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复兴,基于对建筑本土性与时代性的双重追求,中式建筑的现代演绎和中国元素的现代表达成为建筑师造型和空间创新的灵感源泉。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简化抽象及精炼提取,运用现代手法再定义、再设计,现代中式建筑形成了多种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空间与形象。本文就现代建筑空间中中式元素的传承与应用予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建筑师对中式建筑的理解和创作打开新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建筑空间;中式元素;传承;应用
经济发展,时代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精神文化需求随之日益增长。随着民族文化复兴的态度日益强烈,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期待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土文化荣誉感日渐增强,带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再度辉煌。基于建筑兼具本土性与时代性的追求,中式建筑的现代演绎、中国元素的现代表达成为建筑师建筑造型和空间创新的灵感源泉。
1中式建筑元素背景
1.1环境
中国传统建筑素来讲究“天人合一”,即建筑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建筑选址到设计、建造,全方面考虑建筑与周边自然气候、水文环境、动植物分布的协调统一。建筑融入环境,与地域气候、当地材料产生关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建筑更像是风景的一部分,而非特立独行的庞然大物。
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一起独特的空间特质和整体布局成为建筑师研究的重点对象。以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例,从整体布局到疏密有致的建筑空间,延续了中国园林的整体特色,再加上建筑风格的本土化处理,使之与相邻的拙政园和忠王府融为一体,多片建筑群相互延伸,浑然一体。融入了原生态环境,同时几何化的建筑表达,兼具时代感。
1.2建筑色彩
中国建筑色彩与地域有着浓郁的关系。传统的民居以较为朴素的颜色为代表,即粉墙黛瓦。素颜色色调如同中国水墨画,淡丽清雅,诗意油然而生。例如在北京的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建筑色调采用的是墙面白色抹灰、灰砖线脚,主体色调为灰白色,而在室内,装饰材料多选用竹、木,与墙面的灰白色相呼应,突出了其整体的民族色彩。住宅中中式建筑的代表作万科第五园更是纯粹的将颜色简化为黑白灰三种,黑顶、白墙、灰基座,抽象化的中式色彩如同吴冠中的画,寥寥几笔便将中国已经表达的淋漓尽致。
1.3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空间设计上也讲究统一协调。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着重与空间的在空间的多层面组织,层层叠进,含蓄内敛。在空间的设计上,常见的手法有“步移景异”、“仰视与俯视”、“对景”、“欲扬先抑”以及“藏露有致”等,建筑空间张弛有度,讲究层次感和空间对比。
空间多层次演绎体现在空间的层层相套,依靠建筑墙体、桥梁、假山、植物等,通过独特的建筑布局,实现空间的开合有度。与之相对应的室内空间同样依靠隔扇、屏风、帷幕等陈设,实现室内空间的多层次布局。内外融合的空间特色是中国传统庭院、建筑布局所追求的。
1.4建筑装饰
在建筑装饰物的方面,主要是体现在建筑物内部的饰物的摆设上。例如杭州黄龙饭店中,建筑风格整体古朴大方,素雅的墙砖透射出中式建筑的厚重亲和。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在借鉴中国园林布局的基础上,利用中国传统的饰物予以装饰,通过灯具、洁具、屏风、楼梯等饰物的设计和摆放,分隔空间,在使得建筑不仅形象充满了江南韵味,建筑内部空间也统一在中式氛围中。
2中式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中的运用
2.1园林空间的提炼与运用
园林的整体规划布局被视为中式建筑的代表。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不管是江南庭院还是北方四合院,都追求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空间的舒适和安全,建筑与景观设计浑然一体,和谐共融。现代建筑传承传统文化的空间规划,主要体现在视觉的丰富性上,通过庭院围合、空间层进、回转错落等形式营造曲径通幽的空间效果。
园林的整体规划布局的现代演绎主要体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上。通过对中式园林空间手法的提炼,沿用其空间特色,进行建筑布局。实现园区多层次空间组合的需求,前庭后院的相互渗透使建筑空间趣意盎然,同时满足各个空间私密性、开放性的组合。
2.2建筑色彩与材质的提炼与运用
建筑色彩的整体控制对建筑形象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力。目前大部分新中式风格沿用的均是柔和的中性色彩,优雅温馨、自然脱俗,与中式建筑的传统风韵和现代舒适感相契合。暖色调在局部画龙点睛,调和中性色彩的阴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青石、灰砖、石墙等中国民居的材质语言符号结合建筑体块以全新的方式融入到现代建筑中。现代建筑玻璃和钢材的运用在色调上契合中国传统建筑的青石、灰砖等,通过保持色调的统一延续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2.3中式元素的提炼与运用
