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界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_bbc纪录片论文

2011年世界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报告论文,纪录片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的世界纪录片依然是强劲的一年。在所有的地面频道,纪录片作为一种具有高信息和教育价值的节目形式,仍然被用来增强频道公共服务性质,而来自美国的商业纪录片频道全球化步伐越发强劲。随着数字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电视服务将逐步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播出。这意味着更高的音画质量和更多的频道资源,公共广播的垄断地位将不复存在。不同的体制带来资金构成的差异以及制作模式的不同选择,而纪录片的内容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质,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保持着与“现代社会”的对话。

目前,国外纪录片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第一种是以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公共体制;第二种是以法国、韩国为代表的政府扶持模式;第三种是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美国纪录片

2011年美国纪录电视的发展集中体现在探索传播公司(Discovery Communications)的持续发展,以及新闻集团下属福克斯电视网的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简称NGC)开播十周年的品质定位坚持。

探索传播集团是全球首家上市的纪实娱乐传媒公司,1985年以探索频道开始,如今公司在全球以130多个频道,40多种语言,向200多个国家,超过15亿的订户,提供28个电视娱乐品牌的节目。公司旗舰频道探索频道的国内订户达1.01亿,国外订户已达2.79亿。探索传播也是学校教育纪实产品和服务的前沿提供商,并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数字新传媒服务。目前,公司盈利模式以频道订购费和广告为主,订购费保证频道正常运营,而广告收入体现为盈利。此外,多元投资组合带来的附加产品收益,包括教育、数字新媒体、音像图书、主题公园等也是一笔不小收入。

2011年,探索传播集团的总收入为42.35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4.62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2%,其中探索美国电视网收入为26.19亿美元,探索国际电视网收入为14.55亿美元,教育产品及其他收入1.62亿美元。国内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懈努力所获得的频道特许传输收入的大幅增加,而几个频道内容成本的增加和摊销率的改变抵消了一部分收入。(见图1)

图1 2011年美国探索传播集团收入情况(单位:亿美元)

探索美国电视网2011年收入增加了11%,达26.19亿美元,主要由于订户费和广告收入的增长。订户费收入增长12%,达11.8亿美元,主要原因是由于特许传输范围扩大带来额外的收入以及数字频道播出带来的更高的订购价格和更多的订户数量。但因为探索健康频道(Discovery Health Channel)的停播,公司减少了约1500万的订户费收入。广告收入增长9%,达13.37亿美元,这得益于广告定价的增高和销售量的增大,同样由于探索健康频道的停播,电视网损失4900万美金的广告收入。(见图2)

图2 2011年探索美国电视网收入情况(单位:亿美元)

2011年,探索国际电视网收入增长了16%,达14.55亿美元,主要得益于订户费收入14%的增长率和广告收入22%的收入增长。排除外币兑换影响,探索国际电视网实际收入增长率为13%,订户费收入增长为11%,主要由于各地区订户的增加。广告收入以当地货币计算,2011年全年收入增加18%,主要由于所有地区的广告高定价以及新频道和再定位频道收视率的增加。(见图3)

图3 2011年探索国际电视网收入情况(单位:亿美元)

2011年,探索美国电视网调整再定位两个有线电视频道,开播一个新无线3D电视频道,属下大部分有线电视频道实现了高清播出。2011年1月1日,由哈伯制作公司和探索传播集团各占50%股份而合作运营的OWN(Oprah Winfrey Network)奥普拉·温弗瑞电视网开播,代替了探索健康频道。OWN频道节目包括原创节目、特别节目、纪录片以及购买的电影。频道以标清和高清两种模式同时传输。随后,探索健康频道与健身电视频道(FitTV)内容融合,于2011年2月1日开播定位后的新频道探索健身与健康频道(Discovery Fit &Health)。2011年2月13日,探索传播、索尼和IMAX公司合作开播了第一个24小时无线播出的3D电视频道三网频道(3net),频道由直接卫星电视(Direct TV)独家传输,播出原创节目和戏剧电影。

2011年,探索国际电视网在全球继续不断扩展频道的覆盖范围和订户数量,加强区域内与各地的合作联系,促进探索国际电视网在各地的本地化特色表达。在中国,探索亚洲拍摄制作了首个关注中国当代人物的纪录片专辑《中国人物志-梦想篇》。系列片首次以人物传记形式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优秀人物——杨丽萍、施正荣、中国之队、成龙和钟南山成功背后的心路历程,以国际视角诠释“中国梦想”。系列片于12月22日起在中国26家电视台的《探索》栏目首播。随《中国人物志-梦想篇》一同播出的,还有记录三十位来自各个行业的平凡中国人各自抱有的真挚、平凡或非凡梦想的三十个短片。

