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偏头疼的临床方法及效果论文_曹凯歌

中医治疗偏头疼的临床方法及效果论文_曹凯歌

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 473000

摘要:这些年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中医医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逐渐突出,本院通过这些年临床实践的探索并和相关文献内容进行对比参考后,对偏头痛病人选中医医治,病情减轻作用突出。现报导如下。

关键词:中医;偏头痛;临床效果

导言

偏头痛主要是一种多见的周期发作的头痛,发病机制主要是神经阻滞或者血管阻滞。该病的特征为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头痛表现程度纷歧,病人常常伴有偏侧、双侧头痛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完全治好比较困难,主要医治原则是控制和减轻痛苦。中医临床上以为,该病的发作因素主要是痰淤阻络、肝阳上亢、肝肾阴型、气血两虚等因素造成的。发病部位主要在于气血、经络以及脑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医治偏头痛的病人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个组,对比组25例,对比组选用西医办法医治。对比组男18例,年纪18~39岁,女7例,年纪20~40岁,病程1~3年。医治组25例,选用中医医治的办法。医治组男17例,年纪20~54岁,女8例,年纪21~43岁,病程1~4年。两组病人的一般材料比较,区别无计算学含义,P>0.05。

1.2方法

对比组选用西比灵胶囊医治,具体用量由病人的病况决定,由医师评论洽谈,继续医治3个阶段,调查计算医治情况。医治组选用中医医治,主要依据病人情况分为4个类型,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2.1痰淤阻络型的主要症状:头痛或有刺痛,头痛以夜间为主,病患伴有郁闷不乐表现,或者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脉沉弦或涩。痰淤阻络型用药:川穹、桃仁、郁金、赤芍、白芷各10 g,葛根、丹参各20 g,白芍10 g,三七3 g。

1.2.2肝阳上亢型的主要症状:心烦易怒伴有吐逆,面红,胸胁胀满,口苦纳呆,夜卧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肝阳上亢型用药:平肝潜阳,清热止痛,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20 g,川牛膝、石决明、钩藤各15 g,桑寄生、益母草各9 g,地龙、黄苓、栀子各10 g。

1.2.3肝肾阴型的主要症状:头痛朝轻暮重,或遇劳而剧,伴腰酸膝软,口干,舌质红苔薄少经,脉弦细而弱。肝肾阴型的用药:治宜滋补肝肾,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用枸杞子、生地、杭菊花、熟地、泽泻各15 g,茯苓、丹皮各10 g,怀山药15 g,山茱萸10 g,女贞子、墨旱莲各15 g。

1.2.4气血两虚型的主要症状:头痛,头晕,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或伴有心悸少寐,舌淡苔薄,脉纤细。气血两虚型的用药:治宜补气养血,荣络止痛方用人参养荣汤或归脾汤加减,药用黄芪,人参各15 g,白术、熟地、川芎、当归、白芍各12 g,陈皮10g,甘草6 g。

用法用量:每日1剂,迟早各1次水煎服,15日1个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继续医治3个阶段,计算每个阶段的医治作用,有效人数,计算每组的医治有效概率,并以此作为比较两组作用的数据。调查治疗过程中有无副作用,总结比较两组病人的医治情况。在3个阶段医治结束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载病人的康复情况,有无复发,复发次数。计算病人在住院时期的医药费以及总费用,比较两中医治办法的经济效益,选择更适合群众,更亲民的医治计划。

1.3疗效评价

对两组采纳同一种作用规范评估医治作用。控制:头痛症不见并6个月内未出现复发。显效:头痛根本不见或者偶尔出现头痛,根本对正常生活不造成影响,脑血流量图具有明显改进的情况。有效:发作频率降低25%以上,但脑血流量图改进不明显。无效:表现以及发病频率无改进,影响正常生活。医治有效=(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选用SPSS20.0计算学软进行处理,计量材料采用t查验,计数材料选用χ2查验,P<0.05为区别具有计算学含义。

2结果

通过医治,医治组控制15例,显效5例,有效3例,医治有效23例,有效率92.0%,对比组控制14例,显效4例,有效2例,医治有效20例,有效率80.0%。比较两组的有效率,P<0.05,区别具有计算学含义。医治组的医治作用优于对比组,并且我们后期关于两组都有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两组病人的康复情况,两组都没有复发的情况。对比组服用西比灵,短期内医治作用较好。医治组选用中医疗法,主要疏通气血,长时间医治,作用稳定,服用中药对病人的经济担负也更轻一些,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作用。

3讨论

在偏头痛发病率日渐上升的局势下,如何减缓偏头痛现已成为主要的研讨课题。偏头痛主要发病机制是人体神经以及血管障碍引起阵发性的头痛。临床医治偏头痛主要有西医医治,中医医治,中西医结合医治。三种医治办法各有优势,而中医治疗偏头痛有效率更高,作用愈加稳定,适合长时间使用,病人的经济担负更轻,可达到非常好的作用。中医中关于偏头痛的发病因素具有多种解说,主要分为痰淤阻络、肝阳上亢、肝肾阴型、气血两虚等,我们依据不一样的类型选用不一样的药方,分别选用活血化瘀、平潜肝阳、滋补肝肾、补气养血,佐以化痰、通络、清热、止痛、安神等办法,选用通窍活血汤、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汤、人参养荣汤加减医治。研究表明,丹参、天麻等有扩大周围血管的作用,可抗惊厥、镇痛。川穹具有减轻中枢神经痛苦,改进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全蝎主要组成部分为蝎毒多肽小分子,具有极强的活性,不止镇痛作用令人满意且毒副作用小等。

结束语

本文研讨中分别抽取使用不一样计划医治的偏头痛病人临床材料进行概括回顾分析,从成果数据可知中医计划对病人医治更具针对性,而病况的控制作用也明显优于西医药物医治病人,提示中医辩证施治医治下能有效改进偏头痛患者病况,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病人承受程度较高,可作为临床对偏头痛病人医治的主要计划,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_x0007_文建华.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104-105.

[2]_x0007_张淑英.偏头痛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17):602-603.

[3]_x0007_刘正君.中医治疗偏头痛方案选择及效果分析[J].亚太传统医

药,2015,11(9):86-87.

[4]孟庆春.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332.

[5]文建华.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104-105.

[6]李思伟.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79.

论文作者:曹凯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偏头疼的临床方法及效果论文_曹凯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