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线损管理工作存在管理基础薄弱、“四分”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及线损管理激励机制缺乏等诸多问题,深化线损过网电量及无损电量对综合线损率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小指标管理 ;负荷实测;线损管理;
1 引言
线损是电力企业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线损管理是否到位,综合线损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2、实施背景
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表征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指标。目前公司线损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线损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
线损管理具体制度和考核办法不健全,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机制来制定可操作的线损管理制度和办法,造成各业务部门职责和线损管理工作流程不明确,致使各级线损岗位归口管理专责工作被动、积极性不高,不能较好的开展线损管理工作。
2.2 “四分”管理开展不深入
公司执行线损“四分”管理工作不到位,虽然实现了分压、分区、分元件和分台区的线损管理模式,但每一层级执行不深入、不细化,线损指标分解不够到位,没有通过抓线损小指标管理来强化整个过程控制。
2.3 管理线损影响因素较多
2.3.1计量装置的管理薄弱,是造成电量跑、冒、滴、漏的关键。
2.3.2业扩管理流程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新增、换表用户业务流程分工不清晰,造成流转时间长,常发生因营销系统流程没有完成,系统不能在当月及时产生电量对线损率的完成造成影响。
2.3.3 营销系统客户基础资料建立不准确、不完善。
2.3.4抄核管理工作不到位:抄核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营销应用系统抄表数据大于现场抄表数据的情况。
2.3.5月末抄见电量的统计和管理不合理:未能固定抄表时间,规范月末抄见电量管理。
2.4 线损管理激励机制缺乏
线损率是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与电网规划、结构、运行状态、计量方式、准确性、电量抄核以及偷窃电、黑户等有直接关系,这就需要规划管理部门、配网运行管理部门、调度部门、用电营销管理等有关部门不仅要全力发挥线损管理的职责,将线损管理任务落实到日常具体每一项工作中,营销各相关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应将线损管理落实到具体工作、具体人,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我们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3、线损管理工作主要特点
线损管理是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增强节能意识,努力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
4、主要做法及采取措施
4.1 主要做法
4.1.1 明确线损管理职责,强化线损管理队伍建设,梳理各级线损损管理部门及人员职责,建立线损管理体系和工作网络图,结合线损管理现状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并具备操作性强的线损管理实施细则。
4.1.2 结合线损负荷实测,完善线损指标管理
线损负荷实测与计算分析不仅可为电网经营企业全面掌握电网及设备运行负载情况,合理评估电网结构,正确分析线损构成及变化,指导电网建设与改造,制定降损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使线损实测数据更精确。
4.1.3 明确线损管理职责,强化线损管理队伍建设
认真开展“四分”管理工作,为将“四分”管理工作做好,公司从基础统计工作做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4 深化电网经济调度管理
公司以“调出效益、降低线损”为原则,调度及时掌握输变电设备和线路的负荷、功率因数变化情况,对各主变、输送联络线路之间电压曲线和无功技术指标进行经济合理调度平衡,具体措施如下:
⑴将用户的用电负荷适当作以调整,使线路负荷实现经济负荷值。
⑵采取错峰、避峰用电的措施,解决重负荷线路均衡用电的问题。
⑶采用轮流定时供电方式解决轻负荷线路用电。
⑷为降低电压损失,应通过投切变电站内、配电线路等措施进行解决。
⑸调整变压器电压分接头,使配电线路的运行电压达到规定值。
⑹ 调压与调荷相结合,达到配电网的经济运行之目的。
4.1.5 不断优化电网经济供电结构
本着降损原则,在电网规划时以增设新变电站或将变电站移至负荷中心;改造迂回供电线路和供电半径超过标准的线路;改造导线较细的“卡脖子”线路为原则。经过降损改造后的线路重点做好项目实施后降损跟踪管理工作,通过不断优化网架结构、来达到节能降损的目的。
4.1.6 强化线损分析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无损户和穿越电量的存在往往导致该网综合线损的虚降, 使综合线损率失去其可比性,为使线损分析全面、准确,重点对过网电量和无损户电量线损对公司综合线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消除虚降因素的可比线损率计算来提高公司线损波动因素分析的准确性。
4.1.7 建立线损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线损指标管理制度,为有效进行激励考核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明确线路、台区考核指标与激励指标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
4.2 改进措施
4.2.1 明确线损管理方向
线损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通过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完善线损管理体系,强化闭环常态管理;落实常态分析机制,深化分析结果应用;加强营业质效管理,深化专项监督考核;强化关口计量管理,推进装置校检轮换。强化各基层相关部门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四分”管理体系。
4.2.2 形成线损管理常态机制
为有效推进线损管理工作,分析线损管理的现状,就如何解决线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何发挥各部门、各单位协同配合机制作用,落实责任、加强执行力,提高线损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网损耗、管理损耗等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措施,管理思路更清晰,管理措施抓落实抓到位,各级主管领导直接下基层督促落实线损管理工作。
4.2.3 强化线损指标管理
将线损指标逐层分解下达,实现经营压力的有效传递和责任落实,达到了线损分级管理,通过开展线损“分区、分压、分线、分变”的统计分析,量化了线损的分布构成,对线损率大的地区、台区及线路重点跟踪,查找锁定线损异常波动的原因,并在容易引起线损问题的高发期提前布控,确保了线损指标可控。
5、实施效果
5.1 完善了管理体系,明确了管理职责
按“五大”后的组织机构,公司重新构建了线损管理体系,由主管领导统一部署和协调线损管理工作,发展、运检、调控、营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提出了线损管理三层(“监督层、保证层、执行层”)管理理念,即:发展策划部为线损管理的监督层,负责公司综合线损指标的预控、分解、下达和考核管理工作。运维检修部、调度控制中心、营销部为线损管理的保证层。运维检修部负责公司技术线损管理,调度控制中心负责电网经济运行和直调电网网损管理工作。营销部负责供电区域内直供线路、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和农电的线损管理工作。基层生产、营销单位为线损管理的执行层,负责各自分管区域内的线损工作。通过认真梳理工作范围,理顺了线损管理与“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的业务界面,明晰了管理职责、修订了标准制度,优化细化了业务工作流程,实现了管理层级间的无缝对接。
6、结束语
线损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及一系列供电侧线损管理方法的实施,使公司线损管理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形成了一套实用、有效的线损管理措施,线损基础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理顺了线损管理流程,使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全体员工意识到线损管理的重要性,并将线损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线损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涛,张坚敏,李小平. 计划线损率的计算及其评价[J]. 电网技术,2003,(07) .
作者简介:
王艳丽(1981年12月14日),女,甘肃天水,本科,工程师,经营管理。
论文作者:王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线损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电网论文; 电量论文; 线路论文; 公司论文; 负荷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