探索传播集团在纪实传播上的成功,也激励着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新闻集团之间的合作,在坚持国家地理的品质品牌之下,不断扩展国家地理频道及其姐妹频道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覆盖范围。2011年正值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开播十周年。十年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以始终如一的品质坚持,成就了美国电视纪录片领域的品质坚守。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电视电影部与新闻集团下属的福克斯有线电视网合作创建的国家地理有线电视王国如今已经颇具规模。国家地理美国有线电视部分已包括国家地理频道、国家地理野生频道和国家地理西班牙语频道;国家地理国际有线电视部分包括国家地理频道、国家地理探险频道和国家地理野生频道。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占有国家地理美国有线电视30%的股份,福克斯有线电视网占有70%的股份;而国家地理国际有线电视中,国家地理学会占有48%,福克斯有线电视网占52%的股份。在合作中,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主要负责频道节目内容的制作提供;福克斯有线电视网负责频道的市场开拓和广告销售。2011年,国家地理频道在美国的订户数,从开播时的1000万增长到7000多万。频道内容也从经典节目选播和特别节目播出,逐渐扩展为常规纪实系列剧集、纪实短剧集、重大事件纪录和纪录电影的组合播出。

2011年,国家地理频道节目的制作和编排紧跟世界重大事件,使频道在品质品牌的基础之上增添了许多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感。2011年4月13日当晚,在日本大地震海啸发生一个月后,国家地理频道安排播出了两部相关纪录片《灾难倒计时:超级地震》和《见证:日本的灾难》。第一部探讨如果日本式的灾难发生在美国西海岸,情景将会如何,人们需要如何准备来应对这样的灾难;第二部纪录片将灾难来临时人们拍摄的家庭录像、手机影像和新闻报道等真实纪录现场状况的片段编辑成片,让观众切身感受到灾难来临的景象。2011年,在“9·11”十周年纪念日前一周的时间里,国家地理频道安排连续播出一套四集八个小时的纪录剧集《铭记9·11:十周年》,包括《9·11内幕》、《朱利亚尼的9·11》、《见证9·11》和《9·11:你在哪里》,以及对美国前总统布什关于“9·11”记忆的独家采访。

2011年,国家地理频道继续在全球市场扩展发行传输,并扩大全球节目研发小组规模,加强地区市场的节目研发,让不同地区的节目更具有本地观众吸引力。2011年,国家地理国际电视部制作了第一个地区化的三集纪实短剧集《城市生活智慧》,每一期节目都会提出关于菲律宾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问题,然后请科学家或者熟知这一问题的人们给出他们的解释和解决方案,观众能从中发现菲律宾日常生活中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

2011年对于美国院线纪录片来说是也不平凡的一年,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可以这么说。全年有超过300部纪录片在纽约的影院上映,几乎每周都有几部新片会面向观众,最多的一周有12部新片在院线首映,而美国制作的院线发行纪录片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3部。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美国纪录片的院线发行基本上已经成为轻车熟路,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在自己的院线发行,部分则可以和故事片一同进入商业院线,也有更多的作品开始进行国际发行和销售。也就是说,纪录片的市场和发行策略已经逐步趋于成熟,并且日益适应现在的制片方式。每个发行公司都会根据影片的情况和目标受众制定发行计划、宣传策略。

2010年院线纪录片数量第一次过百,达到了102部,但票房总数却低至不及2009年的一半。2011年院线纪录片达到数量最多,但是票房总数却依然走低,《非洲大猫》和《生来野性》取得最好成绩,票房超过1500万美元,德国导演赫尔佐格的首部3D影片《洞穴遗梦》以五百万美元票房,成为2011年票房最高的独立发行纪录片。(见表1)

在2011年的作品当中,值得关注的纪录片包括:《超大号的我》的导演摩根·斯普罗克(Morgan Spurlock)制作的新片《POM强力奉献:卖得最好的影片》(POM Wonderful Presents:The Greatest Movie Ever Sold)。在影片中,他试图劝说各个品牌投资他的新纪录片,同时拍摄了他寻求投资的过程。这个做法和《超大号的我》一脉相承,都是导演亲自披挂上阵,使用了一种非常出其不意而且搞笑的方式和态度。暴露了广告在我们社会当中的增值以及广告和其他生活方面的关系。影片参加了圣丹斯、Hot Doc等电影节,但发行却是在有限的一些城市内进行的,国内票房获得了10万美元,下载和DVD销售达到了50万。此外还获得了多达六亿的“媒体关注”。

