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江苏泰州 225400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以国家土地利用法则为依据,科学规划国土资源布局,按照政府土地规划方案进行土地管理与整顿,其目的为优化土地资源组织,提升其利用效能。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很好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合理规划,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土地规划利用,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生态建设策略,在实现生产、生活良性发展的同时,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的集约化、高效化利用。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一、土地开发整理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例如:东北以及西北地区存在这很多适宜耕地的土地资源,同时这也是我国适宜耕地的土地资源中的大部分,但是东北和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生态环境容易被破坏的问题,东北以及西北地区属于属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同时东北以及西北地区发展比较落后,在进行适宜耕地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很容易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部分。我们需要在目前的经济与技术下,合理、控制开发适宜耕地的土地资源,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着想,不能过度开发与利用。同时我国还没开始整理的复垦土地资源还具有很多优势,其中包括复垦土地资源分布范围较广、占据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佳。整理复垦土地资源也能改善生态环境。其中最为主要的地方就是部分是废气工厂、矿场等区域的复垦工作。在适宜耕地的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适度的开发是其开发的基本原则,该基本原则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态理念应用的原则
1、全域统筹。我国土地资源在进行规划和整理时,根据其利用方向的不同,被分为三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划之前,首先要做到全域统筹,要对我国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要对城乡区域的土地资源进行协调,抓住规划工作的重点,从而在对土地进行规划和利用时,在提高利用率的基础上,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绿色发展。在生态理念下,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必须要坚持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既要重视土地资源的总量,也要注重规划的质量,要在提高土地利用规划质量的同时做好环保工作,避免在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危害,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3、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生态理念下土地利用总体整理规划的重要原则,土地资源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故此在土地的利用规划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方案要围绕着人们的根本利益,要从人们的实际生产和生活出发,考虑到人们的土地利用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规划方案的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土地功能性的有效发挥。
三、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019年我市申报入库的占补平衡项目93个,预计新增耕地2545.3亩,目前已实施竣工近2000亩,我市要求入库项目必须在7月底实施结束,乡镇在7月底前做好项目初验工作,并做好项目内业资料准备工作,8月初市组织相关部门逐乡镇逐地块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泰州市局进行验收确认;申报增减挂钩项目1247个,预计新增耕地7100亩,目前,项目已全部实施结束,7月10日起市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泰州市局进行验收确认。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单一植物种群代替植被群落。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填平坑塘、田间道路硬化和未利用地开发等,尽管有效的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但引起了其他原生植物和次生植物的大规模减少,使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以人工种植为主,生态系统平衡受到破坏,系统稳定性降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抵御能力降低,往往形成一种脆弱而极不稳定的系统,格外需要精心管理。
2、对水资源与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坡地平整,修筑梯田等措施,增加了可利用耕地面积,耕地资源投入的增加就会要求水资源的同步增加,往往会改变原有地表水系布局结构,导致系统水资源短缺。同时,大面积水泥混凝土硬化面的修筑,减低了土地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能力,以及降低了洪水排泄能力破坏了生物廊道,甚至会造成土壤侵蚀的危害,也会造成流域水源补给受阻。
3、土地整理过程中缺乏生态环保观念。土地整理过程中缺乏生态环保观念,主要可以从土地整理中的几个认识误区中找到原因。首先,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经济建设发展过猛导致耕地面积锐减的现实,使得我国当前的土地整理一开始就定位在增加耕地总量,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上。正是这样,导致了整理过程中的一种认识误区:土地整理就是要增加耕地的总面积,就是要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实际上虽然补充了因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稳定粮食生产,符合国家对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要求,但是,由于片面追求耕地数量,农业效益低下,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更为始料不及的是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有的甚至是不可逆的永久破坏。
4、土地整理过程中资金的运作模式单一。政府投资是土地整理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政府投入土地整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土地的各种税费,包括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开垦费、农业重点发展资金等。虽然土地作为一种“半公共物品”,对土地整理的投入政府责无旁贷,但由于政府同时还负有发展经济的其他责任,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公益事业的投入、重点产业的扶持等,片面增加土地整理的投入势必导致其他投入的减少,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合理运行。
5、生活中污染物排放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难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城市,大多数的人都来自于偏远的地域或者贫困地带。根据相关调查,在2015年底,中国城乡人口的数量高达7亿多,远远多于农业人口,农村地区人口越来越少,多数已搬向城市。所以,城市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城市的排水设施不够完善,污水与垃圾的排放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导致其流向城市的各处,对田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当前的废物处理设施也有待进一步优化,过多的垃圾只能堆放在空气中,下雨时,对空气造成了严重危害,甚至威胁了人们的资金安全。
6、评价论证不够完善。土地整理规定中,对于土地整理对各个因素的作用要进行科学性的论证,效评价系统。然而,我国的系统设施不够完善,阻碍了生态评估任务的整体运行实施。同时,还因为只重视数量,而轻视了土地的质量问题,严重阻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1、差异化土地管理方法。不同的区域,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其发展需求采取差异化的土地管理方法,优化土地结构设计,统筹规划土地布局,实施科学生态的土地治理办法。比如说,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应该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加大城市公园等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见图一,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对土地的高效利用,充分利用碎片化国土资源,探求都市型多功能的土地治理方法;在乡村地区,应该在维护当地原生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提升当地居民生活品质。
图一
