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差与修正_中专论文

中专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差与修正_中专论文

中专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差与纠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偏差论文,中专论文,培养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254(2001)04-0050-03

一、中专培养目标的偏差

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着什么位置,看起来似乎很明确,但是事实上却十分模糊。这种定位不清,必然具体体现在培养目标上,即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在中级管理人才上。这种定位,忽视了教育的层次性,模糊了大学与中等教育的界限和分工。事实上,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仅是初级应用型人才。由于对培养目标认识的偏差,人为拔高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伴随而来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求全、求高、求深;在教学计划的设制上,课程安排多,一个班开设多个专业,面面俱到,多而不精,如财会专业,开设会计、审计、计算机等多个专业;在教材编制和选用上,教材越编越全,越编越厚,知识量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以鼓励学生参加大专考试,不少学校干脆选用大学教材(很多学校选用自学考试教材)等等。

对于拔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倾向,早已有人提出。但他们的意见,往往被反驳。原因是“这是市场的需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中专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学生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何不好”等等。这些言论和看法,从表面看于国于民有利,于学生有利,听起来动听、诱人。但是,在短短的三年或四年里,中专学校的教学既要承担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又要承担培养中初级管理人才职业能力的任务,这谈何容易。其结果往往就是捡了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理论和专业理论水平不高,专业职业能力也不踏实,更谈不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培养的需要了。

二、中专培养目标偏差的主要成因

产生拔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主观原因

1.传统教育模式观的影响。从计划经济体制中专培养目标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专培养目标的转轨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专培养目标认识的不足,缺乏认真、系统地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形成了千年不变,万年不改的僵化的教育模式。在培养目标上,照搬计划经济时期的中专教育培养目标,课程的设置继续按照学科体系来安排。

2.对中专教育培养层次认识不足。在“跨世纪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幌子下,盲目地拔高中专教育培养目标。

(二)客观原因

1.人才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过去的供不应求早已变为供过于求,人才出现过剩。中专毕业生面临需求不足,特别是随着市场对大学生、研究生的片面追求的影响。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有这样的说法:“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再看,中专生请靠边站”。中专学校为提高中专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迫使中专教育培养目标向中级或高级人才靠拢。

2.脱离了中专生素质的基本估计。从九十年代开始,中专从招收高中毕业生逐步转向招收初中毕业生,特别是近两年来,大学扩招以后,“高中热”随即形成,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都拥向普通高中,流向中专的往往是二流、三流至四流的生源,中专录取分数也是一降再降,成人中专和职业中专甚至取消了分数线。但是,招收高中毕业生时期形成的与大专几乎等同的观念惯性地被延续下来,学生变了,教学对象变了,中专培养目标却没有变,使本来过高的定位变得更高。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我深深地感觉到:中专改招收初中毕业生后,生源素质明显比招收高中毕业生的素质要低。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材,站在同一块黑板前,过去只讲—遍学生就能听懂,现在讲二遍、三遍甚至四遍,学生还是听不懂,教师尽管用了浑身解数去教,学生还是学得苦不堪言。目前,中专的初中生源较过去的高中生源年龄小,文化基础也比较差,阅历少,缺乏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的认识与抵御。如果脱离了这一实际,人为地拔高培养目标,会造成拔苗助长,其结果将会导致偏离正确的教育方向,于国于民有害。

三、中专培养目标偏差的纠正

1.坚决落实中国政府已作出的战略定位。关于中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级应用型人才。”我认为培养初级应用型人才。其内涵应包括:一是培养初级专业人才,而不是中级或高级专业人才,这是最基本的层次定位;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人才,更不是研究型人才,这是人才使用方向的定位。

学校必须坚决落实中央政府的战略定位。虽然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中专教育面临挑战,以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使中专生毕业就业发生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而不是平台型的,发展中国家如此,西方发达国家也如此。虽然中专教育在转轨时期遇到阵痛,但中专学校不能因此而拔高培养目标。事实上,很多工作岗位只要拥有一定专业技能,会做就行,不一定需要将怎样做的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大学生不做收款员、储蓄员、保管员,中专生可以去做。

2.调整课程结构。围绕初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中专生的特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德育课、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加强操作性课程的教学,反对面面俱到。可以考虑将德育课贯穿于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当中,例如: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相应而形成学科体系,很多中专学校单独开设《素质教育》或者《创造与创业》课;再如,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放与深入,加强体育运动,增强全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中专学制为三年,在短短三年里,中专学校的教学承担着高中阶段文化基础课的教育,又要承担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如果继续按照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科体系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往往会适得其反。诚然,我们并不是反对开设创业课、素质课、健康课、职业道德课,只是应该如何安排,是单独开设课程呢,还是贯穿于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当中,这是值得我们开展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总之,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应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3.要根据中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应调整课程结构,包括课程设置的调整和授课内容的调整。不宜设置太理论化的课程,压缩抽象理论的教学内容。比如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安排应重点放在基础会计和企业财务会计课上,而不宜为了面面俱到,既开设企业财务会计、又开设西方企业财务会计、商业流通企业财务会计,甚至还开设股份制企业财务会计等,对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这些理论性、管理性较强且内容重复的专业课可以考虑合并,教学重点放在实用性和可操性较强的内容上。又如数学课应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主,而不应放在数学的变化解题、甚至解数学难题上,对于经济领域应用较多的数学基础可重点讲。再如计算机应用课程,应重点安排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以及会计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而不宜放在计算机的编程方面。总之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中专培养目标层次的基本要求。

4.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能够恰当地使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当前,中专生素质下降,与“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运用逻辑语言去教学有很大关系。虽然,“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能够系统地讲授知识和技能,逻辑语言教学也很严密,但有时学生就是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很理想。因此,上课时多运用形象化的生活语言,联系实际,恰当地运用启发性、讨论性、案例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在活跃课堂气氛中达到教学目的,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5.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能力。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上予以保证。要坚持学以致用,使教学计划既有科学性,又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予以保证,既要必需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突出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在教学环节上更要予以保证,强化实践性教学,采取分段实习,定期考核的办法,加大实践性课时的比重。当前,中专学校实践教学受主客观因素制约。如财经类学校,一方面是社会单位一般不愿意接收实习的学生,主要是担心本单位的会计资料和经济信息被他人了解、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使学生在校期间很难通过实习接触到实际工作的操作;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财力的原因,学校建立起来的模拟实验室也很有限,即使建立模拟实验室,其仿真性、先进性也不高。因此,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检验和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重要场所。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打工实践,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6.实施弹性课时制,开辟第二课堂。中专学校的教学既承担着实施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又要承担培养职业能力的教育。也就是说,中专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方面是出社会就可以在初级层次的岗位上派上用场,让用人单位感到他在这个层次的相应岗位上能用、管用、好用;另一方面,又具有可以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即具备较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具有一定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实施弹性课时制,就是减少周课时授课时间,由原来每周26-28时,减至22-24时。即周课时不能排满,留出一定时间,开展第二课堂,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来选择自己的课程。第二课堂的形式应是多样,如专题讲座,特长班、兴趣班、小课程等等,第二课堂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既有文化基础课,又有专业技能课;既有文体活动,又有公关礼仪,社会热点讲座等。可涵盖德、智、体、美各个方面。

标签:;  ;  

中专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差与修正_中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