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项复杂、艰辛的创造性事业。但是,只要在实践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成果的取得将是毫无疑义的。
一、坚持唯物辩证法,正视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
改革开放17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繁荣进步,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使两个文明建设得以协调发展。然而,一分为二地看,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例如,一些乡镇和农村卫生条件较差、乡镇卫生院病房简陋,医疗设施落后,医务人员素质不高;农村文化生活枯燥,有的乡镇长年看不上电影、一些村没有文体活动室和图书室;有的乡村学校长年在危房中上课,教学条件亟待改善;农村中赌博、迷信现象还严重地存在,封建的宗族势力在死灰复燃;人们科技意识还十分薄弱,“科教兴农”的战略还未真正落到实处;社会治安不尽人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保障体系亟待建立,人们的思想、信念有所弱化;“权钱交易”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仍然存在等。总之,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相比,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滞后。
二、坚持抓主要矛盾,找出精神文明建设上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抓住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和问题的实质。那么,影响和制约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一)主客观互相脱离,指导思想未能适应急剧变化的新形势。改革开放17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客观上要求有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和人员条件作保障。我国现阶段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先进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控体制,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的思想和工作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思想认识却没有及时跟上,没能掌握矛盾转化的时机。在实际工作中多少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因而,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道德滑坡”现象;一些人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剥削阶段的腐朽思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当前在经济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歪门邪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违反法纪和决策的种种‘对策’,可多了。”“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
(二)急功近利的意识使一些决策者导致两个文明建设失衡。在急功近利意识的驱动下,有些领导者往往只追求眼前的短期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精神文明建设;“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等行为准则已置于脑后;有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等,干出损人利己的勾当,置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国家法律于不顾。
(三)思维的片面性使人们的行为倾斜,从而导致精神文明建设诸方面的失重、错位。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机械地割裂开来,轮流“突出”;也有的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就上去了”。在行动上则表现为重经济、轻思想;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的突飞猛进相比,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滞后,整个社会出现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淡化、道德水平滑坡、组织纪律松弛、原则成为某种交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庸俗化。精神文明的失落,不仅使得一些因有党的富民政策获得了实惠的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某种动摇和怀疑,而且有的败坏了党风民风,损害了党心民心。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理,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从变化了的新形势的实际出发,努力摸索出一条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一)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正确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和源泉,精神文明是发展物质文明的必要条件和保证。今天社会文化、精神领域中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已告诫我们,如果继续对精神文明建设掉以轻心,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我们必须急起直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与迅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建设保持同步发展。
(二)要转变观念,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舆论环境和思想氛围。“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东西。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抓好观念更新,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市场经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出发,采用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和传媒手段帮助干部、群众树立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敢于竞争、求强求实的观念;培养干部群众的公平竞争意识、勤劳致富意识、知识信息意识、尊重人才意识、质量信誉意识、长远效益意识等,促使人们改变某些落后的旧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形成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舆论环境和思想氛围。
(三)继续加强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系,并为大家所遵循。对人们在市场内外的道德行为提出新的要求,形成新的道德规范体系,再通过舆论导向和科学管理,付诸市场经济运行的实际中去。
(四)培养各级各类市场经济人才是目前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我们不仅要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人才,还要培养能为市场经济运行服务的决策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五)坚持加强法制和纪律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在市场经济中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强化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六)领导干部当好表率,狠抓落实,切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证明,党风和干部作风的好坏,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不变”:即时代变了,党的领导作用不变;任务变了,党的宗旨不变;环境变了,党员的本色不变。抓落实要领导抓。一个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如何,与那个地方党政领导是否得力、尽力有密切关系。要建立健全各种运行机制,这是实现领导抓落实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各种工作运行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