2、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农业生态系统中保证非目标生物的多样性,在防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农业生态系统作为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无法做到完全的隔离保护,只能在不影响或少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当然,有时也要视物种情况而定,针对特定区域存在的稀有物种而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要远大于短时性的农业生产,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中应特别关注重要物种、稀有物种保护等问题。
3、维护生态平衡。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应该维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物多样性,从而保障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实,自然界是具有强大修复能力的,发生火灾的山林,能够在短短的五六年就恢复原有的生机,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如果对于自然界产生的破坏力较小,自然还是可维持原有的平衡。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应该把控好对于各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度,加强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重点保护当地的稀有物种,如若当地存在要害物种或敏感性物种,应该尽可能降低土地开发政策对于其生存空间的影响,在引入外来物种时,进行综合评估,以免当地生态平衡被打破。
4、科学合理规划城镇。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展开,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减小城乡差异,必须采取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结合城市、乡镇、农村现有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方案,优化产业布局,寻求多元化发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站在前瞻性规划角度,根据城镇长期发展规划,与当地的资源承受能力、环境容量,在实施工业布局优化的同时,降低经济发展所牺牲的生态成本。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善,城市布局固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秉持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调整城市布局,统筹规划好住宅区、工业区及休闲区,这样能够保证各个区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水平。
5、把好选址审批关。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质量的好坏与工作人员的选址有直接关系,选址选择在坡度较大或者山顶等地方进行开发整理,导致工程造价高,质量下降,因此,选址是土地开发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各部门到现场进行考察,收集数据,现场进行讨论,对坡度大、工作强度大、影响质量的项目当场否决,对于取土条件好,但是工程造价较大的项目聘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最后的决定。只有对选址进行严格的把控,才有利于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质量,从而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发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其中地址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址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对选址的审核高度重视,只有把握住选址,工程的质量才能够得以保证,才能够推动土地开发项目的进程。
6、健全奖励机制。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严格选址,还要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制定出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质量有关的奖励机制,制定出对耕地的平整、表层浮土等工程质量问题的奖罚措施。工程完成后,在验收的过程中,对获得优良工程的施工单位给予现金奖励,对验收不合格的施工单位给予相应的惩罚,并取消其继续参加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的资格。例如,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选好地址后,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并将完整的奖励机制加入其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此外,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严格执行制定的奖励机制,将优良工程作为考核标准,供施工单位参考,既有利于增强各级领导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才能够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的质量,促进土地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7、实施景观生态计划。地球表面富含众多的景观,包括土壤、气候以及生物等,所以进展土地整理工作时,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处理好土地整理相关的任务,其次要依据景观生态知识实施整体规划任务。比如:可以为田地两边的灌木林设置独立的通路,把树木种在小池边,以此防止空气干燥、气温过高的现象,从而起到完善局部气候的作用。
8、掌握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特征。在对土地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到该地区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包括了该区域的地形、地质、水文、动植物和气候等,任何土地利用和规划都要基于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特征对于其后期的开发和利用会产生直接影响,否则,在规划的过程中,该地区的地形和地势可能无法满足相关工程的建设需求,对其建设和开发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土地在利用规划时,要求必须要基于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特征进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9、确定评价指标。土地整理进程中,做到生态环境维护的同时,根据土地具体特点设置合理的评价系统也非常重要。如果想做好这一体系与环保的统一,重中之重就是设计一个具有科学性的评价指标,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准确地分析土地整理对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与此同时,也可以采用更多合理的方式来强化土地整理进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束语
土地开发整理本身是一个综合概念,基于系统考虑和从全局出发,不单单只是为了土地利用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而忽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能只考虑区域土地利用水平的提高而忽略对整体和其他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土地开发整理不仅仅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完美契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郇宇.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效率的措施[J].中国高新区,2018(8).
[2]卢养锦.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方法初探[J].新农业,2018(17):48-50.
[3]杨晓艳,张秋惠,张海峰.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资源与产业,2018,10(5):130-133.
[4]刘增进,张钰睛.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平衡分析[J].人民长江,2018,40(11):51-53.
[5]毕淑英.喀喇沁旗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西部资源,2018(01):84-85.
[6]李兰花,孙树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8(02):48-49.
[7]韩琼.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9):137+143.
[8]多美丽.景观生态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以西宁市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9]安国强.基于EKC&;LorenzCurve的山东省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保护区划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09):89-96.
[10]鄢大彬,李惠敏,陈芳,郑杰炳,田小松.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影响下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分析———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06):292-297.
论文作者:朱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土地论文; 土地开发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土地资源论文; 耕地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