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的观察与思考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的观察与思考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的观察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研组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顾名思义,教研组是学校学科组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是学科建设最基层的单位,在学科教学研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调研和观察中发现,校际之间的英语教研组活动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教研组成绩突出,学科教学研讨氛围好,教师成长迅速;有的教研组活动正常开展,成绩并不明显;有的教研组多年来止步不前,组内成员思想松散,教研氛围不佳。

      最近,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常熟市开展了两年一次的先进教研组评比,对24所申报学校教研组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这些学校涵盖了市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中心校和普通完小。上报材料表明,申报学校教研组在条件方面都达到了基本的评选条件,如:两年内开展有深度的教研活动两次,有一名以上教师为市级骨干教师,组内教师在市级以上的评优课、基本功比赛中获奖,等等。但是,上报材料也披露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从申报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记载手册中,可以发现存在着以下共性问题:

      (1)活动次数有限。按照规定,每两周举行一次教研组活动,一个学期举行10次。但是在一些学校,经常因为学校的其他活动与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发生冲突,导致教研活动被取消。教研组活动变得可有可无,真正实际进行的次数非常有限。

      (2)活动内容单一。除了传达上级布置的工作、应对学校的检查等常规工作以外,教研组活动以组内成员互相听课和评课为主,缺少创新。

      (3)活动缺少深度。部分学校非常重视集体磨课和评课活动,但是磨课和评课往往泛泛而谈,活动缺少深度。

      (4)活动主体不明。很多教研组活动都是由组长一个人策划,其他教师除了评课时有所发言外,基本上没有提出任何有关教研组活动的主张或见解。教研组活动应该是每个教师研讨、交流和学习的阵地,而不应该是教研组长的一言堂。

      (5)活动以看代研。有些学校的教研组活动看似很丰富,比如,观摩名师课堂,参加名师引领,参加协作区的集体观摩活动,等等。但是,这些学校将观摩活动代替了教研活动,缺少后续的跟进和研讨,教研活动没有真正展开。

      (6)成员之间不平衡。先进教研组的评比条件之一是,必须拥有1-2位学校教学骨干。然而,某些学校教研组近两年获得的成绩都集中在少数几个骨干身上,在教研组成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

      长期以来,在一些英语教师眼里,教研组活动犹如鸡肋,虽然必须参加,但是收获颇小;在一些教研组长眼里,教研活动必须开展,但无法吸引教研组内教师的认真参与,他们为此感到无奈而苦恼。不言而喻,教研组活动质量低下不仅影响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二、经验推广

      在上报材料中,除了存在上述问题以外,也发现了许多优秀团队,有一些好的经验非常值得推广。

      1.卷入式教研活动助推教师成长

      所谓“卷入式教研活动”,就是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以全员参加、全程卷入为制度保证,以全程录像为技术手段,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聚焦问题,进行课例研究——现场互动——反思跟进,最终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方式(徐建文,2014)。以本市某小学英语组一次卷入式教研活动为例。首先,英语教研组在学期初制定研究课题,如故事板块教学、活动板块教学或者语音教学,等等。教研组内教师结合自己的微型课题或者感兴趣的视角落实观察点,同时在活动前期完成相关课题的理论学习。其次,承担上课的教师预先告知教研组所有教师自己的上课内容,在本年级组内磨课,并在年级组内完成第一次上课,然后根据集体意见予以修改。再次,该教师完成第二次上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课后再次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反思和修改。最后,该教师完成第三次上课,教研组所有教师发表听课意见,并由骨干教师或外请专家进行点评,所有教师进行最后的反思和总结。

      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们亲历了一节课从教材到教案到课堂的转化过程。由于每一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观察点,对教学内容做了预先准备,听到了专家不同的意见,都是课堂的亲身经历者,因此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与平时的教研活动相比,这样的教研活动有几个优点:

      第一是时间保证。上课教师完成三次上课,教研组所有教师都预先安排好工作,腾出时间,认真参加活动,保证了每个教师都能全程参与。当然,不可能每次教研活动都采用这种形式,一个学期开展1-2次为好,组内教师依次轮流执教。

      第二是深度交流。听评课中常见的现象是,要么不会评课,要么蜻蜓点水式地说几句,缺少深度研究。而卷入式教研活动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将课堂的问题不断剖析、不断调整,研讨走向了深入。同时,外请专家的参与给了专业上的支持,跳出了教研组在磨课中长期形成的程式或套路,从专业角度给予新的观点和建议。

      第三是抱团成长。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常见的现象是荣誉或成绩集中在骨干教师身上,其他教师默默无闻。每当有比赛时,骨干教师或者亲自上阵,或者指导徒弟,其他教师变得可有可无。而卷入式教研活动的开展,其他教师的建议不再是泛泛而谈,所有老师都变成了师傅,传统的“结对模式”转变为“结队模式”,不仅融洽了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而且促进了整个团队的成长。教研组活动记载手册表明,一些学校在优课评比、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中,采用卷入式教研活动的形式进行磨课、观课和研讨,教研组活动成效明显。

      2.学校大力支持英语教研组工作

      教研组是最基层的教研单位,而教研组长是最基层的“头头”,但是他们的权力和号召力有限。如果学校领导能够为教研组建设制定长远规划,对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教研组长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这不仅能够凝聚团队力量,也能够拓宽英语教师的视野。

