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计划”执行中的不足及优化对策
——以广西X村为例
陆俊荣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雨露计划”是教育扶贫的主要政策之一,通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X村的实地调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访谈,分析“雨露计划”在该村的实施情况及成效,探寻出该教育扶贫政策在基层的执行中存在着政策宣传效果不足、技能培训场地不定、培训科目单一以及培训质量评价标准未定的不足,从而提出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成人学校、完善课程建设及健全评估体系等措施,以促使“雨露计划”更加优化,服务脱贫攻坚。
[关键词] 教育扶贫;雨露计划;技能培训
0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在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背景下,雨露计划被定义为是一项由扶贫部门通过资助、引导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中、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接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扶贫对象的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扶贫培训计划。“雨露计划”作为教育扶贫政策之一,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2亿元,扶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青壮年劳动力37万多人次接受雨露计划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雨露计划”有利于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精准识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使贫困农民逐渐脱贫;有利于培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技能,授人以渔,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利于转变农民思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笔者对“雨露计划”这一教育政策进行研究,对于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对贫困户脱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雨露计划”执行中的不足之处
“雨露计划”作为一项教育扶贫政策,其惠及面广,能够有效地鼓励村民参与学习。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推动“雨露计划”的实行。在实际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雨露计划”实施效果与文件要求尚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 污染物泄露浓度越高,随着地下水迁移距离会越长。在未采取任何措施情况下,污染物泄漏不易被发现,污染源浓度持续上升,则污染物会随着地下水运移到厂区下游夹马石村,危及村民饮用水安全。
1.1 政策宣传效果不足,宣传方式简单
农户了解国家政策的主要渠道是新闻宣传、村委或帮扶干部的宣传。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农户对于政策的知晓度不高,或者没有清晰地了解国家的相应政策。一方面是由于相关干部政策宣讲工作不到位,部分地区政策宣讲对象只针对青年学生进行学历教育的宣传,而忽视了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宣传。另一方面是宣传手段单一,当地的政策宣传主要通过上门宣讲或材料发放,并没有针对性地对农户进行深入解读,导致宣传效果不佳。相关政策尽管有所宣传,但是宣传不全面,使得农户对于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只是简单了解,并没有领悟文件精神。
1.2 技能培训场地不定,培训科目单一
政策评估是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政策制定者通过政策评估,能够判断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措施的直接后果,政策的成本与收益等。“雨露计划”作为一项教育扶贫政策,应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以此促进雨露计划的长期有序进行。对于“雨露计划”中短期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效果评价,不能以金额补贴的数量和政策惠及的人次规模为评价依据,而是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估标准,形成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该村2018年举行过一期中草药材种植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但培训持续时间较短,且没有进行相应的结业考核,扶贫部门虽然对这次培训投入了补贴,但难以对此次培训质量进行评估,难以计算“雨露计划”的政策收益。这正说明当前“雨露计划”缺少相应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以及缺少相应的跟踪评价机制。
1.3 技能培训质量不一,评价标准未定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题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雨露计划”中的其中一项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部分农村培训的持续时间短、开展频次少,农民难以在培训班中把农业知识学得透彻,不能高质量的达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于短期技能培训而言,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高,不会主动参与技能培训。一方面是因为短期技能培训的专业主要是电焊和厨师类,中年劳动力不想离开农村,他们主要想学习一些种植、养殖技术。现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逐渐严重,培训种类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中年劳动力的教育需求,而相比之下青年人的短期技能培训又出现了“资源过剩”。另一方面,部分农村没有足够的场地供农户参与教育培训,村内缺少固定的场地有碍于培训的常态化。据了解,该县的短期技能培训由广西D学校承担,该校与村子距离较远,而农民参与培训的时长为半个月至一个月,培训期间生活成本较高,导致许多村民参与短期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2 完善“雨露计划”执行的优化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
系统使用GQ2440开发板,它是在TQ2440基础上的完善版本。该开发板比其他2440开发板具有更丰富的外设接口,硬件性能也更稳定。系统包括3个主要的通信模块:步进电机与开发板的通信、激光测径仪与开发板的通信以及激光二维扫描传感器与开发板的通信。
