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200亿撬动5000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平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交易框架
根据中国平安2009年6月12日公告,其收购深发展股份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中国平安控股子公司平安寿险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不少于3.70亿股、不超过5.85亿股的股份。每股认购价格为深发展董事会批准本次股份认购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每股18.26元人民币。交易额介于67.562亿元至106.821亿元之间。
第二步,中国平安受让深发展第一大股东新桥(new bridge)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股份,占深发展股份的16.76%。该协议赋予新桥一份选择权:新桥有权按照协议的约定,选择要求中国平安或者全部以人民币现金114.491亿元支付,合每股22元收购股份;或者全部以中国平安新发行的299,088,758股H股支付。换股比例为“1股中国平安H股换1.74股深发展”;换股价格以双方停牌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交易价格计算,平安H股每股51.40港元,深发展以每股26港元作价。
中国平安承诺在本次交易完成时以及本次交易完成前的任何时点拥有深发展股份,不超过深发展当时已发行股份的30%。
整个交易金额上限按照现金换算约为221亿人民币。如果交易成功,中国平安将最多以221亿现金支配深发展的数千亿资产。中国平安2009年3月底的总资产为7500.67亿元,加上深发展,可控的总资产达到1.2万亿元,将成为金融业的航母,中国平安“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梦想将逐步实现(见表1)。
并购公告效应和幕后利益
对大多数并购的绩效计量表明,并购通常对目标企业股东有利,而收购方股东利益往往受损。那么,此项交易背后,究竟哪方得利?
笔者通过事件研究法,分别对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在收购公告前后的股价超额收益率情况作了计算和分析,看并购双方股东从这笔收购中的获利情况。
并购,实际上就是战略性投资,好的投资必须是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NPV>0)。考虑到其他非并购因素对股价的影响,我们用个股股价收益率减去同期沪深300股指收益率,即:
ARi=Ri-Rm
并计算时间窗口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即:
之所以采用沪深300股指作为市场收益率,是因为中国平安和深发展都是该指数成员企业,用个股收益率减去沪深300股指收益率,可以排除大盘涨跌等因素在该时期对个股涨跌的影响。ARi和CAR两个指标可以衡量资本市场对并购质量好坏的反应。好的并购,AR及CAR应该是显著大于零的,表明市场看好这笔交易;反之,小于零表明市场不看好该交易。
为获得因并购事件而导致的并购双方的超额收益率,必须确定事件发生时间和并购发生的窗口期。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在6月12日发布公告,而在6月8日双双停牌,6月15日复牌,因此以6月8日为公告日,T=0,分别计算不同窗口期累计异常收益率,结果见表2。在该窗口期,如果市场(投资者)预期良好,即NPV>0,CAR应大于零;否则,CAR会小于零。
计算结果表明,无论中国平安还是深发展,在并购前都获得了显著的正向收益CAR>0。深发展的股价在公告日前一个月及复牌当天的累计收益超过大盘33%以上[CAR(-30,1)=33.55%]。而沪深300从5月4日至7月14日的收益率高达27.28%。也就是说,深发展的股东在两个月时间里获利高达60.83%。如此高的并购前超额收益率也可能意味着并购的信息遭到泄露,股价的异动反映了这种内部信息的提前泄漏。深发展的累计收益和异常收益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中国平安的股价走势更为有趣。除了在6月1日涨停外,公告日之前表现的都不温不火。在宣布收购后,开始频频发力,平安股东赚得钵满瓢溢。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收购深发展能直接增厚中国平安业绩(深发展2009年一季报每股收益0.36元,按30%算,增加平安每股收益0.108元);二是较高的A股股价会联动中国平安的H股股价,股价越高于承诺给新桥的股价51.40港元,越有利于换股的进行,而换股则可以节省大量现金。中国平安的股价走势和异常收益率情况如图3和图4所示。
交易支付方式分析
中国平安的股价在发布收购公告后一直走强,这既与市场对这笔交易给中国平安带来的未来业绩预期有关,也与中国平安巧妙的支付方式有关。支付的巧妙之处在于协议中的“平安以H股与新桥换股达成收购”以及“交易完成平安合计持有深发展增发后总股本不超过30%”的合同约定,这种约定才能以221亿甚至更少的现金撬动5000亿资产。
一、换股选择权与现金收购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第一大股东新桥5.204亿(16.76%)的股份,外加以每股18.26元认购深发展定向增发不超过5.85亿股。表面上看来,平安要为这笔最大将涉及221亿元的交易用现金买单,但按照现有的协议,平安很可能只需花费不到100亿的真金白银,就能够将深发展30%的股份(总对价约为220亿)收入囊中。
协议中,平安就收购新桥资本手中深发展16.76%股份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以每股22元人民币的全现金收购;二是以平安H股与之换股收购。如果全现金收购,涉及金额为114.5亿人民币。
