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安全设计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原则,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火灾安全控制、自然灾害风险控制以及爆炸袭击与生化污染传播的风险控制等多个角度与方面,对该课题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原则
2.1预防为主原则
预防原则是指在事故发生前就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安全工作,把事故扼杀在摇篮里,尽最大可能通过设计以减少风险。在建筑改建、扩建、新建的过程中,应把安全设计理念融入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来预防可能发生的灾害,减轻损失。
2.2安全第一原则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生安全总是放在第一位的,在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到人生安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应足够坚硬,在事故发生时不至于倒塌。在事故发生时,能偶有足够的时间来疏散人群,人生安全尤为重要,在建筑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时要考虑到安全因素。
2.3动态控制原则
建筑安全评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建筑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故及灾害,但由于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会有一些偏差,例如环境、时间、建筑使用性质的变化。所以,在设计建筑时应当结合现实条件做一些改进、调整、升级等。对安全状态要进行闭环控制,及时反馈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更好地改善建筑物的使用期限。
2.4统一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统一化应与安全设计相结合,考虑到建筑物的美观、舒适、安全、经济等方面的要求。人员密集公共建筑能够对美化城市起到重要作用,在建筑物的设计时应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美丽又舒适的建筑。
3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火灾安全控制策略
3.1完善被动防火设计
所谓被动防火设计,就是建筑物本身和火灾防范系统对火灾的预防。被动防火设计包括提高建筑物的耐火性能,设置安全疏散楼梯等。完善的建筑被动防火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火灾发生时的蔓延速度,并便于人员的及时疏散和救援人员展开救灾工作。公共建筑的被动防火设计,首先要确保建筑布局的合理,在对公共建筑进行布局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其功能需求、交通需求和视觉效果,还要确保符合火灾防范等级要求。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要主动划分防火隔离区,对容易发生火灾的位置优先采用防火材料施工。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疏散通道的安全,确保当火灾发生时,疏散通道的排烟系统能够将烟尘及时排除,便于建筑内人员主动疏散。除此之外,在建筑选址时,还要尽量避开地震易发区、加油站、加气站、化工厂等容易发生火灾的地区,尽量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
3.2加强主动防火设计
主动防火设计,是指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的破坏火灾构成条件,防治火灾事故发生和蔓延的结构设计。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要根据火灾防范等级,并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做好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及防火装修材料的使用等主动防火设计。在主动防火设计中,要明确建筑容易引发火灾发生的火源或易燃物,并对该区域进行重点防控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还要强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提高建筑对火灾的应急响应效率和速度,另外,还要合理设计排烟系统,避免火灾发生时烟尘无法散去导致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
3.3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
人员密集公共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人群秩序很容易陷入混乱。如果此时建筑内的安全疏散通道存在狭窄、曲折等问题,必然会导致人员在安全疏散过程中发生拥挤或踩踏,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出现。因此,在设计安全疏散通道时,首先应该根据建筑的防火等级,确保安全通道的数量和单个通道的宽度符合要求。其次,要合理设计安全通道的出入口,便于寻找,方便灾害发生时人们及时疏散。最后,对于安全出口的疏散路径,要简单明了的在建筑内装饰墙壁上进行标示,以确保当火灾发生时,人们能第一时间在疏散路径指示标识的指引下,及时疏散。
4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自然灾害风险控制策略
由自然灾害导致的建筑安全风险,主要是地质灾害和地震的发生。当地质灾害和地震发生时,会直接影响建筑的结构稳定性,给建筑和建筑内的人群带来最直接的伤害。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自然灾害风险控制,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地质灾害风险控制
在城市化稳步推进的今天,城市建筑面临的地质灾害种类比较复杂。大多数地质灾害都是自然和认为共同作用导致的,这些地质灾害包括地基沉陷、滑坡等。在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中,应对地质灾害的主要策略就是避免公共建筑在事故易发的地点建筑。除此之外,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优化建筑结构质量和基础施工质量,还要尽量减小建筑接地面积,降低地质问题对建筑稳定性的影响。另外,还要做好排水系统的设计,避免地下水运动对建筑的基础带来破坏,影响建筑基础稳定性和承载力。最后,还要做好灾害的预防和管理工作,如果发现建筑地面出现开裂、泛水等反常现象,要及时进行技术勘察,如果发现威胁建筑安全的因素存在,则及时疏散建筑内人群。
4.2地震灾害风险防控
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国逐步提高了公共建筑的地震防控质量,在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中,做好地震的灾害防控也成为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的重点。在地震灾害风险的防控中,首先要做好建筑场地的选择,避免建筑在地震易发区建设。如果建筑选择在地震容易发生的地区,则应该选择地震危害最小的地段建设,不在危险的地区建设。其次,在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建筑所在区域的地震防范等级,合理的设计建筑形状。对于地震易发区建筑,禁止设计异性建筑,并对建筑的高度、形状、里面布局等做好控制。最后,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确保当地震发生时,建筑材料的结构延性不至于结构倒塌,降低地震对造成人员伤亡。
5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对爆炸袭击与生化污染传播的风险控制策略
目前,针对建筑物的恐怖袭击与破坏事件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爆炸袭击和生化袭击。其中爆炸袭击由于具有杀伤力强、简便易行等特点,在将来一定时期内,仍然会成为恐怖分子的首选方式。另外,由于生化袭击所使用的生化制剂或武器具有花费低、易于获取、杀伤力大等特点,在将来恐怖袭击中运用的可能性也较大,这种袭击方式最常用的是利用建筑中薄弱的通风空调系统作为生化毒剂的传播工具,当然这种方式的危害程度也最大。因此,在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中,要构建应对爆炸的阶梯状防御系统,并均匀布置电子监控系统,做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及时发现爆炸或其他恐怖袭击,将恐怖袭击风险降到最低。此外,还要利用建筑的自然通风系统,加强建筑内通风效率,并做好重点位置的防控,避免可能的生化袭击给人员安全带来威胁。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安全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江见鲸,徐志胜.防灾减灾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0):60-62.
[2] 李凤.安全工程与防灾减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01):115-116.
[3] 姚振星,王勇.论建筑的安全与防灾设计[J].电力学报.2016(09):88-89.
论文作者:徐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建筑论文; 公共建筑论文; 人员论文; 密集论文; 火灾论文; 发生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