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局副局长王根年回答记者关于39/99电影热点的提问_电影论文

电影局副局长王根年回答记者关于39/99电影热点的提问_电影论文

创作成熟 佳作迭出 信心十足 迎接新世纪——电影局副局长王庚年就#39;99电影热点答本报记者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热点论文,电影论文,副局长论文,佳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庆典的礼花还在人们心中绽放,献礼的影片还在全国上映。这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集中展示了中国电影创作的最新成果,显示出中国电影与共和国一起走向繁荣的勃勃生机。这批优秀作品的涌现是否已经形成新中国电影的第三次高潮?张艺谋因其更为成熟的创作与《一个都不能少》而倍受人们瞩目。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民族电影会不会受到冲击?中国电影将以怎样的发展态势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为此,记者采访了电影局副局长王庚年。

记:今年是新中国建国50周年,中国电影人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请您对这次献礼活动做一个总体的评估。这批影片的出现,是否可以认为中国电影人热切期待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形成?

王:10月已经快过去了,这些优秀的影片为共和国5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可以说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首先,党中央对电影工作寄予了厚望,明确将“规划、组织好迎接建国50周年文艺作品的创作和生产”作为当前文艺创作工作的重点。早在1996年的“长沙会议”上,中央对电影就提出了多出精品促进繁荣的要求,具体举措就是"9550"工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98年的“南昌会议”,对1998、1999年的创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划。我们从各制片单位上报的电影创作选题中,选出了60个重点本子。以“三保一”的原则,确保至少有20部是优秀的、比较优秀的。1999年,其中10部影片被中宣部列为10部重点献礼片。现在看来,这个要求实现了。

其次,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做法实践证明是有效的。电影与文学等艺术门类不同,电影从运作上可以说是大产业、系统工程。全国的各电影制片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充分的保障,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人积极投入创作当中。

无论从影片的数量,还是从影片的质量来看,我们的电影人都可以说一句:问心无愧。我认为,我们的电影作品达到了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达到了时代所能允许达到的高度。

有记者问我,中国电影的“第三次高潮”是否已经形成?我回答:用赵实同志的话说是“正在形成”。事实上,现在已经形成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第三次高潮。从近年创作的影片中,如果拿出10部、20部与前10年、前20年的影片相比,是毫不逊色的。当然,这句话还有待市场、观众和历史的检验。

记:正在形成的中国电影第三次高潮与第一、二次相比,有何特性呢?

王:第三次高潮以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9550"工程为标志,创作出了《孔繁森》、《大转折》、《安居》、《春天的狂想》、《横空出世》等影片。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电影工作者继承了前人的创作传统、创作道路,将我们民族电影艺术的传统和创作手法,与今天的社会现实生活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时代进步给电影带来的巨大飞跃。

第一是多样,题材样式丰富,艺术上也有所创新,叙事方式和风格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比如:《大战宁沪杭》是重大的革命军事题材,《世纪之梦》是工业题材,还有《横空出世》,既讲国防、科技,又触及了人的内心,你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什么题材吗?喜剧片《男妇女主任》从题材选择到主题开掘、演员表演都很有特色,不论是作为农村题材还是喜剧题材电影创作来说,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二是高科技含量大。影片《紧急迫降》、《冲天飞豹》中大量地运用了电脑特技,画面大气,高科技含量如此大的影片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第三个特点是在宽松祥和的创作气氛和环境中,艺术家能更为关注人,更加深入地探求和全方位地审视人的精神。《我的1919》的主人公顾维钧是北洋政府的外交官,在这部影片里是一个为了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奔走疾呼、慷慨陈词的“民族英雄”形象,这样的表现在过去是连想也不敢想的。

第四,今年中宣部确定的10部重点献礼片中,上千万投资的影片占了8部之多:《春天的狂想》、《横空出世》、《大战宁沪杭》、《国歌》、《紧急迫降》、《我的1919》、《冲天飞豹》、《宝莲灯》。如果没有现在如此强盛的国力、雄厚的经济基础,对电影这么大的投入是绝不可能的。

同历史上比,当前的国产电影也不是没有不足。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创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抛弃功利,有那种精益求精,耐得住寂寞,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这使得我们有些作品还不够讲究,有些细节问题不经琢磨,有些明显的漏洞完全可以在拍摄时期、后期制作时避免。当然,客观地讲因为时间问题,还存在着一些“急就章”的现象。

记:导演张艺谋在1999年更是大放异彩。上半年,他的《一个都不能少》推出,引起极大地关注,不久前又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夺得“金狮奖”。下半年他的《我的父亲母亲》推出,再次掀起一个热潮。请您就张艺谋的创作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张艺谋的这两部片子在艺术上都是非常成功的,从题材上看都是非常小的片子,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以小见大。

