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研究论文_李四华

岳阳市君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岳阳 414005

【摘 要】目的:探索及分析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方法:本组收集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7月~2015年7月间进行疫苗接种时产生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详细了解所有患者的身体情况与既往过敏史,并对疫苗的运输环境及质量进行分析,详细记录患者疫苗接种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本组进行疫苗接种时产生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中,94例(94.0%)患者为一般反应,其中共有49例(49.0%)为局部反应,45例(45.0%)为全身反应;6例(6.0%)患者为异常反应。不良反应原因主要包括疫苗自身因素、没有排查疫苗禁忌症、疫苗接种技术不够规范、冷链系统管理出错、偶合症因素、患者心理因素及其它因素等。结论:引发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对策进行处理。

【关键词】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原因;处理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全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乙脑、流脑、流行性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麻疹等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得到控制。但是相关调查显示,随着儿童疫苗接种剂次增多,不良反应病例数而逐渐增加,对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1~2]。该不良反应主要是指患儿童在接种人工制成的抗原与抗体的过程中,引发的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与生理病理反应。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疫苗接种的免疫作用,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本研究收集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7月~2015年7月间进行疫苗接种时产生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7月~2015年7月间进行疫苗接种时产生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其中年龄最小者3隔夜,最大者9岁,平均年龄(2.62±1.98)岁;其中接种百白破疫苗者21例,接种白破疫苗者3例,接种乙脑疫苗者32例,接种甲肝疫苗者22例,接种麻疹疫苗者22例。

1.2 方法

调查人员对所有患者的身体情况与既往过敏史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对疫苗的运输环境及质量进行分析,对疫苗的保存情况进行检查之后在进行合理的规划及处理,所有患者均于2010年7月~2015年7月间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季节均匀分布。接种后均使儿童保持充足的睡眠,叮嘱其禁行剧烈活动,对患者疫苗接种时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探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2 结果

本组进行疫苗接种时产生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中,94例(94.0%)患者为一般反应,其中共有49例(49.0%)为局部反应,45例(45.0%)为全身反应;6例(6.0%)患者为异常反应。不良反应原因主要包括:(1)疫苗自身因素:其中一般反应54例(54.0%),异常反应0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54.0%)。(2)没有排查疫苗禁忌症:其中一般反应10例(10.0%),异常反应1例(1.0%),占不良反应总数的(11.0%)。(3)疫苗接种技术不够规范:其中一般反应2例(2.0%),异常反应2例(2.0%),占不良反应总数的(4.0%)。(4)冷链系统管理出错:其中一般反应5例(5.0%),异常反应1例(1.0%),占不良反应总数的(6.0%)。(5)偶合症因素:其中一般反应10例(10.0%),异常反应1例(1.0%),占不良反应总数的(11.0%)。(6)患者心理因素:其中一般反应9例(9.0%),异常反应1例(1.0%),占不良反应总数的(10.0%)。(7)其它因素:其中一般反应4例(4.0%),异常反应0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4.0%)。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原因主要包括疫苗自身因素、没有排查疫苗禁忌症、疫苗接种技术不够规范、冷链系统管理出错、偶合症因素、患者心理因素及其它因素等,其中又以疫苗自身因素、疫苗接种技术不规范较为常见,具体包括:(1)疫苗自身因素主要是指病毒学因素,主要是因疫苗在冷链系统运输时产生异常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没有合理控制温度,进而导致疫苗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所致,同时疫苗的生物学特征和制造工艺也会引发不良反应[3~4];(2)没有排查禁忌症主要是指因工作人员疏忽没有及时询问儿童的体质情况所致;(3)接种技术不规范主要是指少数接种人员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接种,没有佩戴口罩,消毒区范围选择不当,仅进行扫把式消毒,或消毒后以手触及引发感染,接种方式选择不当,不同疫苗接种剂型接种途径选择不当,例如给予氢氧化铝佐剂疫苗经皮下注射会导致作用降低,应选用肌注[5];乙肝疫苗不能经臀部注射。接种过程中注射器不配套也会对接种剂量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儿童的免疫力。(4)冷链系统管理不当会对疫苗的稳定性造成影响。(5)偶合症因素主要是指受种者接种时正处于某疾病的潜伏阶段,而该疾病在接种后爆发而引发不良反。(5)恐惧、不安、害怕等心理情绪导致受种者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换气过度等不良反应。

3.2 处理措施

(1)构建及完善合理的疫苗接种制度,对相关操作规范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工作人员需熟练掌握疫苗接种的相关条例[6]。(2)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接种人员均需持证上岗,接种前对生物制品的相关性质、贮存运输条件、操作指南进行详细的了解,选取合理的接种时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对接种后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及时的处理。(3)出现不良反应时,护理人员应及时缓解家属的不良反应,然后进行迅速的抢救处理,情况危急者先进行急诊治疗,并向相关部门上报病情,认真填写接种不良调查表,组织相关专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处理[7]。(4)加强健康宣教,对疾病预防及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提高广大家属的知晓率,告知家长疫苗的效果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以有效消除家长的顾虑,防止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周翠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130-132.

[2]苗良,卢莉,吴疆等.北京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0):884-887.

[3]赵连好.连云港市新浦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1):20-22.

[4]杨永钦.规避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处理技巧[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4):779-780.

[5]张丽洁,王远红,武翠玲等.预防接种疫苗不良反应二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938-939.

[6]张莉萍,余峰,金宝芳等.上海市闵行区2007至2010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11):859-864.

[7]余峰,余翠萍,吉美蓉等.上海市龙柏社区2007-2009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报告率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0,22(7):394-396.

论文作者:李四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研究论文_李四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