该县曾结合“雨露计划”扶贫政策宣传月活动,举行“雨露计划”扶贫政策宣讲会,发放宣传资料5 900余份,并通过电视、微信等方式进行了政策宣传,但实际的宣传效果与理想效果之间还存在着差距。针对此问题,村干部作为村内的领导核心,应积极发挥作用。首先村干部要“学好”。村委班子应利用好新时代讲习所的平台,认真学习相关扶贫政策,真正做到读懂、学会,只有当干部对文件精神学习透彻,才能引导村民学习好政策内容,引领村民更好更快地利用政策达到脱贫目的。其次,村干部还要“讲好”。在自身领悟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还要走进村民,讲好政策,要将政策宣讲常态化进行。最后,村干部要“做好”。在引导村民读懂政策的同时,还要将宣传方式多样化,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如建设乡村广播站,使村民在家附近也能收听到政策的宣传、收听到国家大事,了解外界情况;设立乡村政策公告栏、画好宣传墙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政策宣传;建立村内微信公众号,讲好村里的故事,进行文化传播,营造乡风文明,村民懂政策、讲政策的良好氛围。
第三,会计职业素养较低。企业财务人员应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面貌,企业财务人员中有资历的老员工可能对于最新发布的财税法律条文更新速度了解有所欠缺。新入职的财务人员存在上述对于新发布的最新政策不够掌握的问题之外,也没有进行相关条例解读的专业培训,再加上经验不够丰富和掌握的知识不够牢固,导致职业判断力缺乏准确性,从而带来职业风险。
提高农民素质,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前提和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当前“雨露计划”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及短期技能培训缺少在农村的固定培训点,难以满足农民的教育需求。因此,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合理整合资源,将成人学校与本地中小学协作。当地政府要积极开展农民夜校等形式,使村民有时间有地点参加培训。
2.2 建立成人学校,完善课程建设
扶贫帮扶人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通过定期与村民进行走访交流,微信问候,电话交流,实地入户等多种方式真正地与村民沟通。相关负责人要防止帮扶流于形式,帮扶干部要了解村民对政策的疑惑,向村民传达相关政策精神内涵,让群众了解、认可并积极主动地享受到政策福利。同时政策宣讲效果应有考核制度,扶贫办公室可以对村民进行随机的电话回访,核实帮扶干部的政策宣讲到位程度等,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政策进行再次宣传。
随着新时期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积极发挥作用,要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关注农民需求,适当增加农业课程,建立起农村成人学校。同时,农村成人学校可以努力完善合作社的纽带功能,提高合作社辐射能力,构建“学校+合作社+农户”的办学模式。农村合作社和成人学校共同探讨生产技术,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带动农民学技术。
当前,“雨露计划”的短期技能培训主要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举办种养技术、家政服务、电工、焊工、烹调等短期技能培训班。对于年纪稍大的农民,这些培训班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当地政府应创新培训方式,适当增加农业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走访农户,了解农民希望学到的知识,并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国家产业升级调整的需要以及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来安排培训内容,。
中药质量的评价方法是传统中药制剂进入世界及被国际认可的关键所在。而中药指纹图谱已被业内人士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中药指纹图谱全面反映了中药内在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与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密切相关,因而能体现出中药的内在质量。护肝剂是由山茱萸、芍药、黄芩等几味中药经提取加工而成的制剂,而指纹图谱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制剂对抗肝损伤的诸多活性成分。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理论,通过护肝剂复方中活性成分间的协调作用,达到对肝损伤小鼠机体多层面的调节,有效改善肝功能。可见中药指纹图谱为中药质量控制和监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2.3 完善评估体系,进行质量考核
“雨露计划”拥有投资规模大、惠及面广、精准度高等特点。面对“雨露计划”如此大的投资,不能忽视其收益。首先,在建立考核培训质量的评价体系,如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考评体系,划定专业质量标准等,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其次确定评价程序和评价内容,特别是针对技能培训方面,要确定考核内容与培训考核制度,从而激励培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训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技术技能,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最后要扎实推进培训质量评价工作,建立相关的质量评估小组,避免“只讲耕耘,不问收获”的现象出现,同时增加后续的培训跟踪机制,从而更好地了解培训质量。通过积极评价培训质量效果,有利于促进相关部门形成对政策评价的重要认识,使“雨露计划”得以不断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青.广西雨露计划扶贫培训的调查研究:特色、问题与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8(3):28-30.
[2]陈青.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雨露计划培训效果分析——基于广西百色市培训学员的调查[J].现代商业,2017(5):68-71.
[3]于月萍,李潮海.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转型与路径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298-301.
doi: 10.3969/j.issn.1673-0194.2019.15.083
[中图分类号] G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19)15-0187-02
[收稿日期] 2019-04-08
标签:教育扶贫论文; 雨露计划论文; 技能培训论文;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