《一个都不能少》在国内获了中国电影华表奖和金鸡奖,在国际获了“金狮奖”。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一开始媒体的打分就是最高的。电影局参加威尼斯电影节一位同志说纯粹是观众左右了评委。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与观众一起看参赛影片打分。观众看完《一个都不能少》,鼓十几分钟的掌。当地的媒体说,如果“金狮奖”不颁给《一个都不能少》,将得到观众的嘘声。特别是《我的父亲母亲》,我个人认为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爱情艺术片。女主角只有20多句台词,虽然都是轻声慢语的,但是非常震撼人心,给人带来一种情感世界的震颤。无论谁去看,都会感动,都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与时代无关,与年龄无关,甚至与种族都没有关系。人,都渴望这种真情的交流。这种真情,本来是人类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但随着一些物欲的诱惑,逐渐地淡忘了。今天看来不仅亲切,而且觉得非常珍贵,能给人在艺术之外更大的收获。我觉得反映人类共同的东西,总归还是有知音的。

大家都承认,张艺谋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导演。他对现实的关注,特别是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值得称道。他非常善于写人,特别是写人的情感世界。我跟他交流时说,你的片子因为题材的选择有时倍受批评。如果把你的片子放在社会的角度来讲,的确有些毛病。比如《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被人认为是反映黑暗面的。如果单从艺术上讲,《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对人追求美好的歌颂,对残害人性的野蛮努力的批判,是极为到位的,有极大的艺术冲击力和张力。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但是现在有些人看电影多半把它当成生活来看,到国外放映时就会有人误解:中国怎么这么落后啊。

近两年,他自己讲他的创作是洗尽铅华,过去更多地追求一些外在的东西。现在,我看他的作品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味道,手法非常洗炼,类似白描,一点浮躁之气都没有。我觉得这是张艺谋的又一个飞跃,他更成熟了。

张艺谋可以说已经是功成名就了,但他对于艺术不懈的追求令人钦佩。他的每一部影片都有新招,有鲜明的个性。《有话好好说》虽然颇有争议,但在拓宽题材领域,在电影语言上有贡献。近期两部新片甚至还有一些传统手法的创新运用,如魏敏芝进城时走在山道上光线的变化,招娣在门口的等待,在树林中的走动,来回几次的叠化处理,但不让人觉得长,观众的情绪被他紧紧地抓住。这些似乎非常陈旧的手法又被张艺谋赋予了新的含义。

记:现在,有一个热点,就是加入WTO后对我国民族电影到底是有利还是不利,是否会受到冲击?如果有冲击存在,对策又是什么呢?

王:宏观地讲,加入WTO,当然是好事。中国电影也必然会受到冲击。但是我们的中国电影人只能面对现实。现在,各国的民族电影都在受好莱坞的冲击,一味地怕,是没有用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先秦、汉、唐……都有中外文化的融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从来都是融合外来文化,还从来没被外来文化侵吞过。

事实上,中国电影早就受好莱坞的冲击了。好莱坞的新片上映3天后,盗版光盘就会出现。中国电影一直还在爬坡嘛。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值得大家注意:外国片农村根本就没有市场。我们的农村市场有多大?在农村市场里受欢迎的还是国产片。我想,只要我们立足于在故事、人物、创意等方面下功夫,我们的电影就能更好看、耐看。我们中国电影只要扎根于民族传统、民族文化中,就有广阔的前景。

记:人类历史的“世界之交”已进入倒计时,在新的世纪,中国电影将呈现什么样的姿态?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能否谈谈这个话题。

王:对于新世纪的中国电影,我想首先应该有信心。

中国拥有一个如此之大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在中国,题材的源泉取之不尽,我们的中国电影人不改初衷,创作心态更加平实;有中央政府对电影重视、扶持,有广大观众对电影的期待,我们的电影只能更好。

我认为现在的发行、放映在相当的程度上制约了创作,阻碍了国产电影的繁荣发展。在新的世纪,电影机制改革会一步步深化,产供销环环相扣,制发放一条龙,打破地区垄断封锁,国产电影的繁荣就不会是人们的梦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层次的提高,我想“去影院享受电影”会成为一种时尚,会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中国不仅拥有影院市场,还有影碟、录像带市场,还可以进一步开发电视台的播映权。在一个大的文化市场中,中国电影是很有希望的。

标签:;  ;  ;  ;  ;  ;  ;  

电影局副局长王根年回答记者关于39/99电影热点的提问_电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