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建筑质量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要求的推动下,建筑工程行业同样实现快速进步,并且地下室施工的防水防渗漏技术也获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首先分析了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和地下室防水防渗漏施工技术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防水防渗施工措施,以指导地下室的防水防渗施工。
关键词:地下室施工;防水防渗技术
1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必须通过加强建筑防水防渗的施工要求,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特别是地下室的渗漏问题,不仅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由于地下室结构位于地下,一方面一直处于潮湿的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地下水的侵蚀和渗透,使得经常出现地下室渗漏的现象,并且如果出现渗漏情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修。因此,必须采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提高地下室的施工质量。
2地下室渗漏的原因
2.1混凝土质量和施工缺陷
混凝土浇筑之前,没有按照施工要求,对砂石等粗、细骨料的规格和质量进行取样检测;混凝土搅拌时,存在较大的称量计量误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虽然级配和添加剂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佳,例如:水灰比太大,含泥量太大、坍落度未达要求,没有进行实密振捣工作、出现漏振或过振的情况,并且地下室结构出现跑模漏浆、孔洞和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缝的接头部位出现穿裙、翘边和空鼓等情况;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在水的浮力作用后,导致后浇带混凝土出现破坏的现象,或者在清理后浇带时,破坏其防水层以及在处理后浇带施工缝时,没有进行及时处理导致一部分混凝土不密实。
2.2建筑结构不合理
地下室施工过程应当重视许多细节上的问题,特别是许多局部结构可能比高层建筑的施工更加困难。地下室出现渗漏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结构不合理情况。首先,在安装设备时,应当保证所有的设备均可以与地下室结构形成通路,不会出现积水的现象;其次,在安装设备之前,没有检查预埋管道的尺寸和数量,没有通过止水环实现与地下室墙壁的紧密贴合,从而出现管道的变形或伸缩力度不足的现象;最后,由于施工后往往遗留部分缝隙,例如:沉降缝、抗震缝、温度缝等,经过长时间的地下水浸泡和雨水的冲刷会引起地下室的渗漏现象。
2.3材料使用不当
常用的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材料包括: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等主要材料,和堵漏和密封等辅助材料。根据材料组成成分的不同,每种防水防渗材料又可以细分为更多类型。如果在地下室的防水防渗施工设计中,选用的防水防渗材料与施工设计要求、防水等级和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不相符,不仅无法发挥防水材料的防水特性,而且往往会造成施工后出现渗漏的情况。
3地下室防水防渗技术特征
在进行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过程中,通常利用多种防水防渗材料开展基桩的防水防渗施工。首先,地下室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技术人员应当针对实际地质情况,确定防渗防渗施工的材料,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保证防水防渗材料能够满足防水防渗工程的施工要求,防止采用其他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引起地下室的施工质量问题。其次,由于建筑地下室的基桩设计工作结束后一般会使用大量的浇带,特别是底板与外墙背面用于防水防渗的浇带,通常采用多种防水材料来实现墙体的复合防水,所以需要对浇带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部分建筑施工场地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一般采用超前止水法进行地下室施工,如果在此条件下没有采用超前止水法进行施工,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
4地下室防水防渗技术措施
4.1混凝土搅拌和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对沙、石、水泥、添加剂和掺合物等材料进行配制,对配制的混凝土开展性能试验,并与设计要求的技术质量进行对比,当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既可开展砼生产;由于沙、石等原材料一般堆放在室外,因此在搅拌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含水率、含泥率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含水率和含泥率符合设计要求;在搅拌过程中,应当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称量,严格控制精确度偏差,同时严格控制添加剂和掺合物的用量;由于混凝土在搅拌之后往往会遇到长距离运输、浇筑现场等待等情况,因此混凝土的二次搅拌特别重要,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必须配备一定体积的混凝土搅拌用水,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禁止随意加水;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往往需要加入高强聚炳烯纤维;混凝土的搅拌过程应当确保振捣密实,不允许出现离析、漏振或过振的情况;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指定工作人员“看模”,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应当在12h内通过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进行覆盖。
4.2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在地下室的防水防渗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水泥,并严格控制其砂石料的含泥量,确保其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同时,应当对砂石料进行取样检测,确定水泥细度、含泥量和级配等参数,保证每一批砂石料的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如果砂石料的性能参数无法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必须禁止其流入至施工的每个环节。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砂石含量必须小于等于3%,并且其形态不能够呈块状,砂石料的最大粒径必须小于40mm,砂石料的含泥量必须小于等于1%,必须满足以上要求的砂石料,才能确保混凝土的配比原料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4.3工程防水防渗处理
一是防水施工缝处理:在地下室的防水防渗施工过程中,施工缝防水防渗处理和冷焊是相对薄弱的部分。技术人员应当对施工图纸进行分析,确定施工缝和后浇带的施工方式,新旧混凝土在进行解封时,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24h进行,并通过高压清水对施工缝进行处理,保证新旧混凝土具有具备良好的连接状态;二是管道穿墙处理:在对地下室管道穿墙部位进行施工时,应当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套管预埋,并且穿墙管与内墙角等的距离应当大于250mm,管道之间的距离应当大于300mm。如果采用较多穿墙管线,应当将穿墙盒的封口钢板与墙体的预埋角钢焊实,并将密封材料或者细石混凝土浇筑至钢板的浇筑孔内。
5结论
渗漏现象是目前地下室常见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而且会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因此,必须必须采用防水防渗技术对地下室进行施工。本文首先分析常见的地下室渗漏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水防渗技术措施,提高地下室的施工质量。在对地下室进行防水防渗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对施工缝和变形开展科学合理的处理,进而保证地下室的正常使用,避免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华贵海.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及裂缝处理方法[J].城乡建设,2010(30).
[2] 黄学勤.地下室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4(5).
[3] 蔡东.试论地下室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3):58-58.
[4] 谭德生.工民建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解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5):225-225.
论文作者:徐向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地下室论文; 混凝土论文; 防渗论文; 砂石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材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