《同一天的生活》(Life in A Day)由两位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联手全球最大在线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向网民征集视频素材,唯一的限制就是只能选取发生在一天的生活——2010年7月24日,题目是“爱”和“恐惧”,随后他们收到了来自140个国家,超过80000段的素材,共计达到4500小时。影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和事,演绎了各种族、民族的人生活在同一天的情形,从高楼林立的都市到清净偏远的乡村、从富有的上流生活到街边的擦鞋童,影像情感层次丰富,有些片段感染力非凡,让观众看到了充满了悲欢、幸福与爱的故事。这绝对是一项只有在网络时代才能完成的庞大的工程。影片完成之后由国家地理发行,2011年7月29日上线,美国国内票房是25.3万美元;在英国由Scott Free发行,票房收入为23.8万美元,除此之外,还在捷克、德国、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上映,票房总收入为60.1万。

二、英国纪录片

与美国纪录片产业彰显的成熟商业特质不同,公共纪录片产业显现出更多的公共特质。BBC创立了公共电视的经典,它不只是英国社会的基石,也是全世界公共电视的表率。在英国,无论是公共广播还是商业广播,尽管体制与运营模式各不相同,但公共服务宗旨是他们共同的义务。

英国广播电视和通信的最高管理机构——通信委员会(Ofcom)负责管理五家公共服务广播(见图4),监督其公共服务宗旨的达成。

图4 Ofcom指定公共服务广播

2010年,为了减弱《老大哥》(Big Brother)形式的主宰和美国真人秀的泛滥,Ofcom介入对公共服务广播进行改革。包括要求BBC“品质第一,收视其次”,节目不能过多满足16到35岁的目标观众,停止花费巨大的资源购买体育节目转播权,限制流行娱乐和其他以增加收视率为唯一或主要目标的采买节目。此外,引进更多竞争到BBC的资源分配上,如将BBC执照费的5%用于第三方节目的开支。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英国政府于2009年6月推出“数字英国”计划。该计划旨在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为英国的未来经济繁荣提供必需的保证。指导英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独立、非营利性机构“数字英国有限公司”(Digital UK Limited)由BBC和英国其他公共广播公司以及获得数字执照的公司共同投资和所有,与文化媒体体育部(DCMS)和Ofcom亲密合作,为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换做准备。这一耗资高达两亿英镑的项目,从执照费中划拨,预期于2012年完成。截止2010年3月31日,93%以上的英国家庭连结上了数字电视调谐器,不管是机顶盒还是综合数码电视(IDTV),比2009年上升了一个百分点。有超过五百万家庭(占总数21%)进行高清订阅,而46%的用户家中拥有数字电视录影机。

在过去,英国电视被少数地面公共服务频道主宰。世纪之交,卫星和有线频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媒体技术也迅猛发展,公共电视的地位几经动摇。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到2012年,英国电视服务将全部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播出。这意味着更高的音画质量和更多的频道资源,公共广播的垄断地位将不复存在,这将会创造一个更加竞争性的广播世界。(见表2)

BARB提供的数据显示(见图5),五年来,英国观众观看电视的时间在持续增加,从2006年平均每天3.6小时,到2009年的3.8小时,再到2010年的4小时。导致增长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危机,缺乏现金的英国人增加了待在家里的时间。而收视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65岁以上的观众每天收看5.7小时,而孩子每天2.5小时。

观看五大公共广播的时间和2006年持平,即每天2.5小时(2009年曾下滑到2.3小时),收视份额从2006年的58%下降到2010年的54%。然而观看公共广播数字频道的观众从2006年的11%增加到了2010年的18%,以此抵消了前面的观众流失。结果,公共频道综合的观众份额从69%增加到72%。

2011年第一季度,35%的成年人声称自己在网上“追看”(catch-up)电视节目,比2010年同期增长四个百分点,而两年来增长了12%。年纪较轻的成年男性更乐于采用“追看”方式。但自2009年以来,65岁以上的老年人网络“追看”增长最为迅速,2009年一季度只有10%的老人使用这一服务,而今上升到24%。2011年4月整个使用分享视频网站的观众达到2400万,比2010年4月下降了1%。分享视频网站领域被YouTube主宰,在2011年4月拥有1900万用户,比2010年增长了12%。

BBC电视节目收入主要来自于执照费(License Fee)以及少量的政府拨款。执照费收入直接关系着英国电视市场的比例分成,竞争非常激烈。在英国,98%的人缴纳执照费,这就赋予了BBC强烈的公民义务感和责任感,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并尽可能按最高标准制作节目。一旦BBC在电视节目的品质上有变化,就会影响电视执照费的收入,同时给敌手以可乘之机。因此BBC的节目播出变成一种公共领域的公益事业。2011年,BBC执照费收入高达35.13亿英镑。也正是由于这笔“执照费”,为BBC优秀节目制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也保证了电视节目的严肃性,这也是追逐商业利益的私营广播机构无法比拟的。

