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臧丹虹

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臧丹虹

南岔林业局职工医院 黑龙江伊春市 153100

【摘 要】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只患者只服用埃索美拉唑。结果:实验组显效2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反流性食管炎

流性食管炎简称RE,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及(或)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进行食管内从而引发食管内黏膜溃疡、炎症、糜烂以及纤维化等系列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的一种,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烧心、反酸、吞咽困难等,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旨在研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月~2015年7月间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患者45名,女性患者35名,年龄最小 22 岁,最大 73 岁,平均年龄(44.68±6.67)岁,病程为1~7年。临床表现:反流症状、餐后易出现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反酸嗳气、饱胀感、上腹痛、吞咽困难等。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并排除癌症、消化性溃疡等其他疾病,诊断治疗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表现以及病情程度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前均未使用质子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

1.2方法

治疗前4周内均未服用过抑酸剂及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实验组使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早晨空腹服用,莫沙比利5mg,每日3次,餐半小时服用;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2次/d,口服。两组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黏膜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本研究的相关人员对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病例进行具体分析,为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22.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卡方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1.4疗效判定

根据症状判断:将临床症状中的烧灼感、反酸、胸骨后疼痛作为判定指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偶见症状;无效:症状无变化或症状加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胃镜下黏膜愈合情况判断:痊愈:胃镜下无异常;显效:胃镜下黏膜愈合面积≥50%,但未完全愈合;有效:胃镜下破损黏膜面积有明显缩小但改善范围<50%;无效:胃镜下病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9.6%。在胃镜下检查两组患者的痊愈、显效、有效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但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要好于对照组,分别为84.0%和6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腹泻)和头痛等,症状都很轻微,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腹痛,1例伴有唇舌干燥;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眩晕,无需中断用药,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归属为胃酸相关性疾病,目前的临床治疗以抑酸和促进胃动力加速胃排空为主,达到减低反流物的酸度和反流量的目的,减少食管的损害。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人肝微粒体的研究显示,奥美拉唑的光学异构体在转化成主要的代谢产物为埃索美拉唑砜和5-羟-5-O-去甲基埃索美拉唑,两种异构体的代谢主要由两种肝细胞色素P450异构体即CYP2C19和CYP3A4介导,但两种异构体的代谢率不同。CYP3A4对埃索美拉唑代谢程度大于R-异构体,而CYP2C19对埃索美拉唑的代谢程度小于R-异构体。埃索美拉唑(S-异构体)的固有清除率约比R-异构体低3倍,这主要是因为埃索美拉唑由CYP2C19转化成5-羟代谢物的固有清除率显著低于R-异构体。埃索美拉唑的抑酸作用持久,可持续24h,每日口服两次可有效地将胃内的酸度水平下降至无损伤水平。大量研究已证实,质子泵抑制剂在抑制24h胃酸分泌、减少食管酸暴露、缓解反流症状及愈合损伤黏膜方面均明显优于H2受体拮抗剂,因而广泛应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埃索美拉唑具有良好的抑酸作用,但无促进胃动力作用。莫沙必利则为苯甲酰胺结构的新型胃肠动力药,是5-羟色胺的受体激动剂,可以选择性的激动消化道黏膜组织下神经丛的5-HT4受体,主要通过兴奋肌间神经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增强平滑肌的收缩力,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张力,与大脑突触膜上的多巴胺D2、5-HT1、5-HT2受体无亲合力,故无该类受体阻滞所引起的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并且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增强食管的蠕动,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增进胃窦、幽门和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全方位地防止了胃内容物反流。

综合以上,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协同治疗作用,临床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胃镜下黏膜愈合情况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中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涛.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7(14):70.

[2]梁凯.联用康复新液、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0):151-152.

[3]余慧敏.莫沙必利与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联用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3,35(9):1325-1326.

论文作者:臧丹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臧丹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