察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康复效果(优良率)方面,观察组91.1%高于对照组的73.3%;在疼痛强度(VAS评分)上,观察组5.11±0.37分略低于对照组5.74±0.74分;在康复时间上,观察组比对照组在伸、屈、旋前、旋后上分别缩短1.42±0.11周;1.06±0.16周;0.43±0.11周;0.314±0.01周;在制动时间方面,观察组4.01±0.014周,对照组4.009±0.029周,无明显差异。(2)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夏秋两季为骨折高发季节,男孩多于女孩,5岁6岁为高发年龄段,摔伤为最主要致病因素。结论:以动静结合理论为指导的康复方法相较于单纯应用中药熏洗疗法,在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效果上更加有效。充分说明了动静结合理论的应用在保证骨折安全愈合的范围内,实现了最有效的康复效果。
付浩珂[8](2019)在《单后托夹板固定预防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为降低单后托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肘内翻发生率,引入Baumann角做为评定早期肘内翻发生的前期预警指标,在骨折愈合的早期,运用手法整复调整患肢Baumann角角度,达到控制和预防早期肘内翻的目的。为单后托夹板外固定在预防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方面提供前期预警指标。方法:临床总共搜集到66例分型为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进行手法复位并测量Baumann角作为早期干预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后托夹板固定及传统四合一小夹板固定。测量治疗组复位前后、复位后1周及复位后3个月的Baumann角角度及复位后3个月的提携角角度,对比两组组在骨折愈合的各阶段中Baumann角角度的变化情况,与健侧对比两组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角度丢失值,并利用统计分析两种角度的相关性;对比两组在肘内翻发生率、肘关节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组内在复位前后Baumann角的对比,经配对t检验提示有显着差异,而在复位前后、1周、3月等不同时间水平上两组间的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角度丢失值在复位后3个月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umann角角度丢失值小于对照组,分别为5.60±5.42°、8.24±6.86°。两组在复位后1周的Baumann角度与复位后3个月的提携角角度具有显着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0.710;治疗组及对照组的肘内翻发生率分别为12.1%、15.1%,两组Flynn`s肘内翻评定标准优良率为72.7%及69.6%,两组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8%和84.8%,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为6.06%、30.3%,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率为3.03%、15.1%;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项统计学数据再次论证了单后托夹板的力学稳定性;单后托夹板固定与传统四合一夹板在预防早期肘内翻、恢复肘关节功能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实际作用;研究再次论证了Baumann角与提携角的负相关性,肱骨髁上骨折早期对于Baumann角角度的维持,是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必要条件。通过骨折早期维持Baumann角这一安全性控制指标后的单后托夹板固定对于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畸形具有预防意义。
姜海,李敏,吴永涛,吴革,汪兵,屈继宁,苗武胜[9](2017)在《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17例桡骨颈骨折的患儿,按O’brien分型:II型4例,III型13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11.5岁。平均7.8岁。左侧10例,右侧7例。无合并神经损伤。5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均采用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所有病例的桡骨颈骨折均行外侧经皮2枚或3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肘关节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屈肘90°,前臂旋后位。术后拍X线片复查,根据愈合情况,34周拔除克氏针。然后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按Metaizeau的整复标准,其中优12例,良3例,可2例。本组随访940个月,平均15个月。按Metaizeau疗效标准,优15例,良2例。X线片复查闭合复位病例均未见桡骨头缺血坏死。所有病例无感染、尺桡骨近端骨性连接、桡神经深支损伤发生。结论术中肘关节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桡骨头的关节面,可以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直观地判断复位后的效果。尤其对于年龄小,桡骨头骨化核未出现的儿童,肘关节造影作用更明显。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可以防止术后桡骨颈的再移位,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效果满意。
阙健,庄小强,白宇,刘德淮,王玮[10](2017)在《两种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102例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A组)53例,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313岁,平均(7.65±1.89)岁;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B组)49例,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212岁,平均(7.48±2.03)岁。比较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肘内翻及并发症(钉道感染、关节僵硬等)。按照Flynn肘关节疗效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45个月,平均23.7个月。两组病例一般资料、骨折愈合时间、疗效优良率、肘内翻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均好,但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单纯鹰嘴骨折3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单纯鹰嘴骨折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 |
1.文献研究内容与方法 |
2.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历史沿革 |
3.骨折的整复原则 |
4.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 |
5 复位与固定 |
6.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
7 康复方法 |
8.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肘关节造影指引下微创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疗效评定标准 |
2 方法 |
2.1 术前常规准备 |
2.1.1 关节造影方法 |
2.1.2 弹性髓内钉固定方法 |
2.1.3 金属克氏针固定方法 |
2.2 术后处理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儿童桡骨颈骨折临床特点 |
4.2 治疗方案选择 |
4.3 微创手术的困境 |
4.4 造影方法 |
4.5 关节造影在微创手术中的指导意义 |
(4)超声辅助诊断儿童非旋转型肱骨外髁骨折及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疗效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肌骨超声在小儿骨科中的应用及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的优缺点分析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词表 |