此外,BBC的收入还有一部分来自它的商业机构——BBC环球服务中心(BBC Worldwide)。BBC Worldwide是全世界最成功的电视节目出口商之一,每年出口约4万小时节目,占全英电视出口量的一半之多。它管理全年的BBC节目展(BBC Showcase Festival)——英国最好节目的展示平台,每年吸引了全球约500个节目买家。广播机构可以从Showcase提供的节目分类中一览5万小时高品质的节目并有数百部最新作品供他们购买。而BBC Worldwide在全球的活动也有助于BBC实现其第五项职责:让英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英国①。BBC Worldwide的多元投资组合包括31个BBC国际电视品牌,将各种各样的英国节目带给超过100个国家的观众。BBC Earth是旗下销售BBC自然历史纪录片的“伞形品牌”。在2010-2011年度共创造3.08亿英镑,同比增长12.6%。其中三部自然历史纪录片将发行影院版本,包括《与恐龙同行》的3D版。

图6 BBC各频道两个年度纪实节目播出时间比(单位:小时)

2010-2011年度,尽管在某些市场遇到经济困难,BBC Worldwide仍然取得了总销售额11.577亿英镑(2010年:10.742亿),总盈利1.602亿(2010年:1.452亿)的成绩。而其返回BBC的资金达1.819亿镑,并被投入BBC新节目制作。

BBC的纪录片是英国纪录片乃至世界纪录片的一座高峰,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很难有其他电视台可以与其媲美。BBC四个主要频道均播出纪录片和纪实节目,但因其针对的收视人群不同而各具侧重。(见表4、图6)

值得一提的是,CBBC频道是BBC针对6到12岁的儿童而开设的数字频道。自从2002年开播以来,一直致力于给英国儿童提供高质量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公共频道,CBBC不像迪斯尼那样追逐高额回报,在好莱坞卡通片日益吞噬英国少儿节目市场的情况下,通过制作精良的非卡通节目,给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内容,体现“现实主义”价值。这也是英国唯一一个播出严肃纪实节目的儿童频道,2010-2011年度播出纪实节目864小时,向孩子展现并帮助他们理解现实世界,实现公民教育。例如2011年播出的《我的生活》(My Life)和Newsround专题节目,内容十分多样,甚至涉及到酗酒和恐吓这些主题。在儿童与冲突(The Kids and Conflict)播出季中,播出的节目反映了战争对孩子生活的影响,包括纪录片Toy Soldiers以及两部Kabul制作的Newsround电影。

在BBC之外,第四频道(Channel 4)也是英国纪录片重镇。Channel 4在1982年组建,当时是独立广播局(Independent Broadcasting Authority)全权拥有的分支,目前由四频道电视公司所有和运营,独立经营广告。2007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广告收入下滑,英国政府从执照费中划拨1400万英镑支持Channel 4六年的运营,这也是除BBC外,第一个享受执照费的商业公司。

如果说纪录片人从不指望在ITV的节目编排表中占优势,Channel 4却不同,纪录片的播出总是这个频道定位很重要的部分。2010年Channel 4投入电视节目资金5.66亿英镑,其中自制节目经费3.62亿英镑,而花在纪实节目上的经费为1.57亿英镑,在各类型节目中开支最高。(见图7)

图7 2009-2010年Channel4各类节目开支(单位:百万英镑)

2010年,Channel 4共播出电视节目8760小时,其中首播节目3998小时,比2009年增加44小时。而在各类节目中,首播纪实节目数量达2151小时,占首播节目总数的53.8%,远超过其他类型,使Channel 4成为英国纪实节目的宝库。(见图8)

Channel 4的纪录片始终坚持反映社会文化气候变化,给多元主义表达的机会,倡导多种族多文化、性别平等及对性取向的宽容,在总体上延伸了电视可能表现的地平线,同时也使其经常深陷舆论的麻烦。但其不和谐的、异质的声音,甚至令人震惊的实验聚拢了不同阶层、种族、性别和年龄的观众。《家庭》(The Family)是不寻常的实验,即安放摄像机在普通人家中,观察他们一天24小时的活动。反映了英国现代的多元社会。《每分钟都有新生命》(One Born Every Minute)记录每一个婴儿出生的过程,孕妇生产的艰难、新生婴儿的姿态、生育带来的希望之光都在影片中大胆呈现。2010年,29%的受访者认为Channel 4播放最多大胆挑衅的纪录片,大大超过其他频道(BBC2排名第二,分数为20%)。另一项“新观众研究”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Channel 4的纪实节目激励他们去进行不一样的思考、尝试新事物、寻求更多信息。

三、法国纪录片

纪录片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文化战略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些国家政府展开上至政策鼓励,下至资金辅助的明确行动,对于纪录片从制作到播出都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法国、韩国等国政府为推动纪录片产业的发展,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方针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11年法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欧债危机和经济危机,但危机却为电影院带来勃勃商机。2011年12月,观影人数达到2470万人次,比2010年同月上升28.6%。2011年全年上座人次为2亿1559万,形成近十年的新高。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统计展望研究部主任贝努瓦·达纳尔表示说,只要法国观众存在,电影电视业就不会遭遇危机。

