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俄、东盟的亚太安全战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亚太论文,战略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亚太地区,除中国外,美、日、俄、东盟是影响地区安全的主要力量。本文试对美、日、俄、东盟亚太安全战略的共性、特性,及其对地区安全的影响作一分析。
一、美、日、俄、东盟亚太安全战略的共性
1.保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亚太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地区保持了长期的和平与稳定,日本与东盟无疑希望该地区继续保持和平的国际环境。最近,日本首相私人咨询机构“21世纪日本的构想”恳谈会发表的报告,就把构筑繁荣、和平的国际社会视作日本生存和福利的基础。
俄罗斯面对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北约东扩等严峻挑战,更希望亚太地区保持稳定,因为这关系到俄东部边境的安全和发展同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以振兴俄经济的远大目标。
美国也希望亚太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包括两个主要目标:经济利益和政治、安全利益。从经济利益来看,美国同亚太经济联系日益密切。1995年美国《东亚战略报告》认为,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仅凭此点,其安全对于美国的前途就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是美国的重大国家利益所在(注:新华社华盛顿1995年2月27日电。)。1999年12 月发表的美国白宫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说,美国的亚太战略是把安全利益同经济增长相联系,因此要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稳定作用(注:美国白宫《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美新署2000年1月5日。)。从政治、安全利益来看,美国认为,亚太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将危及该地区安全;从长期来看,东亚主要国家面临一个过渡时期,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地区安全环境的性质(注:新华社华盛顿1995年2月27日电。)。 美国要尽量维持亚太地区现有力量对比,保持美国的优势,并把亚太地区力量结构的变化限制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不使之挑战美国的利益。
2.建立地区多边合作机制
美国在保持东亚军事存在和加强双边军事同盟的同时,主张进行地区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1995年《东亚战略报告》把建设性地参与并支持该地区安全对话作为克林顿政府亚洲安全政策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注:新华社华盛顿1995年2月27日电。)。1996年5月,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在太平洋地区经济理事会会议上说,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的预防性防御战略的支柱之一是促进多边安全计划;美国支持东盟和东盟地区论坛之类的多边组织,促进各国防务和军事机构进行安全对话(注:新华社华盛顿1996年5月22日电。)。1998年《东亚战略报告》提出, 在下个世纪要建立一个由双边、少边和多边安全关系组成的多层次的灵活框架,特别是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和跨国安全问题,更要求在地区范围内进行广泛的磋商和采取创造性的多边方式解决。(注:新华社华盛顿1998年12月1日电。)
日本在加强日美安全同盟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多边安全对话和合作。1992年,日本首相私人咨询机构“21世纪亚太与日本”恳谈会报告建议,要在各界、各层次上进行安全对话,要利用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机构加深对安保问题的认识(注:〔日〕《朝日新闻》,1992年12月25日。)。1994年,日本防卫问题恳谈会发表《日本的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以美国为中心的多边合作”(注:共同社1994年8 月12日电。)。日本的多边安全保障设想是由联合国、亚太地区和日美同盟这三层结构组成的(注:共同社1994年8月12日电。)。1995 年公布的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把日本的防卫建立在三根支柱之上,即日美安保体制、适当规模的防卫力量和建立稳定的安保环境,后者包括多边安保对话与合作。前引“21世纪日本的构想”恳谈会报告更建议,把推动东亚多边合作作为日本发挥国际作用的主要形式,通过地区多边合作和在联合国名义下的全球合作,促进国际安全环境的改善。
俄罗斯对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态度也是积极的。1994年,俄与美、日三方就亚太地区北部安全问题展开讨论。俄也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的活动。俄与中、哈、吉、塔五国间就边界安全和建立相互信任措施达成协定。俄军队《红星报》载文谈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应当在不破坏已有的地区结构的情况下,以现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为基础,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注:谢·奥尔洛夫:《亚太地区——下个世纪的地区》,〔俄〕《红星报》,1998年12月7日。)。2000年4月公布的俄外交和国防委员会报告强调,世界的多极化和多层次的国际关系,更需要多边解决方式。俄要更积极地参与世界经济,在政治安全领域也要努力改善同中、日等亚太国家的关系,要积极参加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机构的活动(注:新华社莫斯科2000年4月15日电。)。