      首先是学校领导制定教研规划。以本市Y小学为例。这个学校是城区学校,学校领导制定了教研规划,支持英语教研组工作。在一个学期中,学校先后安排三个兄弟学校到校借班上课,一次是农村学校,一次是市直属学校,另一次是上海某区的一所中心小学。农村学校、市直属学校和上海中心小学分属不同的区域,通过观察他们的上课以及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对Y小学的所有英语教师来说,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此外,本市一些学校还邀请外校的骨干教师与本校教师同课异构,邀请学科专家来校举办讲座,等等。这些活动让教师感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改革。

      其次是重视师徒结对。Y小学的教研组活动记载手册表明,该校的年轻教师都拜了师傅,而且安排了师徒之间的互相听课、评课、论文交流等任务,学期结束还有考核。师徒结队的形式对徒弟是压力,对师傅也是压力。正是这样的压力促进了全体教师的迅速成长。2014年,Y小学两位青年教师同时被评上市学科带头人。

      再次是及时帮助教研组解决难题。本市一所学校地处农村边远地区,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工子女,学习基础差,家长不重视孩子学习,学生成绩很不理想。学校领导看到这些问题,也看到了英语教师的辛苦工作,他们没有把问题直接推给教研组,而是邀请另一所学校的英语教研组长到校传经送宝。那所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也是外来工子女,但是英语教学质量较高。学校领导还安排本校部分教师专门到那所学校跟班听课,回校后进行总结和分析。校方的上述安排让教师感受到了学校对英语学科的关心,大大加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

      3.教研组长发挥引领作用

      教研组长应该在教研组活动中居核心地位,发挥引领作用。第一,合理安排教研活动。参评的上报材料表明,无论制定学期计划还是筹划活动,优秀的教研组长都能以身作则,工作安排井井有条。制定的学期计划包括本学期的研究主题、本学期的活动系列、本学期的创新活动,等等。仍然以Y小学为例。在该校四个学期的教研组活动记载手册中,列举的常规教研活动包括:借班上课;双语节活动;新教材系列培训;教学检查和反馈;微课制作学习;观摩省教研室网站的名师课堂并研讨;论文写作培训,等等。这些教研活动都结合了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教师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既丰富多彩,又形式多样,深受教师欢迎。

      第二,积极配合学校工作。除了组织教研活动外,教研组长还要成为学校和教研组成员之间沟通的纽带。比如,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的“七认真检查”活动中,教研组长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他们务必配合学校领导开展工作,将了解到的问题反馈给校方,并向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一些英语教研组长实事求是,在每位教师的计划、备课、作业等项目上,都清楚地标明具体问题和改进建议,教师逐渐养成了认真教学、负责做事的习惯。然而,不可否认,某些英语教研组长在“七认真检查”活动中走过场,流于形式,你好我好大家好,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了“优秀”。

      第三,共享教学资源和集体智慧。除了利用教研活动进行沟通以外,教研组长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保持组内成员之间的沟通,做到资源共享。比如,有的教研组长建立了英语组的QQ群或微信群,共享教学资源和集体智慧,让教研组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三、若干建议

      1.提高卷入式教研活动的质量

      虽然卷入式教研活动有许多优点,但是务必做到“真卷入”、“真教研”。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个别学校上报的深度教研活动的光盘中,虽然出现了“个别教师上课,全组教师评课”的视频,但是评课缺少深度,还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这样的卷入式教研活动近乎流于形式,对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真正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要了解卷入式教研活动的意义,提高卷入式教研活动的质量,鼓励和要求教研组每位教师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2.加强教研活动主题和形式的创新

      由于缺少对研究活动主题的思考和创新,一些英语教研组长苦于教研活动无主题、无内容。要扭转这种局面,应该做到:

      首先。增加对学生问题的关注。在教研组活动记载手册中,不难发现大部分教研组活动的主题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整合等的研究,主要针对教师层面的问题,只有少数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将重点落实在学生层面,特别是学困生层面。学困生问题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非常严重且普遍的问题。一到高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就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如何面对和减缓这种现象?显然,靠单纯的奖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靠反复的默写、背诵可能会加大学生对英语的厌倦。所以,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应该包括教师、教法、教材层面的问题,更应该包括学生层面的问题,尤其是学困生层面的问题。比如,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去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目前,有几所学校参与了省级课题“基于自我效能感的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化策略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研组更应该研究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方式,这才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根本。

      其次,加大跨学科之间的教研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经常与和语文教师、数学教师等争抢补课时间。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跨学科之间的教研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此外,三个学科可以共同探讨和解决下列问题,如用什么方法来减轻学生的负担,用什么方法来减轻教师的负担,等等。

      再次,发挥组内每位教师的作用。教研组活动不能是组长的一言堂。因为没有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所以许多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心不在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给教师布置一个明确且具体的任务,如推荐“我喜欢的一堂课”、“我喜欢的一本书”、“我喜欢的一篇文章”等等,就能使每个教师获得机会,成为教研活动的主持人。

      最后,充分运用网络。比如,建立QQ群、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号,让组内的教师随时了解学科信息、课改动向。网络资源不仅让教师受益,而且也让学生或者家长受益,比如,通过英语组的微信公众号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

      3.加强教研组长的培训力度

      英语教研组长不仅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也需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从本次评比中可以看出,一部分教研组长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但是在组织能力方面欠缺;一部分教研组长工作热情很高,但是活动形式和内容需要提升;一部分教研组长缺少创新能力,教研组活动形式单调,程式不变,如出一辙,其活动质量和团队氛围可想而知了。把这些问题完全归咎于英语教研组长,显然是不公平的。也许,他们干得很努力,但是不知道如何干、如何干得有效,因为他们从未接受过相应的培训。

      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强英语教研组长的培训力度,从多种途径去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引领能力。

标签:;  ;  ;  

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的观察与思考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