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经过漫长的积淀和凝练,到现代已逐步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图形和纹样,例如书法、印章篆刻、传统图腾、几何纹样等,这些传统元素往往具有极强的象征内涵。中式建筑同样具有花格窗、木格栅、马头墙、深灰色压顶、坡屋顶、牌坊等极具特色的建筑元素。对这些建筑元素予以抽象提炼,进行再创作,是建筑具有中式特色的一条设计思路。
例如建筑入口的设计,中式传统建筑强化入口空间层次,体现住宅归属感,在现代中式建筑中,通过入口庭院和大门的设计,使得建筑入口空间充满了中式意趣。中式屋顶具有很强的识别性,现在中式住宅中,设计师通过简化传统屋顶繁琐的装饰,采用现代手段和建筑材料进行再设计,能较好的表达中式建筑韵味。图腾与格栅一般运用于门窗的再设计,通过传统的中式图案融入,建筑构件可读性增强,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感。
3运用传统中式元素的建筑案例
3.1世博中国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作为主办方,中国国家馆对中式元素的整体运用代表了近年来建筑对中国元素探讨的一种思路。
中国馆的主题是“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建筑设计呼应主题,既强调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同时又融入中国建筑特色。中国馆造型灵感源自斗拱,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美学和结构上有其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中国建筑文化特色的红色“斗冠”造型,国家馆和地区馆的室外设计中,墙面上覆以“叠篆文字”,以水平方式展开,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斗冠”的造型,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突显了中式元素的美感,同时又体现现代的结构力学。
3.2苏州博物馆新馆
前文中多次提到苏州博物馆在建造中运用到的中式元素。在对室外的整体设计上,墙体与小庭院合围成非对称性建筑群,整体布局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新馆的设计上,设计师采用现代建筑中常用的几何形坡顶以突显江南传统的特色,使得现代化的建筑材料构架于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之上,与建筑群整体传统而又现代的整体气质相一致。
在新馆的建设中,通过巧妙布置院落中的池塘、片石假山、小桥、凉亭以及竹林等,在整体仍是中国风格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材料对其进行打造,既彰显了现代特色,又不失古典园林的自然韵味。
3.3泰州中学新校区
泰州中学新校区的设计基于对泰州文化及泰州中学的历史的分析研究,参照了泰州传统的“学堂书院”空间布局,以一种淡雅清新的书香氛围,体现校区的文化积淀和地域特色。建筑规划体现现代校园空间特征,以传统院落为空间结构的基本组织元素,以轴线统领整个空间格局,设置多处视觉焦点,层层相套、开合有度,显示出外儒内道的精神内涵。
主体建筑以浅灰色石材为主,体现粉墙黛瓦之“粉墙”,深灰色钢材与玻璃的结合,与大墙面的石材形成鲜明对比,建筑体块整体大虚大实,极具现代感。简练低调的色彩运用渲染了淳朴浓郁的书香气息。格栅、花窗、条窗等提炼自传统建筑的立面元素,使得整个建筑的中国味儿更浓郁。建筑造型以现代手法传达传统意蕴,表达了校园的地域性和时代感。
4小结
近年来,人们比较注重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民族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传统中式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创新,既是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可,也是建筑师创作设计的灵感之源。中国传统元素的融入,为现代建筑空间注入了文化属性,使其有了文化层次的可读性,兼具时代性、地域感,展现了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孙艳君.多元化设计体系下中式风格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方向[J].艺术教育,2015,01:224-225.
[2]王小同.浅谈中式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商业,2015,05:264-265.
[3]杨波.重塑中国设计形象——中式风格空间设计[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5,06:47-49.
[4]吴伟鹏.刍议中式传统元素在现代会所设计中的应用——以哈尔滨某会所设计为例[J].工业设计,2015,04:77-79.
[5]邓进婷.古今融合式中式园林设计探讨[J].科技风,2014年6期.
论文作者:刘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建筑论文; 空间论文; 元素论文; 中国论文; 传统论文; 中国传统论文; 特色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