东盟积极主张建立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并初见成效。为了解决东盟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共同抵御外部威胁以及对付跨国和跨地区犯罪等问题,维护东盟地区安全的多边合作已经展开。1992年,第25届东盟外长会议首次将地区安全问题正式列入议程。1994年,东盟地区论坛成立。在亚太地区安全保障问题上,东盟认为,只依靠美国的军事存在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并不能解决亚洲的危机,主张主要大国保持对话,增进相互信任,建立亚太地区多边安全保障机制。
3.都希望与中国保持接触和合作
美国视中国为潜在对手,认为中美在意识形态上对立,中国实力增强后,将是能挑战美国霸权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同时又要与中国保持合作,中国军事实力和对外政策都与前苏联不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实力的壮大,使中美在许多领域存在着共同利益。因此,美国一方面对华推行“软遏制”,即以所谓“预防性防御”,在中国周边构筑以双边同盟为基础的安全网;另一方面则保持同中国的广泛接触与合作。1998年《东亚战略报告》认为,中美双方积极合作以确保两国的共同利益,不仅是可取的,而且是必要的(注:新华社华盛顿1998年12月1日电。)。1999年12月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表示, 要通过与中国的接触,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注:美国白宫《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美新署2000年1月5日。)。
日本认为只靠日美安全同盟并不能保证日本的安全,主张同中国保持接触,稳定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日本虽把日美关系作为外交基础,但并不想因此而搞坏同中国的关系,而是要以日美关系为依托开展对华外交。所以日本反对孤立中国,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并希望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安全合作,通过国际规则约束中国。
俄罗斯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俄希望借助中国稳定和加强自己的亚洲“软肋”,同时中国对俄罗斯还是个富有吸引力的高科技产品市场(注:阿·沃斯克列克斯基:《第三条道路》,〔俄〕《自由思想》,1999年5月号。)。 尽管俄不愿意介入中美纠葛和因同中国的关系损害俄美关系,但俄在地缘政治、经济方面与中国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也不希望在处理俄、中、美三角关系时损害俄中关系(注:共同社1994年12月14日电;维·尼科诺夫:《普京的学说已基本明确》,〔俄〕《独立报》,2000年6月1日。)。在新世纪,俄仍将加深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东盟担心中国实力增强后会影响地区的稳定,希望美国留在本地区起平衡作用,同时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希望加强同中国的对话与合作,把中国纳入亚太多边机制之中。
二、美、日、俄、东盟亚太安全战略的特性
1.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特性
(1)要在地区安全中发挥领导作用
美亚太安全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1997年美国《四年防务研究》报告提出由决定、反应、准备三部分组成的安全战略,即与全球各地保持接触,以决定国际环境;对危机作出反应;为难以预料的未来作准备。1998年美国《东亚战略报告》表示,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体现并支持这一由三个互联概念组成的全球安全战略。美国认为,在21世纪头四分之一时期,美国仍将保持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力量,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机会”。美国要利用这一机会在塑造国际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国际秩序形成过程中,美国要保持其领导地位(注:美国21世纪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新华社华盛顿1999年 9月15日电。)。美白宫《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强调,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必须在世界上发挥领导作用。在亚太地区,美国同样要发挥领导作用,以决定亚太地区未来发展方向。
(2)在亚太地区驻军,保持前沿展开兵力
美国在亚太地区保持前沿军事力量是“美国全球军事态势的一个根本因素”。1995年美国《东亚战略报告》说,美国在亚洲保持前沿展开兵力的作用有:能对全球性危机作出迅速、灵活的反应;阻止地区霸权主义产生;增强对该地区的影响力;节省兵力;缩短时间和距离造成的不利因素;明确表示美国对地区安全的关心(注:新华社华盛顿1995年2月27日电。)。1998年美国《东亚战略报告》说, 保持海外驻军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是美国“决定、反应、准备”全球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在亚太地区驻军推行军事威慑政策,通过威慑达到决定安全环境的目的。
