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新关系:利益分歧依然存在_9.11事件论文

俄美新关系:利益分歧依然存在_9.11事件论文

俄美新关系:利益吻合分歧犹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歧论文,利益论文,关系论文,俄美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国际关系格局中一对重要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每一次变化,都会给整个国际关系秩序带来影响,甚至造成巨大的冲击。全面考量俄美新关系,揭示两国关系变化的实质,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及时调整对策,避免或减少因俄美关系变化而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

俄美关系:轨迹路线三部曲

苏联解体俄罗斯诞生,俄美关系由此取代苏美关系。已历经10多年的俄美关系,可谓多变而不稳定。回顾俄美关系发展的整个历程,其演变的轨迹路线,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念西归共度“蜜月”。俄罗斯从建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位在“完全融入西方社会”。俄罗斯的这一定位奠定了俄美关系的基础,迎来了两国关系史上第一个“蜜月”。保障俄罗斯转轨和融入国际社会是俄美两国共同的理念,正是这种共同理念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注:刘金质:《俄美关系十年》,载《南方周末》,2002年5月30日第9版。)就美国来说:首先,视俄罗斯为冷战的失败者,美国有义务继续改造它,使其真正融入西方社会;其次,加快俄罗斯入围由美国提出并领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后,从根本上铲除威胁自己的对手,确立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为此,美国必须保障俄罗斯顺利转轨。再从俄罗斯方面看:一是执政后的叶利钦急于要摆脱过去的一切,希望在美国的支持下完成改造俄罗斯的任务;二是欲借美国的力量恢复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权基础;三是盼望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重树大国形象和发挥大国作用。为了保障俄罗斯的转轨和融入国际社会,俄美都把搞好两国关系摆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并且双方都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这一过程的实现。从中也看到俄罗斯从一开始就已完成了理念西归,走上了全面西化的道路。俄罗斯的西归使俄美关系有了第一个“蜜月”。

第二阶段,全面挤压适度抗争。俄美两国由于历史包袱之差异和现实利益的冲突,决定了它们之间难以建立真正的信任和合作。随着相互关系的发展,一些矛盾和分歧开始显露。俄美双方都开始审视前一阶段的行为。“俄罗斯怎样才能符合美国利益”,(注:刘金质:《俄美关系十年》,载《南方周末》,2002年5月30日第9版。)这是美国重新审视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说对俄一味的支持和扶持不符合美国的利益。首先,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会带来社会动荡,其结果有可能回到极权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冷战成果付之东流;其次,利用美国的力量实现国家振兴的俄罗斯将构成对自己的挑战,美国欲建单极世界之梦将落空;再次,受地缘政治经济的影响,强大后的俄罗斯有可能与中国合作或融入欧洲大家庭,这将危及美国的全球利益。在美国看来对俄罗斯只讲支持和扶持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必须调整对俄罗斯的政策,在支持和扶持的同时,需加大对俄罗斯的遏制、孤立和制裁等挤压力度,使俄罗斯的行动永远符合美国利益的需要。为此,美国采取一系列挤压手段,不给俄罗斯有任何振兴大国的机会,从而达到永远置俄罗斯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西归后的俄罗斯一心想借美国的力量改变国内现状,然而几年之后,不仅经济社会状况越来越糟,民众不满情绪加剧,而且没有了人格和国格,还要处处受挤压。于是“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如何实现它”的问题便提了出来,叶利钦同时开始调整内外政策:一是把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放在优先地位;二是把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放在突出地位;(注:刘小军:《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第4期,第67—68页。)三是继续保持与美国的关系,争取美国的支持和援助。不难看出俄罗斯在内外政策的调整中,纠正了向西方一边倒的做法。确立发展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对美国的所作所为开始保持距离。普京执政后在继承前任的内外政策的同时,对许多政策进行修改和调整,而且更注重策略上的灵活性。

第三阶段,相互妥协彼此合作。美国的挤压和俄罗斯的抗争,使两国关系降到冰点。普京上台后,在内外政策上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特别在对美国关系上,既要突出民族利益不让别人牵着走;又不能只讲对抗换来更强硬的打击和制裁,这对俄罗斯同样没有益处。为此,普京在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策上,更多地采用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对外政策,做到在妥协中求合作,在合作斗争中求发展,主动改善和推进同美国和欧盟的关系。“9·11事件”为俄罗斯改善与美国和欧盟的关系提供了机遇。“9·11事件”后,美国开展全面的反恐战争,为赢得反恐斗争的胜利需要俄罗斯的支持和参与。普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第一个支持美国的反恐斗争,同时在一些问题上软化了已有政策。普京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俄美关系发展的障碍,俄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俄美新关系:利益吻合相聚首

