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敦煌市医院急诊科 甘肃 敦煌 736200)
【摘要】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多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死率极高,65%~70%在急性期死于心包填塞、心律失常等。高峰年龄50~70岁,男女之比2:1~3:1。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必要。该例患者年龄40岁,症状不典型,仅胸闷气短,双下肢无力,无胸痛。120出诊医师从出诊首次医疗接触到确诊入院用时49分钟。对于地处西北边陲,目前成立急性胸痛中心的重要节点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无痛性;主动脉夹层
【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084-02
1.病例报告
患者王某某,男性,40岁,主因:“胸闷不适伴双下肢感觉丧失约20分钟”入院。
2017年2月26日16:24敦煌市医院急诊科收到发车通知,急救车于16:30接诊患者。转诊急诊科时间16:55。入院时间17:15。
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闷不适、气短,伴双下肢麻木软弱无力,无高热寒颤,无心悸,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未经任何治疗,家属发现后遂拨打120接诊来院。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患高血压5年余,血压最高200/120mmHg左右,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急诊查体见:神清,精神差,面色苍白血压270/120mmHg(左上肢),300/120mmHg(右上肢);行心肌梗死五联: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行胸部增强CT+上腹部增强CT示:主动脉夹层,增强扫描显示: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可见动脉壁向腔内移位约5mm以上,可见内膜片呈线样低密度影,显示真假两腔,亦未见明显血管内低密度血栓等异常征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急诊科给予患者绝对卧床,吸氧,心电监护,硝普钠微量泵入,经治疗双下肢麻木无力症状缓解,以“主动脉夹层”收住重症医学科。
2.讨论
所谓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液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动脉壁的分离,形成主动脉夹层。导致主动脉血管的完整性破坏,进而破裂出血,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疾病发展迅速,剧烈的疼痛会导致患者血压进一步升高甚至休克,持续的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加快裂口扩展、撕裂,增加主动脉血管破裂的风险,从而导致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主动脉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根据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的位置和夹层累及的范围,目前医学上有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最广泛应用的是1965年DeBakey教授等,提出的3型分类法。1970年,Stanford大学Daily教授等,提出了另一种主要依据近端内膜裂口位置的分类方法:Stanford A型:相当于DeBakeyⅠ型和Ⅱ型,Stanford B型:相当于DeBakeyⅢ型。
综合判断主动脉夹层常见的因素包括:马凡综合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主动脉炎性疾病等等。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高血压的控制对于主动脉夹层的预防、治疗、预后有着全面的影响,是最基本和最不能忽视的治疗和预防手段。这也给我们一个提示,一旦发现主动脉夹层,迅速有效地降低和稳定血压对于“争取治疗时间窗”,有多么重要。
此例患者年龄较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发病症状无典型撕裂样疼痛,主要是胸闷气短,双下肢感觉丧失,接诊立即有效控制血压,经绝对卧床、吸氧、硝普钠微量泵入、心电监护等综合治疗,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及时转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时下高血压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对于此类患者宜提高警惕,积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获得患者及时有效救治。
【参考文献】
[1]赵雅静、修明文.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主动脉夹层的个案报道,世界临床医学,2017年2月上,第11卷,第3期,237页.
[2]邸书华,刘倩梅,甄立波.I型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一例,中国综合临床,2009年3月第25卷第3期,318页;
[3]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等.实用内科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620-1623页.
论文作者:俞建明,刘英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主动脉论文; 夹层论文; 患者论文; 内膜论文; 高血压论文; 裂口论文; 敦煌市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