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对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李丝丝

邵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评价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肠内营养对免疫功能、肠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价值,为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营养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总计6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老年患者接受肠外营养,观察组30例老年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对比2组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围术期CD4+、CD8+、CD4+/CD8+、IgM、IgG、IgA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拆线时间、感染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老年患者CD4+、CD8+、CD4+/CD8+、IgA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肠外营养,给予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安全性。

【关键词】肠道恶性肿瘤;肠内、外营养;免疫功能;肠功能;感染率

近年来,肠道恶性肿瘤呈逐年递增趋势,以老年阶段患者居多,就诊情况下多数患者处在中晚期阶段,影响患者手术预后效果。另外,对比青中年阶段患者,老年阶段患者营养不良情况相对明显。针对老年肠道恶性肿瘤首选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有明显外源性创伤,从而导致胃肠道功能明显失衡问题。为了提高手术患者术后安全性,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强调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价值。相关资料指出,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较高,通过营养支持可以促进患者临床转归[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老年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为例,对比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预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12月-2018年3月,总计60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肠道恶性肿瘤患者;(2)老年阶段患者;(3)患者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4)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手术不耐受患者;(2)手术无法有效配合患者;(3)退出实验患者。进行60例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比例20:10利;患者年龄区间61-83岁,均值(71.3±3.2)岁;疾病类型:直肠癌以及结肠癌患者各15例。观察组:男性、女性比例17:13利;患者年龄区间62-82岁,均值(71.7±4.6)岁;疾病类型:直肠癌患者16例,结肠癌患者14例。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疾病类型、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有实验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术前1d指导老年患者服用导泻药物,手术当天清晨留置胃管。术中鼻肠管插至患者胃内并行空肠造瘘,能全力营养液(500ml)作肠内营养剂,组成部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食物纤维、热量分别为20g、19.5g、61.5g、3g、7.5g、2100kJ。术后1、2d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各500ml,术后3d增加500ml,术后5d增加1000ml。

对照组——术前1d指导老年患者服用导泻药物,手术当天清晨留置胃管。给予患者营养袋(组成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等)2000ml/袋,经中心静脉滴入,术后1d给予1000ml,术后2d给予2000ml。

1.3观察指标

记录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CD4+、CD8+、CD4+/CD8+、IgM、IgG、IgA变化情况(术前1d、术后1周)以及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拆线、住院)时间、感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经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计算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观察指标数据。感染发生率等计数指标以%形式展开、X2检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CD4+、CD8+、CD4+/CD8+、IgM、IgG、IgA等计量指标结果以形式展开、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见表1。组间术后1周CD4+、CD8+、CD4+/CD8+、IgA水平比较,P<0.05。

表1 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组间术后免疫功能等指标水平对比()

3 讨论

肠道肿瘤发病率高且预后差,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但是受到手术创伤以及禁食、麻醉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患者机体饥饿应激状态,加上外界刺激下产生了营养代谢,机体会分解能量储备,从而消耗糖、脂肪,导致体重下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老年患者在恶性肿瘤消耗、营养不良等情况下,明显降低了免疫功能,所以提倡术后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3]。营养方式包括肠内、外营养,肠外营养较常应用,但是弊端情况也尤为明显。肠外营养需采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从而增加了输注营养液的风险,长期肠外营养期间患者肠道缺少食物刺激,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感染率[4]。肠内营养为免疫功能恢复提供能量,制剂中的谷氨酰胺等可以清除毒性物质、促进肠黏膜生长、降低感染率[5]。邬祖立,龙裔宁研究指出,肠内营养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6]。

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率3.33%低于对照组20%,且术后相关计量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肠内营养的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术前正常营养状态,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常颖,张晴,范锐心等.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与临床转归的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6,23(2):71-73,77.

[2]薛丹凤,李湘红,赵相军等.肠内营养粉安素对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和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6,25(7):11-12,13.

[3]黄联东.肠内营养对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体会[J].饮食保健,2017,4(20):52-53.

[4]刘睿,孟凡水,张红林等.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J].医学信息,2016,29(34):68-69.

[5]黄龙华,程芙蓉,黄艳等.肠内营养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肠功能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3):2119-2122.D

[6]邬祖立,龙裔宁.肠内营养对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0):591-594.

论文作者:李丝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肠内营养对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李丝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