(3)保持同亚太国家的双边军事同盟
美国认为,亚太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不易建立类似欧洲的集体安全机制,因此与该地区国家的双边同盟是保持美国军事存在和军事准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亚太安全战略的关键。美国与亚太地区的双边同盟是冷战遗留下来的。美国认为,在新世纪解决旧挑战时,这些历史性的关系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在下一世纪,“美国必须更加强调与同盟进行地区合作以对付未来的挑战”(注:新华社华盛顿1998年12月1日电。)。在亚太地区,美日联盟是美国安全战略的核心。 美国同亚太盟国构筑的军事安全网是其实现亚太安全战略的基础。
2.日本亚太安全战略的特点
(1)自主性增强,逐步提高自身防备能力
冷战结束后,日本民族主义上升,要求恢复因长期依靠美国保障本国安全和维持国际秩序而日见淡薄的国际责任感和自主性。其表现有三:(一)自己承担一般性的安全保障。“21世纪日本构想”恳谈会报告建议,日本应加强防务。1998年日本决定自己研制侦察卫星,不再完全依赖美国的情报。日本还酝酿修改宪法,希望在防卫上有更大的自由。(二)在日美安全合作中保持自主性。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中明确写有要基于双方的自主判断进行合作。21世纪日本构想恳谈会报告说,日本要根据自己的判断行事,即使是对超级大国的盟国,也要提出自己的建议。1999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报告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日本已从几个方面表现出希望从美国那里获得更大程度的自治(注:吉米·曼:《日本采取措施以确保其独立性》,[美]《洛杉矶时报》,1999年 8月25日电。)。(三)在构筑国际安全环境中发挥独特作用。日本将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安全合作和全球性合作,并将其作为在国际上发挥作用的一个主要方式,为改善周边安全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作贡献。
(2)继续以日美同盟作为安全政策的核心
日本认为防卫政策的三根支柱日美同盟、自卫能力和多边合作所占的比重应该平衡,但核心是日美同盟。在下世纪初的亚太安全环境中,日本仍需依靠美国,担心美国可能出现孤立主义或美中接近而使日本处于不利境地。日本还认为,日美安全同盟仍然可以使日本用较少的钱获得较高的安全度,而且可以使亚洲国家对日本的未来走向放心,有利于日本在亚太地区发挥作用。因此经过日美安全条约重新定义,使冷战后一度动摇的日美同盟得到巩固,日美安全合作的实效性得到提高。但日本也认为,在依靠日美同盟的同时,日本的安全政策也要调整,要增强自卫能力和开展多边安全对话。但这些调整从目前来看,还是将在日美同盟的框架内进行。
3.俄罗斯亚太安全战略的特点
(1)改善与美、日关系
从地缘政治上讲,俄罗斯在冷战后的亚太地区没有威胁,尽管日美安全条约对俄仍有约束作用。俄为发展与美、日关系,对美在亚太驻军和美日同盟的态度也有变化。俄总统咨询委员会成员布拉戈沃林认为:“日美和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行动具有互补性。在当今形势下,日美安保条约对俄已不构成威胁,相反是个稳定因素。”(注:共同社1994年12月14日。)1997年5月, 俄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访日时也对日美修改防卫合作指针表示理解。日本《东京新闻》的评论认为,这是因为俄罗斯因欧洲方面感受威胁因而渴望稳定同亚太方面的关系,希望日美安全条约牵制中国和要求改善对日关系(注:〔日〕《东京新闻》,1997年5月25日。)。俄外长伊万诺夫说, 俄美在亚太地区的根本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注:〔俄〕《独立报》,1999年2月23日。)
(2)加强俄中关系
发展俄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俄亚太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俄中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一致或相似的看法。为抗衡北约东扩的压力,俄中关系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俄中已就边界划定问题达成历史性协议。俄同中、哈、吉、塔达成边界和平协定,在边境地区削减驻军,建立相互信任和增加军事透明度,确保了俄罗斯东部边境的稳定。
4.东盟亚太安全战略的特点
(1)支持美国在亚太地区驻军
东盟国家对美国在亚太驻军的态度略有差异,但总的说来,对美国在地区安全中的作用予以肯定,支持美国在亚洲继续保留军事力量。东盟面临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内部存在的民族、领土等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相互疑虑没有消除;在外部感受中、日、澳、印等大国的安全压力,部分东盟国家与周边大国存在领土纠纷。因此,东盟希望借助美国军事力量维护自身安全。泰、新、菲等部分东盟国家加强了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和双边军事安排,向美军提供后方支援和增加联合军事演习,支持美军重返东南亚。东盟认为,美国的军事存在有助于东盟内部的稳定和外部大国力量的平衡。最近,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在第28届威廉斯堡会议上讲话,再次肯定了美国作为地区平衡力量的作用(注:新华社新加坡2000年3月4日电。)。
(2)依靠大国平衡战略保持地区稳定
东盟在内外安全上虽然倚重美国,但反对美国的强权政治,反对美国对东盟贸易政策、民主、人权等内部事务的干预,也不希望看到美国独霸亚太。因此,东盟在依靠美国的同时,也同中、日、俄、印等周边大国进行安全对话,保持密切的关系。东盟希望亚太地区各大国力量能够相互牵制,以保持地区稳定。