普京执政没有改变俄罗斯的西归之路,但一心充当世界霸主的美国,仍视俄罗斯为“主要对手”,并处处筑篱设障进行遏制和打击,俄美关系发展跌宕起伏。“9·11事件”后俄美关系有了实质性变化,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所谓新阶段是指“9·11事件”后俄美关系由原来的“战略竞争对手”变成反恐斗争的盟友,即两国既不结盟也不对抗,只是一般的合作与竞争的“普通关系”。

“9·11事件”是俄美关系进入新阶段的转折点。这是因为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各种影响两国利益的因素开始凸显,为此它们都想借助对方的力量实现自身的利益。

美国对俄罗斯做出一些让步,改善俄美关系,目的在于利用俄罗斯的地位和作用,为实现自身的利益服务。第一,增强反恐战争的力量。历来充满自信的美国,受“9·11事件”的打击,民众的自信下降,表现出更多的不自信。为增强民众的自信心,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有效运行,发动反恐战争刻不容缓。但面对恐怖袭击的地区,敌人及手段的不确定性,美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恐怕难以取胜。俄罗斯是反恐斗争的重要力量,其扮演的角色别国无法替代。(注:[日]《每日新闻》报道:《美看上俄罗斯什么?》,参见《参考消息》,2002年5月29日第1版。)其一,俄罗斯本身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其二,俄罗斯在反恐斗争中的作用已胜过欧盟;其三,俄罗斯又与所谓的“无赖国家”有密切联系。美国在反恐斗争中拉俄罗斯参与其中,既可壮大反恐力量,又可防止俄罗斯的核武器流入这些国家而对美国构成威胁。第二,美国欲保持核优势也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布什21世纪的战略目标是不允许出现与美国实力相当的对手。而在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仍是惟一能在核武器上与美国相对抗的国家,因此俄罗斯就成了美国在核武器方面保持绝对优势的最大障碍。“9·11事件”后,美国利用与俄罗斯改善关系,与俄罗斯签订了限制核武器条约,其目的在于:一是要捆住俄罗斯的手脚、限制它的自由行动;二是清除影响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障碍,保持核领域的优势;三是凭借核优势和遍布全球的军事网络,任意选择打击目标。第三,确保美国能源安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与原油供给不足的矛盾日趋尖锐,表现在:一是自产原油产量逐年下降;二是石油来源通道受阻;三是世界原油市场争夺更加激烈。所有这些都表明美国的石油安全将变得更加脆弱,如果来自中东国家的石油通道梗阻,石油供应危机随时可能降临。而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产油国,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资源深深地吸引着美国。“9·11事件”后美国实施能源多样化政策,若能通过与俄罗斯改善关系使其成为美国石油供应国,这既可减少对海湾地区石油之依赖,又能增加美国在中东的自由行动。(注:[俄罗斯]《议会报》,2002年6月1日报道:《利益的吻合使俄美成为伙伴关系——俄政治基金会会长维亚切斯拉夫·尼科诺夫访谈录》,记者:叶连娜·亚历山德洛娃。)第四,建立单极世界之需要。称霸世界是美国永不改变的帝国逻辑。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以世界惟一超级大国自居,在全球范围内专横跋扈,而俄罗斯因处处与其作对,自然成了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最大障碍。“9·11事件”后,利用俄罗斯欲与其修复关系之机,解决了俄罗斯组织形式上的西归。表面上看俄罗斯真正成了西方主流世界重要的成员,但实际上俄罗斯被纳入了美国主导的、以美国的利益和意志优先的组织结构中,这为日后美国建立单极世界铺平了道路。布什说过“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比俄罗斯提供更多的帮助”。上面的分析已印证了布什的话,美国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也便在情理之中。

