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挫型带状疱疹误诊分析论文_黄远佐,王卫亮,吕冠标

顿挫型带状疱疹误诊分析论文_黄远佐,王卫亮,吕冠标

(阳江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广东阳江 529500)

【摘要】顿挫型带状疱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1],其临床表现中有一定的特殊性,临床上有不少关于本病的文献,现将我们收集的3例顿挫型带状疱疹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顿挫型带状疱疹;误诊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52-02

1.病例资料

【例1】男,43岁。因“右下肢疼痛5天”入院。5天前无诱因出现右侧臀部及大腿后疼痛,行走时疼痛加重,坐位时右臀强迫抬高。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急性痛苦面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及腹部查体均未见异常,右侧臀部及大腿后局部压痛。双侧膝、跟腱反射存在,巴宾斯基征(一),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土)。血常规、血生化、腹部B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脊髓MRI检查提示:第5-6腰椎间盘轻度膨出,椎管未见明显狭窄。诊断:坐骨神经痛。嘱卧平板床休息,予止痛治疗,辅以骨盆牵引及针灸理疗,效果不明显,疼痛逐渐加重,患者拒绝局部触诊检查。至入院第6天症状迅速减轻,查体发现右大腿后皮肤出现片状红色斑疹,局部皮温高,诊断为右股部顿挫型带状疱疹。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甲钴胺及小剂量泼尼松口服,同时外涂炉甘石洗剂,治疗5天后痊愈出院。

【例2】女,57岁,因“左耳疼痛6天”入院,6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左耳疼痛,呈阵发性刺痛,既往体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双侧鼻唇沟正常,咽不红,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门诊纤维耳镜示:中耳道红斑、糜烂。入院查血常规、生化无异常。诊断:中耳炎。予抗感染、冲洗耳道治疗3天,症状无缓解,耳垂、颌面部见丘疹,局部皮肤潮红,诊断左侧顿挫型耳带状疱疹,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甲钴胺及小剂量泼尼松口服,同时外涂阿昔洛韦乳膏,治疗7天后痊愈出院。

【例3】男,60岁。因“咳嗽5天、右侧胸肋疼痛3天”入院。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查体:体温37.3℃。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部充血,可见少量淋巴滤泡。双肺呼吸音粗,听诊未闻及明显哕音,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查血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8.0×109/L;摄胸部X线片提示:双侧胸膜增厚,左侧肋膈角稍顿;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异常;腹部B超检查提示肝、胆、胰、脾均未见异常。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右侧胸膜炎。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治疗5天,咳嗽消失,但右侧胸肋疼痛进一步加重,呈阵发性烧灼样痛。查体发现右侧胸廓3~4肋间散在少量丘疹,局部皮肤潮红,触痛明显,局部皮温高。复查血常规基本正常,x线胸片无明显变化。诊断为右侧肋间神经顿挫型带状疱疹。予抗病毒、止痛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维生素治疗,6天后疼痛消失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

2.讨论

2.1 发病机制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VZV有亲神经和皮肤的特性,潜伏于脑或脊神经节内,在过度疲劳、外伤、恶性肿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病毒开始复制、增殖,引起炎症的同时把病毒移送到感觉神经末梢内,并在神经支配的区域内形成疱疹[2]。少数患者仅出现神经痛及丘疹性损害而不形成水疱时,为顿挫型带状疱疹,其发生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免疫应答过速,免疫系统被VZV激活后,短期内产生大量血清抗体,抑制了病毒的进一步增殖,尤其是通过感觉神经轴突向皮肤神经末梢的移行受到大部分或完全抑制,所以临床上只出现微小的丘疹样疱疹,甚至完全不出现疱疹;②免疫功能极其低下,机体对VZV不能产生足够抗体,不能完成正常的免疫过程,致使临床表现不典型;③发病早期积极治疗,尚未出现疱疹时即明显抑制了病毒活动或致病毒变异,使病情得到一定控制,致不出疹或延缓出疹的时问。

2.2 误诊原因顿挫型带状疱疹因无典型疱疹表现,且发病部位不固定,首诊误诊率较高[3]。本组3例均以不同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1例因疼痛位于臀部、大腿后,且合并腰椎间盘膨出,结合临床表现而误诊为坐骨神经痛;1例耳部疼痛,并出现红斑、糜烂,误诊中耳炎;另1例胸肋疼痛结合支气管炎病史及x线胸片的模糊表现,误诊为胸膜炎;这些诊断均可通过皮肤出现皮损、皮肤表面触痛等简单的体征来推翻,可见误诊的原因在于没有严格进行体格检查。本组误诊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临床中此种情况并不少见,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我们认为,在临床疾病诊断过程中,要仔细完成体格检查,对可疑诊断要反复检查,在尽可能坚持一元论的基础上,决不能忽视各种独立疾病并存的可能,以免漏误诊。

【参考文献】

[1]樊翌明,张信江.皮肤性病学[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5-48.

[2] Hope Simpson R E.The nature of herpes zoster a long terms-tudy and a new hypothesis[J].Proc R Soc Med,1965,58:9-20.

[3]王家双,朱月萍.微皮损型、无疱型带状疱疹:附12例临床报告[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9,5(1):54-56.

论文作者:黄远佐,王卫亮,吕冠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1

标签:;  ;  ;  ;  ;  ;  ;  ;  

顿挫型带状疱疹误诊分析论文_黄远佐,王卫亮,吕冠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