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思考论文_杨念念

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思考论文_杨念念

河南省永城市审计局 河南永城 476600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对政府审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推进审计全覆盖进程成为提高我国审计水平、完善审计监督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全覆盖

一、审计全覆盖内涵

“全覆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审计对象:审计全覆盖政策所涉及的审计对象主要包括公共资产、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三个方面。对涉及以上三项资产进行经营管理的各级单位如国有企业、行政单位中的组织、个人进行全覆盖审计。

2、审计过程:审计全覆盖执行涉及我国各级政府、行政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等相关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公共资产、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各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从而达到审计过程的全覆盖。

3、审计方式:实施审计全覆盖,导致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量增大,单纯地采用以往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全覆盖工作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审计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革新审计管理方式,采用“多层次”的审计方式。

二、实现审计全覆盖面临的瓶颈

1、对审计全覆盖的内涵理解不透彻

一是审计对象全覆盖。审计全覆盖的对象不仅包括对本级各部门及下级政府、事业组织、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及金融机构的审计,还应延伸到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管理、分配和使用的部门、单位和人员。

二是审计内容全覆盖。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扩展到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民生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现实中部分地方忽视了对土地、矿藏、水域、森林等国有自然资源和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国有无形资产的审计,没有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

三是审计深度和频度。不仅要审计账册上记录的数据是否可靠,更需要审计人员能够通过挖掘数据,反映出本质的内容。同理即使审计对象覆盖的很广、审计内容很全面、审计深度也足够说明问题,但十年审一次,和每年必审的频度相比较,显然是后者更有威慑力,审计结果也更有说服力。

2、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不够科学严谨

根据现有的审计资源,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覆盖面,是确保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但现实中审计项目计划的制订不够科学严谨。一是缺乏全局性的长期规划,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出现多头立项,或项目互不衔接,导致对区域内审计对象的监督频率差异较大;二是对区域审计对象底数不清,未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的审计对象数据库。

三、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审计全覆盖措施

1、借力内审推进审计全覆盖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重要一环,有效利用好内部审计的力量是实现基层审计全覆盖的重要抓手。一是做好调查,摸清总体情况。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入库登记;二是选择重点,做好宣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选择下属单位多、资金量大以及内审工作开展较好的部门,加大审计普法的宣传力度。利用项目空闲时间,安排局班子成员主动对走访,将平日收集整理的审计案例故事与该单位的部门领导沟通,为其答疑解惑,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此外还可以赠阅一些审计类报刊杂志,提升单位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认知,获得对审计工作的支持;三是加强人员交流,提升素质。在取得该部门领导的支持后,加强与该单位内审同志的互动交流工作。安排经验丰富的同志主动送经验上门,实行一对一帮扶,与内审人员结成对子,相互学习,形成良性互动,提升双方素质;四是强化项目联动,从项目和人员方面强化合作,利用内审力量扩展审计覆盖面。从项目来说就是对入库单位开展审计时与其内审部门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沟通,要求其配合审计工作将未涉及的下属单位和资金列入项目计划,同步开展内审工作,利用内审成果,实现审计工作的全覆盖。从人员来说就是在审计力量不足时,可以根据需要吸收内审人员作为审计组成员,帮助审计组实现审计内容的查深查透。

2、利用审计成果推进审计全覆盖

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中有时面临被审计的单位业务简单,涉及资金量过小,亦或是被审计单位下属机构多,资金涉及面广,内审工作均未开展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是难以借助内审力量来实现审计全覆盖。如果对这些下属单位履行正常审计程序,又可能会由于资金、规模小而浪费审计资源,但置之不理,将其长期游离于监督之外又是显然不行。针对以上情况,基层审计机关可以对审计成果加以利用,解决上述难题,实现审计全覆盖。一是将审计中发现的普通性、突出性问题以审计要情、专报形式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利用同级审报告向人大反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在全行政区划内对相同类似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整改;二是将审计结果向主管部门抄送报告,并发出在其全系统开展自查自纠的建议函。举一反三,通过对全系统开展自查自纠,促进该部门整个系统内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

在对外利用好审计成果的同时,基层审计部门还应当对内利用好审计成果,即做好审计成果总结工作。通过总结,向全局审计人员介绍审计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方法和审计过程中的经验得失,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全体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的使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取得的好的成绩可以积极推选优秀审计项目参选,对好的经验总结可以撰写成文章向媒体推荐,进而提升审计人员职业自豪感,激发审计人员学习热情,也为实现基层审计全覆盖提供人力保障。

3、信息化手段推进审计全覆盖

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是实现基层审计全覆盖的科学途径。一是完善计算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选派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等相关培训,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保障。二是创新方式方法。针对基层审计队伍中部分年龄大、对计算机运用存在畏难情绪的老同志运用计算机的情况,创新人员能力提升方式。成立信息化运用小组,由每个股室抽调1~2懂计算机的年轻人专门负责该股室的信息化工作。年初根据年度项目计划安排,由信息化运用小组成员统一采集相关电子数据分发给各审计组,以新代老提升信息化运用。三是加强自我培训。定期召开全局性审计信息化建设座谈会和业务培训会,通过课件结合审计实例讲解和培训,探讨解决审计以及信息化应用中的思路和措施,共享运用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做法。四是搭建联网审计平台。对接了财政、国土、环保等部门的电子数据,在数据平台增加了各部门间的互动文件传输功能,提升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时间。五是要进一步发挥现代办公手段,通过科技的运用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审计效率。

结束语

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就如何推进审计全覆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笔者以一名基层审计工作者的角度,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基层审计机关如何更好推进审计全覆盖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付忠伟,黄翠竹,张百平,马丽娟.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机制探析[J].审计研究,2015(03).

[2]严畅.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初步探讨[J].审计月刊,2014(03).

论文作者:杨念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思考论文_杨念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