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二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对针灸配合耳穴揿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于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5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针灸配合耳穴揿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7(96.61)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42(71.18)例,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结论:将针灸配合耳穴揿针应用于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治疗当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针灸;耳穴揿针;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多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人民睡眠质量出现下降的情况,情况严重的患者则发生失眠的情况[1]。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习惯也开始逐渐的转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则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脾胃虚弱的情况,从而导致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发生逐渐增加[2]。失眠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够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导致患者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等,需要及时给予患者良好的治疗。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失眠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1例和28例,年龄范围是29岁——68岁,平均(43.4±4.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4例和25例,年龄范围是31岁——71岁,平均(44.7±3.6)岁。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基本资料P均<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分被采用常规治疗和针灸配合耳穴揿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如下:
1.2.1常规治疗
给予患者每日睡前口服艾司唑仑,每日1次,每次1mg。
1.2.2针灸配合耳穴揿针治疗
取患者神门、百会、内关、神庭、安眠、三阴交、脾俞、心俞、足三里等穴位,首先进行常规消毒,之后对患者的脾俞穴采用直刺法进行针灸,对心俞穴采用斜刺法进行针灸,其他诸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进行针灸,每日为患者针灸治疗一次,每次治疗留针40分钟;准备0.22mm×1.5mm的掀针为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探棒对患者的神门、交感、心、肾、肝、垂前、皮质、耳背心进行按压,选择最敏感点将掀针埋于此并给予1.5min的按压,所导致的麻木、酸胀、灼热等不适感均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限,患者应每日睡前30min 进行按压一次,左右耳每日交替进行,连续治疗至少5次。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夜间睡眠时间正常或是能够超过6小时、睡醒后精神状态良好为痊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夜间睡眠时间延长3小时及以上、睡醒后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为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夜间睡眠时间延长1——3小时、睡醒后精神状态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睡眠质量判定标准: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为依据,患者得分越低,即睡眠治疗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治疗效果属于计数资料,应采用例(n)、率(%)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X2)进行检验,睡眠质量属于计量资料,应通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并采用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由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7(96.61)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42(71.18)例,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3.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症被称为“目不瞑”或是“不寐”,主要的发生原因为患者出现心脾亏损、心肾不交、心胆虚怯、肝阳上扰、胃气不和等情况,以上情况逐渐加重,就能够导致患者发生心脾两虚型失眠症[4]。患者发生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以后,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会逐渐降低,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短暂的失忆情况,对患者日间的正常活动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必须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5]。采用中医的疗法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主要应该为患者调节胃气和补益心脾,使患者机体内能够达到阴阳平衡,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6]。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的则是针灸配合耳穴揿针治疗,针灸是中医中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次研究索取的神门,内关、足三里等穴位经过针灸以后,均能够起到调和阴阳和养心安神的作用,使患者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入睡状态;而耳贴压穴采用的原理是对患者耳部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进行持续的刺激,对原有的病理性的传入冲动进行阻滞,并对良性的传入冲动起到促进作用,抑制患者的病理兴奋灶,使患者的生理状态能够得到正常的调节。
根据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7(96.61)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42(71.18)例,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
综上我们认为,将针灸配合耳穴揿针应用于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治疗当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梁虹,杨丽燕.揿针结合耳穴对原发性失眠近期和远期疗效的临床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5):39-41.
[2]常晶莹,韩思龙.针灸配合耳穴揿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分析[C].2016:79-79.
[3]陈盼碧,崔瑾,王兴桂等.全国名老中医路绍祖耳穴揿针治疗失眠验案举隅[J].光明中医,2015,(3):601-602.
[4]刘娜,张子丽.耳穴揿针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1):907-910.
[5]程维芬,何明,鄢路洲等.揿针耳穴埋针治疗颈型失眠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7,26(3):30-31.
[6]梁肖媚.耳穴揿针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6):719-722.
论文作者:谈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患者论文; 耳穴论文; 失眠症论文; 针灸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两组论文; 睡眠质量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