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期刊编辑论坛发展的思考_科技论文

关于科技期刊编辑论坛发展的思考_科技论文

编辑论坛 科技期刊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辑论文,科技期刊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社会对科技期刊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刊物取得可喜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要求科技期刊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提高经济效益。所以,科技期刊为求改革中发展,必须积极地面向市场,在市场经济洪流中拼搏,在优胜劣汰环境中竞争。现把思考问题提出来,希望同行们帮助和指正。

1、刊物的经费问题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部分科技期刊不是“吃皇粮”就是“拿救济”,不愁办刊经费困难问题。现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除了极少数“稳住”、“保护”的刊物得到一些财政拨款外,其余的刊物都得自谋出路,自找办刊经费。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科技刊物的经济来源大体有两种形式,一是输血型经济,二是造血型经济。

1.1 输血型经济来源

输血型的经济来源是不稳定的经济收入,是靠不住的,它是为了生存而“输血”的。目前,许多刊物采取联合办刊,寻找赞助单位,除了主办单位外,增加许多参办、协办、合办单位。主办单位出力出人,协办单位出名出钱,这种经济来源是可以起死回生,但刊物最终还得靠自身的健康发展,老是依靠输血,依靠有钱单位施舍过日子,可以想像这种日子过得并不潇洒,总觉得有点受牵制。

1.2 造血型经济来源

造血型经济来源是依靠刊物自身的经营得来的,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是从商品市场中换取来的,是刊物发展的经济台柱。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广告收入

科技期刊作广告有它特殊的优越性和吸引力。刊物刊登广告有个“良性循环”的效应。刊物发行量越多,企业越愿意在这种刊物上登广告;广告越多的刊物,企业也越愿意在它上面登广告,这就叫排队的轰动效应。越是有人排队的货摊前队伍就越排越长!从顾客的心理分析,认为那么多人争着买的商品一定是好商品,肯定不会吃亏。总之,广告是以捕获顾客的心理为目的,广告的收入是科技刊物的主要经济收入,要重视它,大力发展它。

1.2.2 发行费与发表费收入

科技刊物同行中科普刊物的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一般每期都是以万份为计算单位,专业性的科技刊物每期能发行5000份就可以保住成本了。但是,对科技刊物来说,特别是地方性科技刊物的订户要突破5000份,谈何容易!因此,科技刊物要靠发行量来增加收入,难度比较大。近来,时兴征收发表费,这是不可忽视的收入。

1994年5月6日国家科委办公厅与新闻出版署联合答复,同意科技期刊收取发表费的作法。众所周知,科技期刊是科研事业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科研课题从立项起就要查找以科技期刊为主的科技文献,项目完成后,其研究成果在科技期刊上发表是被社会承认的主要手段。每个科研课题都有经费来源,课题的咨询、成果的鉴定等都是课题经费允许的合理开支。收取发表费,从科技管理的角度上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当然在收取发表费的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不顾期刊的质量,有奶便是娘,给钱就发表,一味追求经济收入,必然使期刊的质量下降,其结果害人又害己,读者不爱看,订户不再订,发行量必降无疑。

所以说,收取发表费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和发行量,只有这样刊物才会质量提高,效益增加。

1.2.3 开展有效经营活动

有文章介绍,科技期刊要多种经营,期刊编辑部要变编辑型为经营型。他们比喻编辑与经营为期刊的两翼,欲使期刊在市场经济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必须双翼齐飞。

笔者认为,编辑部在经济财力的累积过程中,首先应该开展有效的经营活动。例如,根据编辑部的实力开展专项咨询服务,编写实用性的科技专题资料,编印增刊或汇编等,组织受欢迎的专业会议,举办热门的业务培训班等都是创收的手段,有效益的活动。

装备比较现代化的编辑部要充分发挥人才和仪器的优势,开展照排、加工及印刷等一条龙服务。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可以挖掘两天休息日的潜力,改善编辑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编辑部又可以积累经济财力为起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科技期刊发展的设想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必然随着经济发展一浪一浪推向前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形势为科技期刊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如何使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发展,脱颖而出,试论如下。