原始数据 |
致谢 |
(5)中医正骨手法在儿童O’BrienⅡ型桡骨颈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骨折分型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病例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1 骨折愈合时间 |
3.2 骨折复位情况 |
3.3 手术时长、透视次数 |
3.4 患肢肘关节功能评定 |
4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统计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1.1 两组间性别、年龄、患侧比较 |
1.2 两组骨折原始成角大小、受伤时间比较 |
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
2.1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
2.2 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比较 |
2.3 两组复位情况比较 |
2.4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
2.5 两组患肢肘关节功能疗效评定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桡骨颈骨折的诊断 |
2 骨折分型 |
3 治疗的争议 |
4 治疗的选择 |
4.1 非手术治疗 |
4.2 手术治疗 |
5 内固定的必要性和材料选择 |
6 疗效评估 |
7 骨折预后相关因素 |
8 祖国医学对儿童桡骨颈骨折的认识 |
9 对于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 |
10 总结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切开复位辅助撬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康复干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骨折复位方法 |
1.3 康复干预 |
1.3.1 术前护理 |
1.3.2 术后护理 |
1.4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手术情况及临床效果 |
2.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
3 讨论 |
(7)以动静结合理论为指导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研究对象 |
(一)资料来源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三)术前一般资料分析 |
二、研究方法 |
(一)病例分组 |
(二)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
(三)中药熏洗治疗方法 |
(四)两组功能锻炼方法 |
(五)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六)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
(七)统计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结果比较 |
(二)观察组与对照组患侧康复时间比较 |
(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侧制动时间比较 |
(四)观察组与对照组患侧康复效果比较 |
四、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
(一)骨折的易发季节比较 |
(二)骨折患儿的性别及骨折侧别比较 |
(三)骨折的易受伤年龄比较 |
(四)骨折的主要致病因素比较 |
五、结论 |
讨论 |
一、关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
二、治疗方法 |
三、常见并发症 |
四、常见康复方法 |
五、动静结合理论的应用 |
六、中药熏洗疗法 |
七、流行病学分析 |
八、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与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8)单后托夹板固定预防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参考《实用骨科学》第四版)[1]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1.6 脱落病例及不良事件的处理 |
2.研究方法 |
2.1 试验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2.4 注意事项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一般资料 |
2.两组资料分析比较 |
2.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
2.2 两组角度对比 |
2.3 两组早期肘内翻发生率比较 |
2.4 两组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比较 |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发生机制 |
2.Baumann角与肘内翻的相关性研究 |
3.单后托夹板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研究 |
4.局限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B:知情同意书及临床调查表 |
附录C:相关附表及临床照片 |
(9)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手术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0)两种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
1.2.1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
1.2.2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
1.3疗效评价 |
1.4 统计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2.2 手术情况比较 |
2.3 术后至末次随访疗效比较 |
3 讨论 |
3.1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现状 |
3.2 本组研究的疗效分析及总结 |
四、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单纯鹰嘴骨折3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许萌.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J]. 韦宜山,刘万林,王国强,郝强,白锐,李岱鹤,赵振群,王勇,孙亮,孙超,娜木罕,杨德文,马国洋. 中华骨科杂志, 2020(20)
- [3]肘关节造影指引下微创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32例[J]. 练志平,王建嗣,叶萍萍,李炳钻,张焕堂.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0(08)
- [4]超声辅助诊断儿童非旋转型肱骨外髁骨折及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疗效的初步研究[D]. 高天仪. 苏州大学, 2020(02)
- [5]中医正骨手法在儿童O’BrienⅡ型桡骨颈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D]. 吕毅.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切开复位辅助撬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康复干预效果观察[J]. 赵菁,张体娜,张磊,王月光,李晓亮,万广亮. 中国医刊, 2020(02)
- [7]以动静结合理论为指导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D]. 翟培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8]单后托夹板固定预防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的临床研究[D]. 付浩珂.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J]. 姜海,李敏,吴永涛,吴革,汪兵,屈继宁,苗武胜.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7(07)
- [10]两种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 阙健,庄小强,白宇,刘德淮,王玮. 实用骨科杂志,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