图8 2009-2010年Channel4播出各类节目首播数量(单位:小时)

图9 CNC视听节目资助量逐年变化(单位:百万欧元)

作为电影的发源地,法国人历来保持着旺盛的观影热情,其观影人群相当普遍,而且男女比例均衡,覆盖各个年龄段。经常看电影的成熟观众群占60%~70%,一定程度保证了基本票房。20世纪初卢米埃尔兄弟的纪录片在影院拉开早期电影的序幕,致使法国观众早就习惯于从大屏幕上欣赏纪录片而且至今乐此不疲。

2011年的电影纪录长片的票房冠军是法德合拍片,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导演的3D纪录片《皮娜》(Pina)。该片预算为320万欧元,在法国票房人数达到316716人次。维姆·文德斯采用3D技术,向舞蹈家皮娜·宝诗致敬。该片被认为是文德斯自《欲望的翅膀》后最好的影片,影片将舞蹈与电影无缝嫁接,令人有身临其境现场观看的震撼。其次是法国纪录片克里斯汀·胡奥导演的《大家都在拉尔扎》(Tous au Larzac),预算91.44万欧元,票房58655人次。这部表现法国农民捍卫土地的纪录片获得2011年度凯撒最佳纪录片奖。

当电影纪录片倾向于高投入,高科技制作,高调宣传以赢取票房,法国电视纪录片则以观念和策划取胜的集体创作或系列制片进行造势。自电影纪录片《海洋》2010年公映以后,2011年雅克·贝汉和雅克·克鲁佐又在法国电视二台播出四集系列纪录片《海洋国民》。将他们历经五年在世界各地54个场景拍摄的490小时的珍贵海洋镜头剪辑成4×52分钟的系列纪录片。对于导演雅克·贝汉来说,电影《海洋》是一部画面和色彩的交响乐,而电视系列片《海洋国民》则更多侧重于科教意义。

法国纪录片历史悠久而且占有重要地位。在公共免费频道,纪录片也常在电视台晚上黄金时段播出。2010年法国电视台共播出9500小时的纪录片,占电视节目量的8.2%。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对纪录片的资助也在逐年上升,2010年资助纪录片2454小时,总额为7360万欧元,占各种视听节目的55.6%。从2001年以来,纪录片制作成本基本按照3.3%的比例递增。发行费用每年递增约4.7%。法国各电视频道对纪录片的投资已创近20年的新高。(见图9、表5)

另外,纪录片的资金构成,主要包含制片公司,预售,发行方,CNC以及SOFICA等来源。SOFICA是普通民众可以购买的股份,参与投资后可以减免税务。由上表可见,资金重要份额还是依靠发行,也就是说,一部纪录片的方案确立后,是否有电视频道购买至关重要。实际上,如果没有电视频道预购,CNC的资助也几乎是拿不到的。(见图10)

图10 2010年电视纪录片资金构成图

不过,法国电视频道与独立制片公司的合作非常广泛。与法国公共频道电视二台合作的69家制片公司其中65家为独立制片公司。与法国电视三台合作的制片公司为69家,电视五台119家,法德ARTE台109家,也就是说,法国各电视频道来自民间制片公司的纪录片占90%以上。

同时纪录片的播出平台也在增加。除了传统的影院,电视频道和录像带,DVD光盘,2005年开始,还增加了VAD(即VOD英文),视频点播系统,可以按需订购影像,新片上映12个月以后即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供观众选择订购。观众可以在网上租看也可下载长期保留。以纪录片《皮娜》为例,48小时内租看价格为2欧元,下载保留价格为13.99欧元。从2010年10月起,CNC又增加了TVR电视节目回放模式,观众可以在网络上重新观看已经播出的18个公共频道的电视节目。纪录片占回放节目的1.6%,每月约有256部纪录片(约206小时)可供观众在网上一定时间内观看。(见图11)

图11 法国各电视频道纪录片回放节目分配

制作和播出纪录片数量最多的首推法德合作频道ARTE。2011年制作及合拍片近94部,购买约23部。2011年年底ARTE推出的圣诞精神大餐是法国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尔达的5集系列纪录片《从这里到那里的阿涅斯·瓦尔达》5×45分。如今83岁高龄的阿涅斯·瓦尔达手持DV摄像机拍下自己在世界各地举办艺术个展的经历,这份系列影像版游记令观众触摸到老祖母那颗不老的童心以及丰沛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把DV机当作摄影笔一样自由书写,直抒胸臆,渐渐成为现代人的表达方式。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ARTE年底12月21日晚黄金时段播出的威廉姆·卡尔导演的《寻找尼古拉·萨尔科齐》。影片通过18位驻巴黎的外国记者的描述,勾勒出令人好奇的法国现总统的真实形象。由于角度新颖,又有较多爆料,当晚便吸引了129万观众收看。