(3)谋求自卫和争取在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东盟为了提高与大国对话的地位,加强内部协调和一体化进程,力争用一个声音讲话,争取在地区安全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东盟各国除加强自身防卫能力外,努力要把东南亚建成和平、自由、中立区和无核区,以期能与大国抗衡和得到大国的尊重。其次,以东盟地区论坛为基础,争取主导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东盟地区论坛已为亚太地区多边合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东盟在地区安全上的独立立场和政策取向,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美、日、俄、东盟亚太安全战略对地区安全的影响
1.美国的军事存在和同盟国的联盟关系是影响21世纪初亚太安全形势的重要因素
美国在亚太地区保持前沿军事力量,以及日、韩、东盟等国支持美国的军事存在,使美国的军事存在和以美国为首的双边军事同盟成为影响下世纪初地区安全形势的重要因素。1996年4 月《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表示,日美双方在21世纪要继续保持安全合作伙伴关系(注:新华社东京1996年4月17日电。)。韩国表示在朝鲜半岛统一后, 美韩联盟和美国驻军也有存在的价值。美国国防部长科恩1998年1 月访华时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美国还将继续探索加强与菲、泰等国的长期联盟。
2.中、日的作用受到抑制,形成美国威慑下的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中、美、日关系和亚太力量对比
在东亚盟国支持下,美国将保持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军事优势,营造一个有利于美国的安全环境。首先,美要限制日本和中国,使东亚力量对比的变化不致挑战美国的利益。在日美同盟框架内,日本不能发展独立的能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力量。美国对日战略的宗旨是,鼓励日本在日美安全同盟框架内发挥作用,而不鼓励任何发展大国影响的能力; 在军事上, 不鼓励日本发展非辅助性武器系统(注:新华社华盛顿1990年4月23日电。)。冷战结束后,美国调整对日政策, 其基本构想仍是要将日本的发展限制在美国能够容许的范围内,使日本继续为其全球战略服务。主持日美安全条约重新定义的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认为,日本正在崛起,不会永远依赖美国。美国的战略性课题是使日本的选择能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而不是压制日本。在一定条件下,美国可以支持日本在国际上发挥作用,把日本纳入多边国际框架,就可以防止日本崛起出现混乱(注:约瑟夫·奈:《美国应该怎样对待日本》,〔日〕《世界》,1993年3月号。)。 美国阿斯彭战略小组的研究人员认为,美国应该力求把日本置于旨在促进两国经济和安全密切合作的网络之中,以此来解决日本上升到大国地位的问题(注:肯尼思·达姆等:《扼制日本:美国对付日本作为全球大国崛起的战略》,〔美〕《华盛顿季刊》,1993年春季号。)。在对华关系上,美国执行两面性政策。一是在亚太地区建立一种“软遏制”机制;一是实行“接触”政策。约瑟夫·奈认为,中国的崛起会挑战美国和日本在东亚的优势地位,而20世纪上半叶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正在崛起的德国和日本,导致两次世界大战。所以当前重要的是要使中国这样一个力量不断增长的国家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注:〔美〕《洛杉矶时报》,1997年1月6日。)。另一方面,美国的对华“接触”政策是靠部署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来支持的(注:〔日〕《读卖》月刊,1996年6月号。)。 如果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操纵下的日美安保体制就会转为遏制。奈说:“美国和日本将同任何威胁相抗衡”(注:时事社1996年12月21日电。)。
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企图规定以中、美、日三角关系为基础的亚太力量格局。约瑟夫·奈说,今后,“不论中国设定什么目标,都能使事态朝着不致损害日美两国利益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中国无法对美国使用日本牌,也不可能从这一地区把美国人驱逐出去。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势力越是增加,日美两国就越是开展合作,以将中国拉向自己一边”。因此他认为,“日美中构筑稳定关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注:〔日〕《读卖》月刊,1999年1月号。)。 实际是美国利用日美安全同盟挟持日本,制约中国,将日本和中国这两个处于上升中的国家都控制在美国的掌握之中,使美国继续在亚太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形成相对稳定和有利于美国的中、美、日关系格局。美国自称其在亚太安全结构中是起“平衡轮”作用(注:转见于弗雷德·卡普兰:《美国应当从太平洋撤军吗?》,〔美〕《波士顿环球报》,1991年7月14日。)。 事实上,美国要保持的平衡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平衡,是以美国利益为基础的平衡。
3.亚太地区各种力量相互牵制,将会出现一种相对平衡的局面