2.1 科技期刊的旧体制必须改革

目前,多数科技期刊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转过来的,原来的编辑部是依附在某个主办单位里的,经济上吃“皇粮”,人力上靠“分配”,工作上爬“格子”。如今,科技期刊要“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编辑部还是依附在某个主办单位里的陈旧局面还没有完全排脱。不改革这种体制,老面孔改变不了。因挂靠单位自身经济压力大,自顾不暇,总觉得办刊是一种额外负担,认为期刊非但没给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花钱办刊,还要养活办刊人员,划不来。故此,编辑人员在该单位里就有点后娘养的感觉,处处事事都低一等,这种跟不上时代的体制一定要改革。

笔者认为,科技期刊编辑部在主管单位的领导下,明确办刊宗旨和报导范围之后,编辑部逐步改制为刊社,主编为法人代表,不再寄人篱下。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独立自主的编辑部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刊物越办越红火;如果编辑部还是老样子,仍然挂靠在某个单位,结果刊物办得像老牛拉破车一样,不死不活拖着走。总之,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2 国家的优惠政策要落实

科技期刊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在我国还属于幼年时期,其竞争力是微弱的。只要我们把握住国家给予科技期刊的各项优惠政策,科技期刊定会茁壮成长的。

《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宣传文化事业的通知[国税发(1993)59号]》中,决定进一步给予科技期刊税收优惠,免收科技期刊的营业税和增值税,这是科技期刊适应市场经济的好政策。1994年12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继续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财税优惠政策的规定》的通知,附件第三条实行对科技期刊先征税后退税的办法。这些优惠政策,都是当前科技期刊增强经济实力的保护伞。

1988年,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发了《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中规定,期刊社有经营广告、举办咨询服务、技术交流活动、培训活动及有关经济实体等的经营权,这些政策都是为科技期刊的生存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编辑部创收活动拓宽了经济舞台。

科技期刊要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这是国家对科技期刊最直接最具体的投入和爱护,希望各级领导能够坚决贯彻执行。

2.3 编辑部的努力方向

上述许多科技期刊客观上的有利因素,主观上编辑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3.1 期刊经营市场化

科技期刊作为一种商品的属性,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期刊由用户来择优选取自由订阅,价廉物美的科技期刊自然会赢得订户,发行量不断上升,占有科技期刊市场一席之地。相反,质量低水份大的期刊必然订户越来越少,最终办不下去。所以,期刊编辑人员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抓住市场,搞好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同时,在编辑部内部也必须进行指标考核,有机竞争,多方位激发编辑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把编辑人员的切身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益挂钩起来,实行多劳多得分配制度。

2.3.2 把握期刊质量关

提高期刊质量是办刊者的永恒主题。期刊质量是人们评价期刊优劣的依据,是期刊的生命。提高期刊质量,首先必须围绕用户需求为中心进行适用性文章的搜集、整理、编辑和加工。其次要有广泛实用性科技文章的信息源,大量地搜集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信息,去伪存真,除粗留精,根据市场的行情挑选出最受市场欢迎的最有适用价值的行业科技进行编辑出版。再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强化编辑队伍,提高编辑人员素质,“引进来送出去”加强科技文章的评审,严格把好质量关,认真加工,美化印刷,包装产品。此外,编辑人员应认识到“作嫁衣裳”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要肯定自我价值,勇于向社会推销自己,相信全社会对编辑辛勤的劳动会有公正的评价。

2.3.3 科技期刊走向世界

市场经济是讲究效益的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也是一种国际间开放的经济。科技期刊进入市场经济就意味着要参与国际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躲也躲不开的,有远见的编辑人员应该放眼世界,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刊物推向国际市场。

世界上发达国家科技期刊的经费来源大体有三个类型,一是投靠财团;二是以刊养刊;三是自办企业。刊物要推向世界,首先要有经济实力,经济是基础,有了基础什么样的高楼大厦都可以平地而起。总之,事在人为,人才是第一重要的,期刊的主编应该是企业型的而不是旧式学者型的人选。主编是一位无私、善学、勤奋、大胆的人才能把他主办的科技期刊引向高层次,走向世界。

3 小结

科技期刊是知识的载体,信息的媒介,它涉及到商品经济学、科学学、人文学和关系学等学科,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科技期刊要发展必须很好地抓住机遇,发挥特色,在深化改革、转化机制的过程中,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地向前推进,发展为经济实体,走向世界。*

标签:;  ;  ;  ;  

关于科技期刊编辑论坛发展的思考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