图12 2010-2011年度NHK收入来源比(单位:亿日元)

图13 2010-2011年度NHK各项经费支出(单位:亿日元)

近两年来网络纪录片的兴起令人瞩目。ARTE生活网络是2010年唯一获得CNC资助的纪录片平台。2011年获得FIPA网络创作金奖的网络纪录片《条形码》是第一部流动的和互动的网络纪录片。影片由法国ARTE和加拿大电影局合拍,由欧洲和加拿大30位导演拍摄的100部60秒纪录短片组成,影片副标题:商品都是镜子,它们能反映出我们是什么?这些自由生动诙谐的系列短片尝试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人们与他周边的物品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而那些生活用品也似乎瞬间有了生命和丰富的隐喻。该纪录平台可以与网民进行互动游戏,它首先邀请网民观察一下自己周遭可以引起注意的物品,然后在网上或iPhone手机选择或输入一个物品名称,或者扫描自己身边一件物品的条形码,一段与之相应的纪录短片随之出现。同时网民还被邀请参与创作,用图片讲述自己与某件物品之间的故事。ARTE生活网络平台目前正在全力发展“混合型节目”,尽可能地嫁接电视传媒和网络,力图将电视观众转化为网民,同时将网民转化为观众。2012年-2016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就是利用新科技开拓新叙事模式。如何利用“互动”促进“互动”成为当代网络纪录片的新命题。

四、日本纪录片

日本实行的是公共电视台和商业电视台并行的二元体制,公共电视台只有NHK一家,而其他的如日本电视台、富士电视台、TBS、朝日电视台等均属于民营电视台。

NHK即日本广播协会,是依照BBC模式建立的公共广播电视台。作为以公共执照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电视台,NHK多年来坚持不插播广告、不接受任何商业捐赠。NHK既不隶属政府,也不以商业为目标。以其公正客观的报道以及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在日本国民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2011年NHK执照费收入为6680亿日元,其他收入121亿日元,总收入6801亿日元;总支出6495亿日元。(见图12、13)

目前,NHK的频道构成分为地面广播电视和卫星电视。地面广播电视包括:综合电视频道、教育电视频道、第一套广播节目、第二套广播节目、调频(FM)广播。卫星电视有BS-1、BS-2、BS-hi。

NHK在每天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其节目较少受收视率制约,以高品质著称。其他电视台虽然也会有一些纪录片播出,但是大部分都安排在深夜或者周六的午后等非黄金时段。NHK纪录片节目的历史比较悠久,从建台之初纪录片就逐渐开始播出。民间电视台的纪录片无论是从播出时段和密度,还是其产生的影响力来看,都无法与NHK抗衡。

NHK纪录片主要有以下几种播出渠道,第一是通过NHK自有的电视频道:综合频道和BSl两个频道播出。NHK高清频道也播出纪录片,但主要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的或者有特色的纪录片,有时候也播出NHK自制纪录片。NHK教育频道也有一个纪录片节目,叫做《ETV特集》。第二种方式是通过新媒体播出:如互联网、手机电视等。2008年年底,NHK开始了网站点播业务。在NHK的网站上,开设了过去节目的点播功能,将以前播过的纪录片放在节目库中供视听者检索和收看。(见图14)

NHK纪录片虽然散落在各个频道中,但主要有两大形式,一个是采用特集(专辑)的形式,如《NHK特集》、《ETV特集》、《HDTV特集》等。另外则是在其它节目中散在的一些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一般跟栏目本身的主题和形式比较贴近,如体育、文艺等纪录片。(见图15)

特集作为一个常态节目进行播出,有时候播出的内容是社会热门话题,有时候则是一个大型的策划。在NHK的纪录片栏目中,最著名的当推《NHK特集》,这个节目从1976年开始播出,涉及到各种题材,成为NHK的一个重要品牌,而且也是日本所有的电视台中唯一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栏目。(见表6)

由于NHK纪录片对国际视角的特殊关注,因此很多纪录片都采用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的方式进行拍摄和制作。NHK在世界上有着规模最大的广播电视系统,截止到现在共与48个国家和地区的64个机构签订了合作协定或备忘录。同时NHK在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ABU)中发挥着主导作用。ABU由超过200个成员机构组成,为亚太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进行相互合作。