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存在与作用,依赖于其与盟国的关系。经济发展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将使东亚国家的自主性和东亚地区主义进一步发展,美国的作用将受到约束。日本、东盟安全政策中较强的自主性使美国在地区安全格局中虽处优势,但难以独行其事。美国21世纪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承认,虽然美国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和国家联盟都强大,今后25年也不太可能出现全球性竞争对手,但新兴强国——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联盟——将越来越约束美国的地区性选择,并限制其战略影响。 美国贯彻自己意愿的能力将仍然有限(注: 新华社华盛顿1998年12月1日电。)。
日本要防止过分依赖美国和限制美国过分突出的作用。目前日本国内持主流意见的学者多主张日美同盟应向能适应日本面向亚洲、开展亚洲外交和多边合作要求的方向转变,逐步转化为联合国集体安保的一部分(注:〔日〕《世界周报》,2000年3月7日。)。这表明日本要适应国际力量结构新变化,希望在国际关系中保持均势的思想(注:〔日〕《每日新闻》,2000年3月9日。)。维护国家利益是日本对外政策的依据。日美基轴不是日本的国家利益,而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注:〔日〕《世界周报》,2000年1月18日。)。 目前巩固日美同盟既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但又不能完全满足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要在地区和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使东亚和世界新秩序带有更多日本的印记。“21世纪日本的构想”恳谈会报告说,日本要在坚持日美同盟的基础上,把构筑同亚洲的新关系,推动东亚多边合作体制的发展,促进东亚发生建设性变化,作为日本新世纪努力的方向。美国中央情报局报告已注意到日本在“注重两方面的战略”:一方面加强日美同盟,一方面又在确保其独自的影响力。(注:〔日〕《日本经济新闻》,1999年8月22日。)
俄罗斯一度甚至打算放弃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设想(注: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报告,新华社莫斯科2000年4月15日电。)。但作为一个核大国,俄仍然把核遏制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俄关注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能力和危害俄国家安全利益的动向,要求美日对合作研制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作出解释。俄目前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但俄对外政策仍是牵动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
东盟一贯在地区安全中奉行大国平衡战略,希望美国起地区“平衡器”作用,但在政治上坚持自立性,反对美国的过分干预,也希望同其他大国保持良好关系。因此,东盟是保持地区稳定和平衡的积极力量。
4.多边对话将是亚太安全合作的主要趋势
美国加强与盟国双边合作的基本框架已经完成,将推动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以进一步完善其所编织的安全网。日本在巩固对美战略依托后也会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安全合作。俄把参与亚太多边安全合作作为其参与亚太事务的一个主要内容。东盟更是一贯积极推动地区多边安全合作。
尽管各方都利用多边安全合作参与地区事务,影响和改造地区安全环境,但由于亚太地区现有的各种矛盾难以解决,安全合作仍将是以逐步和渐进的形式展开。目前亚太地区存在像东盟地区论坛这样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就某一问题进行多边对话的朝鲜半岛四方会谈、中亚五国边境安全磋商机制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安全对话与合作。今后这种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安全合作将会进一步活跃。
5.和平与稳定是亚太地区的基本趋势,但也存在出现军备竞赛和外国军事干预的隐忧
保持地区和平与繁荣是亚太国家的共同要求,但由于安全观念不同和安全战略的差异,也使该地区存在隐忧。首先由于冷战思维的延续,使地区安全中出现加强军事力量和双边军事同盟的趋势。美国加强与日本的安全同盟与北约东扩相呼应,防止欧亚大陆出现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美国副国防部长帮办坎贝尔说,日美新防卫合作指针的“重要性可与北约东扩相比”,是北约东扩的“亚洲版”(注:〔日〕《世界周报》,1997年1月14日,第17页。)。美国的威慑、干预、 遏制政策有可能引发这一地区国家的不满和反抗。特别是美国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能力,扩大日本的军事作用及开发和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可能会引发地区军备竞赛。
其次,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主导性、支配性,及新日美安保体制被赋予对地区安全的干预能力,如果缺乏国际社会监督,就会导致地区冲突和使危机失控。东亚国家担心在本地区可能出现类似科索沃事件的事态不是没有道理的。例如日本舆论就注意到了因此可能产生的危险(注:〔日〕《朝日新闻》,1999年4月27日。)。
标签: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东盟外长会议论文;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论文; 日本军事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东亚研究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东亚文化论文; 东亚历史论文; 华盛顿论文; 同盟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