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党执政安全的十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党执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执政党都必然面临维护执政安全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从历史上讲,共产党不是在议会体制内产生的,不存在同其他政党轮流执政的问题。它要执政并长期执政,就要始终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而苏共执政失败的教训也说明,共产党的这一执政特点又是不可逆的。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执政安全意识,因此,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我们必须对影响党执政安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以便应对各种困难、压力和挑战,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
1.执政理念问题
执政理念,也即执政的宗旨、目的和价值取向的本质性规定。执政理念对执政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建党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产生执政纲领、主张、方略、政策以及工作思路的思想基础,并给执政活动以理论指导。不能小看执政理念对执政地位的影响。当年苏共的垮台,首先就是从理念开始的。苏共发展到戈尔巴乔夫这一代领导人,由于长期执政,他们既不了解列宁领导俄共(布)夺取政权时的艰辛和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也不懂得西方政党政治的实质和残酷性。其思想深处,就是不相信共产主义,不相信社会主义,由此失去了为之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坚信共产主义。在其50多年的执政活动中,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丢;二是党的宗旨不能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党与群众的这种密切关系,如果像苏联那样,严重的官僚化和腐化,将极大地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执政地位的瓦解也就是必然的了。
2.执政合法性问题
不能一提到合法性,就想当然地认为是对共产党执政合不合法的怀疑,其实它是政治学中用来表述党群关系的一种概念,是指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支持和拥护。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用合法性理论来阐述共产党执政的法理基础,但这一理论也给共产党执政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即共产党如何更好地执政,进而不断获得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地位和权力的认同。因为共产党“执政”,表面看来,反映的是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本质上却是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领导人民群众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共产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今天,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两个根本转变,要继续把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因为不管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与管理面有多广,力度有多大,如果执政的结果不是密切了党群关系,而是疏远了群众,最后必然是失败和垮台,也就谈不上执政合法性问题了。全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增强忧患意识,从化解执政风险和巩固执政之基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可忽视的方面,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
3.党群关系问题
中国共产党不是同群众相隔离的组织,它一开始就同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共产党不是在议会体制内产生的,它的存在只能靠广大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离开了本阶级和人民群众便无法生存。因此,工人阶级政党要联系群众,并不是完全为了选举,而是由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指出了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是人民群众的公仆,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也不追求特殊的利益,因而党就必须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一个最不应该出现问题的方面,在党执政后却成为我们的最大危险,这确实要引起全党的充分注意,理应成为我们党执政要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于执政党来说,所有的政策措施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党群关系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也是影响执政安全的主要问题。
4.腐败问题
应该说,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宣布自己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而且在实践中也代表了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如何防止执政后社会管理者凭借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说明,不少剥削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执政以后就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极力攫取本阶级、本集团和执政官员个人的私利,结果形成了一个欺压人民、侵害人民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团。正因为这样,他们终究要被人民抛弃。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大批党员、干部担负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职务,手中掌握着这样那样的权力。如果拥有了自己的特殊利益,着眼点和努力方向就会发生偏移,政党性质、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就会发生蜕变。当掌握着公共权力的党员干部,去着力追求个体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时,所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腐败的实质是权力腐败,腐败的根源是权力失控,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根本上遏制和消除腐败,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按照党的十六大所要求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5.社会发展问题
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它既指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等诸多内容,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要务,通常是指最重要而又最紧迫的任务。第一要务,是相对于其他各种要务而言的。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表明在党所面临的各种繁重任务中,发展处于首要和核心地位。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执政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发展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政治的。因而我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其中首先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政治发展上,一是要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建立协商和对话渠道。二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
6.国内突发事件问题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对一些新的矛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之在遇到一定条件的时候,突然激化和爆发。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最大量、最经常、最普遍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但矛盾触及的层次更具深刻性。在社会生活中,在广大的人民群众内部,有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对矛盾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其结果只能是导致不同利益群体各自划分“利益范围”,导致整个社会离心离德,从根本上损害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所以,各级领导一定要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消除那些有可能涣散社会凝聚力的不良倾向和因素,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高度聚合于实现共同利益上来。
7.复杂国际局势问题
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局势是党执政战略中应充分注意的。这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局势,有可能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比如国际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问题,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渗透问题,边境安全问题,国家统一问题,主要是台湾问题(由于大国的干涉,内政问题成了国际问题),等等。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局势要吸取戈尔巴乔夫所谓新思维的教训,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戈尔巴乔夫就任苏联领导人后,他首先把改革重点放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1987年应美国一家出版公司之约,赶写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突出地强调“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利益和价值高于一切”。实际上,这是极为幼稚的。任何国家的领导人都会坚持本国国家利益至上,用全人类的利益覆盖国家利益,只会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8.中央权威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决策日益民主化,但相应地政策运行却面临着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民主的决策体制意味着决策权力的分散化,但也产生了决策执行过程的分散化问题,一般来说,决策的层次越多,参与的幅度越大,淡化政策的基本要求和扭曲政策的基本方向的可能性就越大。应该说,民主的决策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在党内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就会偏离党的政策的初衷。加强中央权威,要求我们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9.执政党现代化问题
一般认为,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尽管对政党现代化的概念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或者有的人就根本不认可这一概念的科学性,但如果我们从政党发展的角度看,政党自从产生以来,就处在不断变革的过程中,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政治环境变化的需要,任何政党为了求生图存,都处在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因而,可以把政党的现代化理解为同社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政党自身在思想理念、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上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实现执政党的现代化,一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组织结构上要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二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是建立自我更新机制。
10.领导者个人素质和境界问题
任何政治制度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不能把制度的作用神化。在现有的体制范围内,要做好提高领导者个人素质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者,首先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胡锦涛同志的这三句话点出了作为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官德”,也就是“为政之道”。具备了做“官”的“官德”,接下来才是个人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领导干部来讲,就要具备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注意把握执政的国际国内大环境。有些问题既是我们工作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又是涉及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解决。只有抓住并正确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