作为中国的邻邦,NHK纪录片在题材方面表现出对中国话题的特别关注,从历史文化到现实问题,以及重大的政治、经济等话题,有关中国主题的节目占据很大比例。1980年到2003年7月,NHK与CCTV联合制作的节目共131部,向中国提供的节目1561部。包括《动荡的大地纪行》、《故宫》、《中华文明5000年》、《海上丝路》、《丝绸之路》、《中国铁道大纪行》、《激流中国》等。

图14 NHK纪录片播放渠道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福岛核电站也因为地震海啸的影响而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在对大地震的报道中,日本电视媒体尤其是NHK的报道迅速、有效、全面。NHK综合台也陆续播出一系列地震纪录片。据NHK环境科学组高级制作人白川友之介绍:NHK地震纪录片的企划过程分为:首先制作提案、样式;再由专家特辑委员会批准;最后交给大型委员会审议。白川友之带领他的创作团队从震后开始,深入受灾地区,采访了大量的专家、学者,以及受灾民众,最终制作完成了唤起民众自我保护意识的纪录片《海啸逃生》。该片在制作过程中也经受了NHK上层的审核,但审核主要是就影片中一些可能会伤害到采访对象或是其他民众的话语的修改,并不会影响对影片本身对日本政府一些问题的指出。白川先生介绍,在拍摄期间,创作人员不仅要对被采访者给予高度的关怀,还要保持一种歉意,尽量避免让受访的罹难者家属以及受灾民众有更加痛苦的感受。因此,他们在采访过程中便以朋友的身份,不断地和被采访者沟通,直到被采访者心情不再激动,可以较为平静地接受采访。《海啸逃生》于2011年5月7日正式播出,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轰动,收视率高达20%。在日本之外收获了2011年“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最具人文关怀奖”、英国AIB的“优秀制片人奖”等。

五、韩国纪录片

在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KOFIC)为政府主管电影业务的最高行政部门,主要资金来源含电影票税收及政府预算,每年约有4200万美元的预算投入电影制作。该委员会也掌控着电影辅助金的发放,该项资金的主要发放对象是电影学院学生和进行独立电影制作的导演,用以进行实验短片、纪录片和艺术独立电影的制作,最高可申请4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70万元)或制作费30%的辅助金,资金无须归还,也无须以奖项和内容上的附和为回报,主要目的是增加年轻的电影人成长学习的机会。一般商业电影则无辅助金可拿,但可以申请无息或低利率融资贷款的方式“借”钱。这一政策对于韩国纪录片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011年3月30日,曾经执导过《结婚的故事》的金义石正式上任KOFIC的新任委员长。上任以来,对内致力于与大集团沟通、支持独立电影和多样化的电影类型、改进电影从业人员的从业环境;对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而中国市场是重中之重。

在2011年投入少量资金的多样性影片达成了很好的成绩,在2011年上映的150部影片当中总制作费未满10亿韩元的影片有82部,占56.2%,是2006年以来低预算影片的最高比例。在上半年有《守望者》(Bleak Night)、《惠化洞》(Re-encounter)、《巫山日记》(The Journals Of Musan)等影片,下半年有《猪王》(The King of Pigs)、《猫舞》(Dancing Cat)、《对不起,谢谢》(Sorry and Thank You)等都收获了1万以上的观众。

《守望者》与《惠化洞》的制作费用是2亿韩币。由首尔影像委员会与电影振兴委员会支持,《巫山日记》投入了8亿元韩币,这些影片各获得了20241名、10939名、10828名观众,他们用比商业电影相差几十倍的制作费用得到了丰硕的成果。以上所提到的三部影片通过刻画十几岁女孩子的怀孕、不良青少年、朝鲜逃亡者等社会性问题,得到了观众的赞赏。以街头的猫为主人公的独立纪录片《猫舞》也属低预算影片,但在首映时就票房卖空并在18日内突破1万观众,更获得一些国际影展的奖项。金基德携新作《阿里郎》重返影坛,在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获奖。这是一部完全个人的纪录片,他一个人制作、导演、拍摄、剪辑、音效。金基德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回顾他13年的电影历程,并在最后反思电影的意义。其他获奖纪录片还有《蜗牛的星》(2012年3月上映)在第24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里得到长片大奖,这是亚洲影片第一次获此奖项。

在韩国纪录片制作与播放平台主要是三家大电视台:由政府创办的官方电视台韩国广播公司(KBS);民间电视台文化广播公司(MBC)以及私营电视台首尔广播公司(SBS)。各大电视台制作的有关人文的,腹地探险等题材的电视纪录片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纪录片市场。这些作品包括KBS制作的《傻瓜》、《法顶和尚的椅子》、五集系列《阿穆尔》以及一些电影导演参与制作的MBC创社五十周年特集《时间》、六集系列《南极的眼泪》,还有SBS创社特集,四集系列《做后的海,太平洋》,SBS大型纪录片《存留的未来,南极》等,都得到了广泛好评。

