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药剂科 010020
摘要:配制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在溶媒选择型方面需充分考虑,并且还需保证其稳定性,这样才能够提高化疗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基于此,可通过查找文献、药品说明书,结合药物的性质、酸碱度以及结构等各方面来合理选择溶媒,这样才能够了解配伍溶液的稳定性特点。本文就对化疗药物配置的溶媒选择与稳定性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化疗药物;溶媒;稳定性
临床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化疗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就当前临床治疗情况,大部分的肿瘤化疗药物仍旧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完成。但是静脉输注期间,关于溶媒的选择、如何溶解、溶液浓度稀释度的高低以及配伍禁忌、相互作用和配制的稳定性,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药剂师审核药方的时候发现,静脉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的现象较为常见,由此导致临床用药不合理性的出现。因此,在化疗药物配制期间,需选择合适的溶媒,保证药效,提高化疗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科学选择溶媒
一般情况下,临床使用注射剂的时候,需利用溶媒溶解或稀释[1]。对于不同的药物,溶媒种类不相同,药物稳定性、酸碱度、不良反应也就会存在明显的差异。
1.1适当的PH
注射药物,溶液的PH值对临床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PH值不仅仅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度,还会对其化学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有的化疗药物性质并不是非常稳定,主要是其有其适宜的PH值。如药物PH值不适当就可能出现沉淀或加速分解,也有可能导致药物变色。药物的溶解速度与整个溶液的H+具有一定联系。因此,临床在配制药物的时候,应充分考虑PH值的影响。配制化疗药物,溶媒的选择应注意其PH值与药物相当。如喜树碱呈现出碱性,就不宜使用葡萄糖或酸性溶媒溶液。可优先选择浓度为0.9%的NS溶解。阿糖胞苷水溶液的稳定性并不是非常理想。如处于酸性环境就容易水解成为阿糖尿苷而失活。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的速度会更快。因此,临床使用的时候通常会注射无菌粉末,临床现配现用。
1.2药物结构
即便是同种药物,由于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由此在溶媒溶液选择方面也就不相同。如临床中的蒽环类药物种类偏多,柔红霉素只用0.9%的NS溶解和稀释。伊达比星注射的时候,用水进行溶解后使用0.9%的NS稀释或5%的GS稀释。但是吡柔比星则不同,唯有将注射水或5%的GS作为溶媒。为进一步了解临床各类药物使用情况,有的学者指出柔比星使用浓度为5%的GS进行稀释,浓度下降的速度回明显加快。1h后药物的含量下降率将超过5%。如放置12h,药物剩余的白分量将只是原来含量的一半左右。因此,临床配制药物的时候,可将0.9%的NS作为吡柔比星溶媒进行稀释。而稀释顺铂的时候,就可使用0.9%的NS或进行水化,这样就能够提高氯化物抑制顺铂在肾小管中的水解,有利于保护肾脏,并且还能够降低药物的毒性。根据卡铂的使用说明书,其中就明确指出此种药物可溶于浓度为5%的GS中进行静脉滴注。奥沙利铂药物配制的时候,溶媒中的离子将会直接影响药物的敏感性。此时应选择注射水或GS进行溶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实际中选择含有电解质的溶媒,就会产生大量白色絮状沉淀,造成药物不能应用于临床中。奈达铂可选择浓度为0.9%的NS作为溶媒,而不选用氨基酸或PH值不足5的酸性溶液[2]。
1.3配伍的稳定性
临床配制化疗药物的时候,各类药物与所选择的溶媒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将葡萄糖作为足叶乙苷的溶媒,就会产生细微沉淀。为保证溶媒后药物效果与安全性,只有选择将0.9%NS作为稀释溶媒,随后进行输注。而氟氯嘧啶注射液在五种不同溶液中、不同温度环境下,其稳定性、含量以及PH值均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有的学者就指出此种药物的稳定性在0.9%的NS溶液中表现最佳。因而临床可以优先考虑此种溶媒。氟尿脱氧核苷是一种脱氧核苷类化合物。使用2.5ml注射用水就能够溶解制成每1ml的氟尿苷含有100mg,使用的时候使用5%GS或0.9%NS进行稀释。而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在不同的溶液中,溶解性也存在一定差异,而溶媒选择注射用水或0.9%NS效果最佳。而紫杉醇溶液配制,相对而言在0.9%的NS中浓度下降的速度较为平缓,也表明可将5%的GS作为紫杉醇的溶媒。
1.4常用溶媒
出去注射用水溶解后,还可选择其他的溶媒稀释化疗药物,常见的就有甲氨蝶呤、氟达拉滨、放线菌素D、培美曲塞二钠、左旋门冬酰胺酶等。将0.9%作为溶媒的化疗药物主要有托泊替康、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去甲长春花碱、替尼泊苷、氮芥、塞替哌、博莱霉素、亚胺锟、长春瑞滨等。将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药物主要有秋氮烯咪胺、水仙碱、丙脒腙、高三尖杉酯碱、抗癌锑等。而将GS与0.9%NS作为溶媒的药物有放线菌素D、利妥昔单抗、米托蒽醌、嘧啶亚硝脲、伊立替康等。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确认最佳的溶媒。如说明书中尚未阐述,则可通过查询来了解化疗药物的理化性质确定溶媒。
2.化疗药物配伍溶媒稳定性
所有药物溶解于溶媒后,其稳定性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影响配伍溶液的稳定性因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晶型、PH、溶媒极性、渗透压、药物本身结构等,同时配制时的温度和存储温度、光线等[3]。在药物配制时间过长时,会给药物增加污染的可能性,同时还可能由于药物不稳定性出现降解,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提高化疗应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化疗药物应现配现用。但是微泵给药便利,速度具有可调控性,可替代性临床传统的静脉推注给药。并且现在医院已经成立药物配制中心,增加化疗药物现配现用的难度。化疗药物配制时,稳定性与存储将是影响药效与安全性的关键性因素。
3.结语
临床使用化疗药物的时候,应注意化疗药物配制与输注,选择适当的溶媒、溶解方法,配制时间,提高药效,降低毒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颖芳.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的讨论[J].北方药学,2015,13(4):136-137.
[2]高声传,王童超.血必净注射液与多种溶媒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6,13(3):180-182.
[3]陈燕.静脉化疗药物配制的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防治措施[J].首都医药,2014,13(24):153-154.
论文作者:侯德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溶媒论文; 药物论文; 稳定性论文; 溶液论文; 静脉论文; 浓度论文; 安全性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