再看俄罗斯。俄美因利益上的分歧,在第一个“蜜月”后两国关系再次降到冰点。“9·11事件”后,俄罗斯的钟摆又一次摆向西方,这里除了美国的利益需要外,也有俄罗斯自身利益的驱动。首先,俄罗斯欲全方位融入西方主流世界。自俄罗斯建立之日起已完成了理念西归。十多年过去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眼里,这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对俄罗斯来说没有任何权利可言,这是有悖于其初衷的。只有进一步向西方靠扰,真正成为西方主流世界一员,才能圆其西归之梦。“9·11事件”后,普京抓住美国反恐的需要,主动与美欧改善关系。随着布什莫斯科之行,正式接纳俄罗斯为8国集团成员和北约准成员,俄罗斯便完成了组织形式上的西归,真正成为西方主流世界的一员。俄罗斯全方位西归,这对它来说不仅提高了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也为俄罗斯回归欧洲创造了条件。其次,重建俄罗斯经济。俄罗斯建立后已走过十多年历程,而因种种原因,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挤压和制裁,社会问题成堆,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普京接替叶利钦后,经济上出现回升势头,但与过去的经济实力和军事优势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普京已预感到长此下去,俄罗斯有可能沦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为重振俄罗斯经济,普京制定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计划。俄罗斯要振兴经济和实现经济现代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取得西方的支持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对俄罗斯来说只有全面融入西方社会,被真正当做西方一个重要的伙伴而不是摆设。为此,普京不再强调恢复大国地位,尽可能放低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声音,同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适度让步,以此取得美国等国家的信任,避免制裁,增加援助、贷款和投资以及与其他国家一样拥有平等权利参与市场活动,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之目的。只有这样俄罗斯的经济现代化才能实现。尽管普京有些做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得到的是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不是打击与制裁。所以在“9·11事件”后,积极调整对外政策,主动与美国等改善关系,这是普京总结10年经济发展历史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再次,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俄罗斯是多民族国家,车臣是其不可分割的领土。面对车臣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猖獗与分裂国家的活动,俄罗斯为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不仅对恐怖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保持高度警惕,而且采取一切手段进行严厉打击。然而俄罗斯这种正义之举,却被某些国家指责为侵犯人权、违背国际人权原则等。这些攻击与指责,旨在怂恿车臣匪徒达到分裂俄罗斯的目的。“9·11事件”后,普京选择支持美国的反恐斗争,这一选择既是明智之举又富有战略意义。一是美国需要俄罗斯的支持和参与;二是俄罗斯也是遭受恐怖主义袭击的受害者;三是俄罗斯参与反恐斗争增强了世界反恐斗争的力量,有利于切断俄罗斯境内恐怖分子与境外的联系,保证了俄罗斯南部边界的安全;四是参与反恐斗争,既可揭露美国在人权和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更有力地打击车臣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分裂国家的阴谋,也能以无声的力量粉碎一些国家的无理指责,维护一些国家打击国内恐怖主义的权利。

上述分析显示,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9·11事件”以后,俄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俄美新关系的形成,不是一种感情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个战略上的产物。美国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非常需要俄罗斯的作用。普京也清楚地看到美国在实现俄罗斯国家利益中的作用。俄美新关系就是俄美两国战略利益吻合的结果。

俄美新关系:分歧犹存尚难消

俄美之间业已形成的新关系,从目前情况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看,有可能互相继续消除猜忌和提防而不断升温。但是,历史上敌对多于协调,防备多于信任的俄美两国,要彻底排除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局限而真正走到一起,还存在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在俄美新关系中,还存在诸多分歧,而且一时难以消除。

第一,战略利益上的分歧。冷战后的国际大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各国都在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确定符合本国情况和利益的战略目标。美国自称它的利益在全世界,这一战略利益决定它的战略目标:谋求全球范围内的“一超独大”,即由它统治天下。冷战结束意味着美国“打天下”的任务已经实现,现在的任务是“治天下”。为此除了发展国内经济外,一是在全世界传播它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二是全力防止核扩散;三是当前集中精力进行反恐战争。美国欲实现统治天下的目标,希望看到一个顺从而非对抗的俄罗斯,一个实力上永远不对美国构成威胁的俄罗斯。而普京根据俄罗斯前10年经济发展状况和现实的国力,提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注:王福春:《俄美亲近会威胁中国吗?》,载《南方周末》,2002年5月30日,第10版。)为实现这一目标,普京政府的第一要务是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和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振兴国家,恢复与建立与其实力相当的大国地位。俄罗斯希望在经济现代化建设中得到美国的支持和援助。但俄美在战略利益目标上的不同取向,本身就潜伏着深刻的矛盾,美国全力打造“一超独大”的单极世界,而俄罗斯要以经济现代化重树大国地位。俄罗斯的举动和美国的希望相左,以我为中心的美国,对那些违背美国意志者从不手软。显而易见,在今后的交往中俄美双方做出某些妥协与让步是可能的,若从长远看,各自利益驱动所引发的分歧与矛盾不可避免,双方的斗争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对抗也不能排除。

