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主体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谈课改家庭作业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创新精神论文,课改论文,主体论文,注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贯彻新的课程标准,课堂是主阵地,作业就是分战场。我们要增强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意识,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主选择作业,自主定题,布置能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作业,让学生更感兴趣、更乐意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以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一、以生活为源,以活动、实践情感体验为流,奏起素质教育和谐之音前奏
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通过作业,可以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把学生引入富有乐趣的生活的向导。
1.营造气氛,情感实践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有了兴趣学习就是一种乐此不疲的享受。情境型的家庭作业,融趣味性、活动性、新奇性为一体,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观察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训练走向了“综合”,使素质教育也落到了实处。因此,只要我们在家庭作业形式、内容的设计上花一番工夫,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家庭作业便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如学完《葡萄沟》一课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今天我当导游”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查找有关葡萄沟的资料,对照课文中的插图,选择合理的路线,向游客(即家长或小朋友等)讲解新疆葡萄沟美丽的景物以及特产葡萄。这样具有情境性的作业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为了当好导游,他们积极查找资料,扩大了阅读量,丰富了课外知识,有的同学还收集了一些图片或本地的名胜古迹资料,我就开辟了一个专栏“旅游天地”,让学生给图片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加以介绍,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不仅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还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这样的作业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表现,创新能力进一步的发展。
2.观察积累实践,激起学生的好奇探索之心
思维源于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上的实在东西而来,同时,观察越多,得的知识越牢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如秋天到来的时候,我为学生布置了以“秋天”为主题的观察作业。内容、形式由学生自定,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可以和爸爸妈妈到郊外去采摘成熟的果实,可以在秋风中寻找秋天的足迹,可似画一幅幅美丽的“秋天果实丰收图”,可以和爸爸、妈妈拍一组反映秋景秋趣的照片……学生自己选择视角,自己探索观察对象,自主地看,自觉地做,思维不受任何限制。大家兴趣盎然,陶醉其中,所以才有了“秋天丰收会”。小小汇报会上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有的为大家演唱一首赞美秋天的歌,有的为大家献上一幅果实累累的画;还有的纷纷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收出了一个果园”,“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姑娘,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甜甜地笑了”,“秋天是一颗明亮的流星,在人们心上划过了一道美丽的光芒”……这诗一般的语言,闪现着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正是同学们创新精神的体现吗?不正是素质教育开出的花吗?
3.查一查,开阔视野,培养学生信息整合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时代在不断前进,信息在不断增多,如果你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抱着书本死读书,那以后进入社会,将会无所适从,有可能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就要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可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类的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查,上书店翻翻,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如学习《日月潭》一文后,可要求学生收集祖国大陆和台湾著名风景的风光图片或资料介绍,把收集的图片、资料进行信息整合张贴出来,让学生不出门,也能欣赏到祖国大陆和台湾著名的风光,还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们也能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合作共事、共同提高信息整合实践能力。
二、以思维力为源,以自主、创新为流,浇灌能力“百花园”,奏起素质教育和谐之音高潮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然而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反映在作业活动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各异的作业来。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1.自主性作业
学生自主地设计作业,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愉快的、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作业中去,得到思维的训练。如教完《恐龙的灭绝》一课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份作业,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一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续写恐龙的灭绝的原因。有的同学结合自己搜索到的恐龙知识,进行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有的同学搜集了恐龙的图片资料,编写了小小恐龙知识手抄报,在班级展示;还有的几个同学一起搜集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在班上开始了“恐龙灭绝研讨辩论会”。显然,自主性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兴致勃勃,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
2.自选性作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地选择不同样式的作业来做。如教学《池塘边的叫声》后,教师设计了以下作业:A.替青蛙编故事,讲给别人听;B.表演青蛙和小鱼的对话;C.画出青蛙和小鱼,并贴在黑板上,最好有文字介绍;D.读出青蛙和小鱼的语气,录音后放给同学听,让他们猜猜是谁在读。总之,或写、或画、或表演、或录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均可自由选择做题。
3.自定量作业
因为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和能力差异确定自己的作业量。如教学低年纸的识字教学时,学生给自己布置的作业可以视其难易而有别。如学生抄写生字,有的抄2遍,有的抄5遍。总之,不管多少遍,只要学生认为能掌握生字就行。
三、以特长为源,以合作、探究为流,奏起素质教育和谐之音结束曲
学生各有所长,也各有喜好,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树立学生的协作精神为立足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为手段,培养自学能力和发展思维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朗读,就让他每天读报纸给爸爸妈妈听;有的喜欢看书,就鼓励他写成读后感或内容简介,介绍给大家或鼓励他向报刊投稿;有的喜欢画画,就请他用一段话来描绘自己的杰作或负责出版班级墙裙画、黑板报……还可让有条件的同学把有兴趣的同学带动起来,共同完成。这样,学生作业的形式才会多样,才会体现个性,才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标签:家庭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