协议规定“1股中国平安H股换1.74股深发展;平安以停牌前30个交易日的H股平均交易价格计算”,那么,平安H股按每股51.40港元交易,深发展则以每股26港元作价,如果换股,新桥的深发展股票价值将升值18.42亿港元(5.2÷1.74×51.40-5.2×26)。并且,最近中国平安H股和A股股价频频高涨,6月15日股价高达61.30港元,近期股价在58.00港元,远高于规定的现金交易价。如果以51.40港元每股换股,随后在二级市场以58.00港元交易套利,套利收益还有近20亿港元。
而对于平安,一旦新桥选择换股,那么平安将节省近115亿的现金。平安需要做的只是增发H股新股,然后与新桥进行互换而已,无需动用真金白银。如果这样,中国平安只需为收购深发展的定向增发不超过5.85亿元而出资,交易额介于67.562亿元至106.821亿元之间。
二、要约收购底线与无风险套利
中国平安收购协议中规定:“交易完成平安合计持有不超过深发展增发后总股本的30%。”因为30%是中国资本市场要约收购的底线。如果触发该底线,中国平安必须对所有流通股票进行全面收购,二级市场股价将会非常高,收购成本将急剧上升。
协议中约定平安参与深发展增发“不超过5.85亿股”,如果以5.85亿股计,加上新桥转让的5.20亿股,平安持有平安29.95%[(5.85+5.20)÷(5.85+31.05433)=29.95%]的股份,刚刚接近30%。这为平安手中原有1.4亿流通股套利提供了便利。
平安认购深发展定向增发的价格为每股18.26元,但复牌后3天内深发展二级市场价格最高达24.53元,其差价6.27元,未满足30%上限承诺,中国平安可以把手中已有的1.40亿股深发展流通股在二级市场交易,可赚取8.78亿元。因为平安可以一面以24.53元售出,一面又可以18.26元的增发价买回来。
如果平安收购新桥实行换股,那么平安只需以18.26元每股价格、购进5.85亿股深发展,共计为106.83亿元,再减去平安出售原有股份赚取的8.78亿元差价,平安实际上只需花费不足100亿元的现金,就能够完成这场总价值221亿元的收购。毫无疑问,这中安排对平安将是非常划算的买卖,换股节省了120亿现金支出。
三、保守年收益达4%
深发展2009年一季度财报披露约有12亿元净利,30%股份意味着有4亿利润归属中国平安。按照100亿元现金投入,保底收益率达到4%,这还不算收购深发展所带来平安银行和其他金融业务的协同增值部分。一旦平安真正控制了深发展,平安就会将平安银行与深发展整合,整合后很可能统一使用平安银行的品牌,那么,平安“金融控股集团”的梦想实际上已经初步实现。
由于上述交易支付模式,将使同一笔收购的价值变得不同。收购的现金成本越小,投资回收期就越短,可用于业务整合的支出更大,业务协同可能带来的收益会更大,交易给收购方带来的净现值就越大。有很多收购,目标公司本身也是好公司,但由于收购的现金成本太高而导致在预测期内净现值小于零,进而成为失败的收购。
但上述所有的安排都是建立在换股成立的前提下。中国平安换股是否成功面临三个不可控因素:如何尽快取得中国监管部门批复;中国资本市场在等待批复期间不发生大规模的回调;或者中国平安的股价能够在高位维稳,以足够高的利益诱惑新桥换股。
三方影响
对新桥而言,在2004年底以1.5亿美元收购深发展控股权,后来经过增发、权证行权、配股等,目前持股5.2亿股,占深发展总股本16.76%,为第一大股东。本次交易完成以后,新桥可选择拿114亿现金走,也可以选择2.9亿股的平安H股以及由此的套利收益。
通过本次交易,深发展也将迅速获得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其持续健康发展,并且,银行和保险之间的合作将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将体现在客户资源共享、资金拆借、银保销售、理财产品等多方面。这有利于提升深发展业务实力,加快深发展公司银行业务及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发展潜力。深发展2008年底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27%和8.58%,虽符合国际银行业监管最低要求(《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但距离中国银监会鼓励中小银行达到10%的资本充足率仍有一定距离。此次定向增发将募集67.56亿元~106.82亿元资金,可进一步提升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进而支配更多的资产规模扩张。
对于中国平安而言,收购带来的好处表现为:
其一,直接增厚中国平安业绩。深发展2009年一季报每股收益0.36元,按30%算,增加平安每股收益0.108元。
其二,扩大平安银行的地域和业务。收购深发展后,中国平安不管保险还是银行业务,将额外获得14个城市的分销能力,从而补充物理网络上的先天不足。借此公司的银行业务也推至全国,保险和银行之间的协同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其三,实现金融板块间的战略协同。按照公告所言,本次交易将完善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落实“综合金融,国际领先”的战略发展目标,推进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的均衡发展,并获得一家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网络的战略协同,包括更丰富的产品、更广泛的客户基础和交叉销售的机会。此交易将进一步改善本集团资产负债久期匹配、优化资产组合结构、加强偿付能力和内涵价值的稳定性。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广阔而稳定的发展前景,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也更能得到保障。
然而,收购之后的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