第二,反恐问题上的分歧。近几年恐怖主义势力抬头,恐怖分子到处制造恐怖事件,手段残忍后果严重,它已危及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发动了反恐斗争,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俄罗斯也不例外,不仅积极参与,而且给美国提供信息、技术和情报等支持。但随着反恐斗争的深入,围绕反恐斗争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也开始显露。(注:黄慧珠:《普京“西进”能走多远?》,载《参考消息》,驻莫斯科记者周四特刊,2002年6月6日。)(1)反恐斗争的目的。反对恐怖主义斗争的目的应该是:彻底消灭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势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但是在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中,美国借反恐斗争之机把它逐渐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构建它的单极世界。为此俄罗斯认为这样做违背反恐斗争的初衷,因而是不能接受的。(2)反恐斗争中的双重标准。恐怖主义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质的规定性。不能按是否符合某一国家利益来划分是反恐还是侵犯人权。如果照此标准划分,势必混淆是非,使一些真正属于作恶多端的恐怖分子逃脱惩罚,导致反恐斗争半途而废。以我为中心的美国,在这场严肃的反恐斗争中,始终在玩弄双重标准的权术。为了搞垮俄罗斯,可以指责俄罗斯在车臣问题上侵犯人权,而当俄美并肩作战,反对和清剿恐怖主义势力时,侵犯人权就成了 合法的反恐斗争。而今反恐斗争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美国又开始指责俄罗斯侵犯人权之事。普京指责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是错误的不能接受的,并置美国的指责而不顾,加大对车臣恐怖分子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打击力度。俄美在反恐斗争中围绕双重标准的矛盾和斗争还会延续下去。(3)反恐斗争范围问题。在这场大规模的反恐斗争中,美国随意扩大反恐范围,被列入美国黑名单的“无赖国家”在不断增加,把反对美国或不与美国合作的国家统统列入打击目标。对美国的这种无理举动俄罗斯始终持反对态度。指出打击恐怖主义的范围不能随意扩大,特别对某些国家的打击不能由某个国家说了算,应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并授权。总之,俄美在反恐斗争问题上的种种分歧和矛盾客观存在,也很难得到弥合。

第三,核武器扩散问题。美俄都是核大国,在核武器问题上长期处于对峙状态。最近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一条约将为今后一段时间保持俄美核稳定创造了条件。但在核武器问题上两国仍有许多分歧与矛盾。其一,美国执意退出1972年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俄罗斯始终予以抵制。俄罗斯认为美国的行为破坏了这一领域的监督机制,影响了两国间的信任;其二,在裁减、销毁核武器数量及如何销毁等问题上意见不一,特别在裁减方式上,对美国提出的可以销毁也可以储存备用表示遗憾,指出这一举动增加了核战略上的不确定性。对此不仅引起俄罗斯的警觉,而且明确宣布不再受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限制;其三,销毁核武器、退出反导条约都不是美国的真正目的,而是以此为借口为其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扫除障碍。俄罗斯指责美国的新核战略只不过是和平外衣下的“核回归”。(注:[日]西村阳一、衫本宏:《美国的新战略具有浓厚的“核回归”色彩》,载[日]《朝日新闻》,2002年5月21日。)另外在北约东扩和中亚等问题上同样存在尖锐的矛盾。俄美之间存在诸多分歧和矛盾,一时难以解决。有些分歧和矛盾因反恐斗争暂时被掩盖,但随着这一斗争的结束,有些矛盾和分歧又会尖锐起来。

“9·11事件”以后国际战略格局及安全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国关系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演变。种种潜在矛盾与危机,使世界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预料,要保障世界和平与稳定,就更需要对国家间关系进行理性思考。俄美关系在反恐斗争中由于利益吻合而重新接近,建立了新的关系。俄美新关系的基础是不稳固的,这不单是因为两国之间仍存在许多分歧和矛盾,更重要的是这一新关系是以俄罗斯的妥协和让步为前提的。一旦俄罗斯积蓄了重新跟美国较量的实力时,它依然有可能同美国回到对抗的状态之中。俄美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取决于美国今后的行动:是建立旨在共同反对新威胁的持续性合作关系,还是因为美国单方面行动而破坏目前的合作。(注:[日]《世界周报》,2002年4月23日一期文章,参见《参考消息》,2002年5月2日,第3版。)面对俄美关系进入新阶段,我们应冷静观察,认真对待。中国要想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不应将希望放在与某个国家的特殊关系上,而是要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解决好国内问题的同时,积极开展灵活的、以经济为主导的全方位外交,稳固周边、立足亚太,走向世界。

标签:;  ;  ;  

俄美新关系:利益分歧依然存在_9.11事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