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治理分析论文_张玉利

河道生态治理分析论文_张玉利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林水利局 山东潍坊 261108)

摘要: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部分,河道的治理除了要满足基本的泄洪排涝需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从而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一定生存的空间。同时,河道治理还要从人文、社会、经济效应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能够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近年来,河道的生态治理受到广泛关注,河道在保障经济生活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此,本文简要就河道生态治理发展进行相关阐述分析。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原则

1引言

河道治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协同合作。其中包括:环境类科学、生物类科学、生态科学、城市规划科学、园林及美学等方面,在我国原有的基础上吸取各国的经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上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进而使得沿海河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河道的基本功能分析

2.1防洪排水功能

防洪排水功能关系着河流防护区的安全,河流的防洪标准决定了河道治理的标准。从发展的普遍经验来看,河道要有能力排出过境洪水,而且要能够容纳流域范围内设计标准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因此,河道的排水能力要满足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效修正汛期河道内水位与流量的关系,降低河道周边防洪目标的洪水风险。

2.2景观文化功能

河道的景观美感一般来自于知觉。狭义的景观美学重视视觉感受,重视河道空间布局、色彩效果、层次搭配等方面;广义的景观美学不仅重视视觉感受,而且更加注重听觉、嗅觉等各种知觉的体验,包括:体验者头脑对整个知觉感觉的思考。

2.3生态环境功能

河道的景观结构类型属于廊道,是上下游营养传输、污染物运移、转化和水生生物迁移的重要通道。同时,生态敏感带,应重视植被群落的生态功能,尤其为各种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植物资源等提供栖息场所,因此会对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3河道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分析

3.1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河湖水系治理规划必须统筹考虑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要求,合理确定规划治理标准、原则、方法。通过全流域的雨洪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水源调度补给、水质净化等工程、非工程措施,进而实现对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

3.2 坚持多功能协调的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河湖水系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在治理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功能需求,不可片面强调防洪、排水等功能,忽略水系的生态功能,也不可一味地强调生态维护,降低防洪、排水安全要求。

3.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的,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认知自然。在水系的治理过程中,充分保护河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创造亲水空间、水陆过渡带等,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4加强河道的生态治理策略

4.1土地处理技术

此是传统,但是效果显著的水质改善体统。这是将土地作为改善的道具,合理的利用土壤以及植物的过滤净化以及吸附的效果,实现自我调节净化水质的目的。外国的试验说明了这种方法对有机的化合物有特别好的净化效果,特别是有机的氯、氨、氮。

4.2水生植物净化法

采用水中各种植物的净化作用,自身调节的。如:浮萍与湿地里的芦苇在小范围内自动净化。不过在城市的生活用水排除的废水有臭气与各种害虫,所以在种植时必须结合以上的问题来考虑。

4.3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类的技术是将其他的生物或者是微生物,在水域与土壤里的有害物质当即分解为水域氧气,或者是转化成其他的无害的物质的技术。其中使用在水体污染治理的修复技术大概能分为两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一种是将特殊培养的一种微生物的菌类,将其投放至污染的河道中,这样做能够将化学需氧量去除至百分之九十以上。

另外,将营养类的微生物投放至污染河道中,到使用之后,能够使污染物降解的速度加快,达到水域微生物的厌氧状态转变为好氧状态、增加水域中生物的物种种类、逐渐由低变高,这样水域里的化学需氧量以及BOD5下降速度加快,消除黑臭的状态,主要用在水域的去除黑臭的效果。

4.4生态河堤建设

4.4.1选择合适的护岸材料

结合河道区域附近的自然条件选择材料,考虑护岸材料选择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与河道整体空间融为一体,同时注重护岸表面形态的多样化:

天然材料,如粘土、砂砾、卵石等,适用于流速较小的平原河道,或者不具备高要求防冲能力的洪水位以上护岸,天然材料的使用可以结合植草、柳条编框等,提高防冲的性能;干叠、叠砌、抛(堆)块石,用于平原河道的护岸,具有防冲的性能,而且材料质朴、艺术、有动感,可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浆砌块石(条石),适用于山溪性河道的防洪防冲整治工程,采用内嵌植物的框格,设置于洪水位以上;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防冲性能,但容易破坏生物的栖息地,而且影响美观,因此可对混凝土湖护的表面进行适当琢凿和添色,并在关键部位使用即可。

4.4.2趋向自然河流的建设

以水边多样化生物的栖息为建设核心,在保证河道具有足够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将河道建设成接近自然状态。

创造丰富多样的结构,提供接近自然河流的丰富生态环境,譬如岸线呈不规则形状设计,宽窄有度,陡缓错落,浅滩和深潭结合构筑,顺应自然的动力,允许侵蚀、淤积、冲刷等出现在河岸和河底,使得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河流生态系统,为河道生物提供生存的自然空间。

河道和周边环境的生态网络搭配,将河道的生态系统和周边环境结合起来,扩大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范围,需要恢复混凝土河岸和河床恢复自然形态,将暗渠改成明渠,增加岸线绿地和树木,形成与水底生物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使得整个河道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4.3退化河岸带的恢复

河水高低水位之间和高水位之上的河岸带,为生物群体构筑明显的边缘效应,是复杂的生态系统模式,通常蕴含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并且能够储藏地下和地下水资源,因此河道治理工程必须恢复河道的河岸带功能:

恢复河岸带的生物群体,包括选育、培植、引入、保护物种,协调生态群体在河岸带的生存空间,优化配置生物群落。

恢复河岸缓冲带的生态环境,在河道和陆地的交接处,种植一定宽度的树木和草皮,并提高生态的异质性水平,通常采用的技术有坡面工程技术、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土壤肥力恢复技术等,控制河岸线水土流失的情况。

4.4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三水”融合

注重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的生态治河,当河流穿过城市时,尽量保持生态河道的连续性,连续的流水蜿蜒曲折,流淌于城市之间,可将沿岸各种单体景观元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连续流水的水质较好,能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生态和美学价值。城市生态河道又是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天然隔离带。在人口日益稠密的现代城市中,城市生态河道与绿带公园结合在一起,构成城市最漂亮的、最令人留连忘返的、最具有生态和文化功能的城市亮点。

5结论

通过近些年白浪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包括了河道工程、堤防工程、景观绿化工程、交通道路工程等方面。以简约、自然的理念,按照安全、生态原则进行综治、开发,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满足两岸开发和园区建设需要,打造海边森林长廊的特色生态廊道。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就需要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来维持一个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为各类水生、陆生和两栖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范元朝.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孟怀亮.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6,(43)

[3]王越.河道不同生态护岸型式的适用性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2

论文作者:张玉利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  ;  ;  ;  ;  ;  ;  ;  

河道生态治理分析论文_张玉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