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国外销售,采用豪华影像技术制作的纪录片,如EBS为超越文化的特殊性而制作所有人都能观看的电视节目,选定“地球”与“文明”这两个词,制作《生命40亿年的奥秘》与《沙漠》、《灾殃的信号-火山》、《文明与数学》等作品。除此之外还有用3D技术制作的《神的土地》、《吴哥》、《韩半岛的恐龙2》、《巴比伦》等长片纪录片。尤其是刻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巴比伦》使用数码制作(digital creature),通过认知动作的装备扫描出演员的动作之后转换成数码影像来提高影像的质量,在尚未开通3D放送的国内无线电视台里首先用2D方式放映。

电视台与影院之间互动密切。电视台播出受欢迎的纪录片便会剪辑电影版在影院上映,而影院取得高票房的影片,电视台则会收购版权。2011年韩国纪录电影的开始是由2010年10月上映,收获26万观众的《东吉别为我哭泣》的跨年上映,并在2011年也收获了18万观众。除此之外,与独立制作社相比较,制作条件较好的电视台投入巨大的成本与时间打造的纪录片,如KBS制作的《阿穆尔》、《傻瓜》与《法顶和尚的椅子》,SBS制作的《最后的苔原》,MBC制作的《关于酒-剧场版》都被编辑成影院版在大银幕上映,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在全国拥有分配网的CJ、CGV与KBS宣布了合作关系,并在韩国国内最早开设了放映纪录片的影院。KBS在纪录片影院计划展里以“自然+人”为开始宣告了纪录片的大众化,再加上各电视台积极的银幕攻略,使得2011年的纪录电影市场充满了以多种类型、多种素材来制作的有趣的纪录片,这也自然使得观众数量得以增长。这些影片包括:《训长与恶童们》、《真味秀》(The True-taste Show)、《猫舞》(Dancing Cat)、《钟路的奇迹》(Miracle On Jongno Street)、《白色丛林》(White Jungle)、音乐纪录片《梦工厂》(Dream Factory)。

在这些纪录片中,以宗教为题材的纪录片在2011年仍然持续了其强势,包括描写一生都像傻瓜一样生活的韩国最早的红衣主教金秀换的纪录片《傻瓜》;描写一生坚持无所有的法顶和尚生平的《法顶和尚的椅子》;描写海外宣教士们生活的故事《神召3》、《喜马拉雅的施威策尔》、《饶恕》、《我的选择》、《被遗忘的包》等。(见表7)

2011年韩国纪录片最大的变化就是正式走上了市场,一些著名演员参与了纪录片的解说,如崔佛岩(《法顶和尚的椅子》)、安圣基(《非洲的眼泪》)、高贤廷(《最后的冻原》)等。通过《牛铃之声》、《东吉别为我哭泣》的上映,人们认识到纪录电影也能够在影院里获得成功,所以许多制片人试图把商业性系统应用到纪录电影当中。最近纪录电影常采用的素材是揭发社会不良现象或通过明星来提高其价值,这些明星们因能够很好的处理多样的感情变化,因此与专业的配音员相比也毫不逊色,并且因人们熟悉这些明星的声音而提高了亲密感,通过明星影响力的各种推销手段也可以更有效的接近观众。

2011年是世界各国广播电视台之间扩大相互协助的一年,ABU(The Asia-Pacific Broadcasting Union)由17个会员电视台共同制作的纪录片“CARE”具有代表性,把“Change Asia Rescue the Earth”(更新亚洲拯救世界)的第一个字母拼在一起,呼吁通过改变至今拥有最多贫困人口的亚洲,来创造地球美好的未来。首次提议这一计划的电视台包括韩国KBS、日本NHK和中国的CCTV,KBS在2012年播放了这一纪录片。

2012年是中韩建交二十周年,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在2011年8月在北京举办了“联合制作2011”,介绍了5部纪录片拍摄计划书,其中有一部是关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3D纪录片《我的梦》(My Dream)。此外,CCTV与KBS合作拍摄了多部纪录片分别在两国的电视台播出。包括KBS摄制的纪录片《新中国人传》、3D纪录片《大陆之魂中国》、CCTV制作的反映韩国人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大型纪录片《望京》。

①2006年3月,英国政府向国会公布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白皮书”:《为全民服务——BBC在数码年代》,为BBC未来十年的发展(从2007年至2016年)定下方向。白皮书明确了BBC的六大功能:1、推动公民社会;2、推动教育及学习;3、促进创意及文化卓越;4、反映英国的国家及社区意识;5、让英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英国;6、领导数码广播的发展。

②The BBC Performance Against Public Commitments与The BBC Executive’s Review and Assessment。

③韩国电影振兴会提供。

标签:;  ;  ;  

2011年世界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_bbc纪录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