首先,中国平安在收购深发展前虽有经营平安银行的经验,但平安银行毕竟是区域性银行,规模、业务等有限。收购深发展后,将面临同业竞争和整合等问题。银行之间的文化、规模、管理水平差异将造成整合的困难。如何整合两个层次的银行业务将是中国平安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其次,保险和银行二者虽有协同,但业务终究是完全不同的,协同会实现吗?国外也有保险收购银行试图建立协同的案例,如2001年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并购德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事件,也是追求保险和银行客户的业务协同,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国平安能解决好两个不同金融业务之间的关系吗?
定向增发小贴士
定向增发,也称非公开发行股票,是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动机,除了为生产经营融资等常规目标外,还往往与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兼并收购、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联系在一起。
一、为生产经营融资
到目前为止,定向增发最重要的功能还是募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利用定向增发融资,除了制度上的低门槛以及发行速度和费用上的优势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大股东、机构投资者资金量大、风险承担能力强等特点更为顺利地募集资金,避免中小投资者参与其中,减少其投资风险。
案例:太极实业于2009年7月向控股股东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定向增发10000万股,募集资金净额29387万元,主要目的就是对控股子公司江苏太极增资以扩大主营生产规模,同时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
二、实现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
上市公司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然后利用募集的资金反向收购大股东的资产,由此把大股东的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提高其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
案例:为了加强土地储备,世茂股份2009年5月完成了向大股东世茂房地产全资子公司峰盈国际有限公司、北京世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上海世茂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定向增发,获得40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土地,在今年的房地产回暖中攒足了发力资本。
三、实现集团整体上市
国内相当部分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的方式对其进行反向并购,可以实现集团的整体上市。
案例:2009年5月,在攀钢钢钒完成向攀钢集团内的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等4家公司定向增发股票后,攀钢集团整体上市,攀钢集团经营性资产全部进入攀钢钢钒,形成以钢铁、钛业、钒业、矿业为核心的四大业务板块,从而使集团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四、通过定向增发对外兼并收购
通过向股东、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来收购目标公司,上市公司可以减少自身的现金支出压力,提高并购完成的可能性;上市公司也可以直接向并购目标进行定向增发,对方以本公司的股权或者资产作为对价,可以实现非现金收购,降低收购的困难。
案例:西部材料公司于2009年5月完成向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和战略投资者西安航天科技公司的定向增发,所募集的资金用于收购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97.78%的股权,交易已于当月完成。
五、引进战略投资者
上市公司通过向外资企业、国外专业化机构等进行增发,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此帮助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案例:2009年,云南白药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引入平安寿险作为战略投资者。通过向平安寿险定向增发股票,使后者的持股比例达到了9.61%,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了公司后续发展的动力。
六、增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控制力
定向增发还可用于增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能力。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由于对价的支付等因素,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所占股份份额有所降低,在上市公司的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减弱。而定向增发刚好可以让大股东利用给上市公司提供资金的机会实现对其控制力的增强。
标签:平安保险论文; 深发展论文; 换股并购论文; 上市公司收购论文; 平安论文; 并购融资论文; 定向增发论文; 换股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