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现如今桥梁工程的日益完善,对我国交通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推力。由此,需全面改善桥梁支座病害,提高桥梁本身的承载力和功能性,特别是桥梁支座病害的发生会降低桥梁的基础功能。所以,需采用相应措施优化桥梁支座病害处理,提升使用桥梁支座的可靠性。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桥梁支座病害的发生成因,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关键词:桥梁;支座;病害;防治对策
引言
由于城市道路桥梁的空前重要性,特别是直接关乎着人们群众的出行安全.所以,一直以来,关于城市桥梁维护、病害分析等研究也从未停止过.但是,由于多方面的管理疏忽以及技术缺陷,在全国很多地区也时常发生一些桥梁病害引发的安全事故.其中,城市桥梁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所以也使得桥梁支座失效频发,也因此成为了主要常见病害之一。
1导致桥梁支座病害的成因
1.1支座开裂
前期施工过程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质量不高,且工艺技术不完善,可能会出现支座受力不匀称,引发超重情况或桥梁负荷情况。而支座裂缝及裂纹主要以横、纵双向裂缝为主,横向裂缝的出现原因是由于支座功能不达标,出现型材变形现象,导致混凝土表面有明显残渣残留;而纵向裂缝的出现原因是由于砼材料型号、刚性需求不达标,出现压力失衡而导致的纵向裂缝。同时,工程进行中的养护措施不到位,砼材料表面掺杂了较多杂质,也会直接引发广度裂缝情况。
1.2支座位移
外部环境功能不协调,促使支座发生方向偏移,从而导致支座本身受力不匀称,出现承压功能失效或支座不规范位移情况。在此过程中,支座也会受到环境水分的影响,出现电化学锈蚀现象。而该现象会导致材料稳定性问题,使支座局部应力不足。同时,支座基础结构的规划方案存在一定问题,也可能会出现梁体质量过大而导致承载力不足的现象,发生材料位移情况。该情况还会加剧钢材脱落,严重影响材料的使用功能。
1.3支座变形
支座变形的发生原因是由于橡胶支座受力不匀称,导致设备压缩功能失效,而引发这方面的主导因素是由于竖向荷载方面的问题。同时在支承垫石的作用下,导致材料承载力下降,进而导致各坡段支座的稳定功能是失衡,会导致支座材料表面凹陷、错位等情况。此外,由于工程设计误差,且梁纵坡(上坡道、下坡道)承载值不稳定。若支座出现一定设计裂缝或剪切变形,使支座受力属性不均衡,出现砼材料膨胀现象,也会降低支座设备的材料功能。
2桥梁支座病害的防治对策
2.1优化支座材料选择
首先,工作人员分析支座元件所涉及的型材属性,例如钢板材料、混凝土材料以及橡胶材料。选择过程中需引入型号、功能均在指定要求要求当中。对于不同跨度值的支座梁板需选择不同的垫层材料。如跨径r≤10.5m部分梁体,需选择操作较为简易的垫层材料;对于10.5≤r≤20.5m的梁体,需根据受力参数测试出梁体的支撑力功能,保证梁体的支撑参数≤650KN。其次,需保证材料运输规划的有效性,分析管件污染及制作损坏的情况,采用防护优化的设计措施进行防锈处理。在此过程中,需保证橡胶支座安装的合理性,依据其构造方法进行项目设计,探索设备安装、养护、隔断等方面的功能。通过提升板件材料的功能,联用抗锈蚀或喷涂剂,促使梁体的功能性得到稳固。特别需要注意对主体跨度参数进行分析,并监控锈蚀部位材料的承载力情况。在设备结合处引用粘结的外加剂,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功能。此外,工作人员需探讨桥梁的外观功能,完善浇筑过程及浇筑模式,确保浇筑工艺达到设计要求,促使管件安装、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优化现场施工技术
第一,工作人员需结合桥梁设计规划及工程图纸进行项目探讨,采用对应的检测方案进行管件定位,确保主体管件安装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特别需要对支座的安装情况、安装流程、安装定位进行测试,贯彻质量体系标准于实际设计过程当中。同时,需根据对应法律需求完善安装设计及定位规划措施,采用合理的控制技术分析出材料支出情况。第二,工作人员需结合制定的排水规划并进行项目实践,根据桥梁的外观确立相应的规划位置,确保桥面的水分合理引导至相应排水管中。同时,需对于垫石材料的标高参数进行管控,采用对应的项目技术分析材料底部的平整度功能,特别需要注意防止钢材发生脱空的情况。若支座发生脱空情况,需采用凿除技术对范围内混凝土进行整改,确保桥梁功能始终较好。垫石安装过程中需对垫石位置进行校准,采用BIM技术分析垫石的规划情况,在相应材料表面标识“十字点”。同时,需在材料表面联合相应防滑处理措施,对垫石顶部砂浆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抹光形式进行优化,提高支座的稳定度。实际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对垫石重心进行校准,在平缓速度流程下挪动管件,并进行管件安装,保证管件的结构应力,剪力功能的可靠性。第三,工作人员需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落实对应施工组织方案,结合前、中、后三期的控制办法对支座的设备进行优化。特别需要注意对支座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裂缝进行探讨,降低各类不稳定因素对工程的负面影响。
2.3基于支座病害的整治与加固设计
针对桥梁支座病害,应当注重在日常维修养护中对其病害进行及时处理,进而确保支座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若维修时发现支座出现受力不均等问题,工作人员应当及时进行处理,以防出现交通事故,同时针对桥梁支座进行优化。若发现支座脱空、开裂则应当及时更换,防止出现重大交通事故。针对桥梁支座的偏位病害,对出现偏位的支座垫石开展加固处理,需要时可以对其进行更换,从而确保维护工作的有效性。在实际工作时,应当切实落实支座维修等工作,及时解决对支座有不利影响的问题。具体加固流程为,首先应用树脂砂浆确保支座的均匀性,之后根据支座问题,灵活选用单跨单测、单跨两侧加固技术。
2.4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日常养护工作
桥梁养护与维护是防御桥梁病害的关键,实践中最常见的是预防性养护工作。具体而言,预防性养护是在桥梁病害尚未出现时对容易产生病害的部位进行预防处理。目前,较为常见的养护方法是微表处技术,该技术随着近几年我国桥梁项目工程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广泛影响。微表处技术应用原理是将高分子作用于乳化沥、矿料等,使之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可以将高性能材料铺装在桥面,达到养护桥梁的效果。使用流程是,首先将材料与高分子相融合,之后将其铺装到桥面上,最后经过2h就可以投入使用。可见,微表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的优势。另外,在养护大裂缝时应用微表处技术能够还具有迅速黏合稀浆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桥梁整体的防水与抗滑性。
结语
综上所述,桥梁支座病害的处理过程中,需采用相应技术分析病害原因,并结合针对性管理方法进行项目调控,降低病害对桥梁的负面影响,从而实践防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长寿.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的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主要预防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2017(22):128-129.
[2]王前林.桥梁支座失效病害分析及加固对策[J].河南科学,2017,35(10):1651-1654.
[3]王焕利.当前城市桥梁加固设计的应用探究[J].四川水泥,2018(11):25.
[4]康宇环.基于桥梁桩基础的加固设计论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8(26):129-130.
[5]伍剑.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技术在桥梁加固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8(09):100.
论文作者:郭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支座论文; 桥梁论文; 病害论文; 材料论文; 功能论文; 情况论文; 裂缝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