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镇痛护理成效观察论文_廖晓燕

(福建将乐县总医院 肛肠科 353300)

摘要:目的 分析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镇痛的效果影响。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94例入组,根据患者的入院床号分组。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安排耳穴埋豆。对比特特控制指标以及疼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疼痛发生次数、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术后第3日-5日切口慢性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障碍、排便障碍、心动过速、抗拒换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豆有助于提升肛肠病术后镇痛护理效果,从而降低疼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肛肠疾病;镇痛;耳穴埋豆;护理

肛肠疾病并不少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痔疮等疾病存在生理学基础,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发病可能,现代人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坐位工作者明显增多,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肛肠疾病发生率、就诊率显著上升[1]。手术是治疗肛肠疾病的重要方法,以切开挂线引流、环切为主,肛肠术后疼痛非常明显,疼痛的危害较大,与切口愈合不良、麻醉不良反应、认知精神障碍、心血管事件、睡眠障碍等并发症有关,重视术后24h活动性疼痛的评估,指导疼痛的管理,对于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意义[2-3]。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较多,耳穴埋豆是一种常用的镇痛方法,操作简单、节省人力资源,本次研究尝试采用对比分析,以2016年2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94例入组,评价耳穴埋豆的镇痛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2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肛肠疾病择期手术患者;②认知精神正常;③年龄18~60岁;④手术主刀与换药为同一组对象;⑤局部浸润麻醉;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⑦无肛门手术史;⑧肛门形态正常;⑨耳部外形正常;⑩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研究;②年龄≤18岁,或≥60岁;③过敏体质;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⑥合并其他严重的原发病,其他可能导致疼痛疾病,如疱疹;⑦耳部炎症、溃疡等不宜进行耳穴埋豆。退出标准:①误漏诊;②并发认知精神障碍。入选对象94例,根据患者的入院床号分组。对照组47例,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47.3±5.6)岁。混合痔36例,肛周脓肿11例。观察组47例,其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47.0±5.9)岁。混合痔34例,肛周脓肿13例。肛周脓肿采用一次性根治手术治疗,混合痔采用外切内扎治疗。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疾病以及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常规换药,安排中药祛毒汤坐浴,莱菔子敷贴神厥穴预防尿潴留,按揉主穴支沟穴、大肠腧预防便秘,加强体位管理,预防切口机械性损伤。针对疼痛,主要采用阶梯镇痛,主要采取手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氯诺西康8mg或双氯芬酸利多卡因75mg,术后每天上午滴注高乌甲素,8mg,持续2日。每日便后换药时双氯芬酸钠栓1粒,直肠给药,此后住院期间达到3分以上可以用药,无法耐受,继续肌肉注射氯诺西康8mg或双氯芬酸利多卡因75mg,将疼痛控制在3分以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埋豆,耳穴肛门、直肠、神门、皮质下,将中药王不留行籽按压贴在选择的耳穴上,教会患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每穴30~50次,双耳交替进行,强度以耐受为宜,以出现酸、麻、酸、热等为准。

1.3 观察指标

术后4日到出院前急性疼痛发生次数,术后第3日、第4日、第5日切口慢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水平、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慢性VAS评分由患者评价,分别在晨起、午间、晚饭前、入睡前,在疼痛记录单上采用VAS划线法进行疼痛评估。住院期间,疼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如睡眠障碍、尿潴留、排便障碍、心动过速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数学分析,急性疼痛发生次数、切口慢性疼痛VAS评分等采用( ±s)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采用t检验,疼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 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疼痛控制指标

观察组急性疼痛发生次数、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术后第3日-5日切口慢性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控制指标( ±s)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3.讨论

肛肠术后普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中重度疼痛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混合痔外切内扎手术对象,疼痛感极强,故有条件的医院,会在术后进行硬膜外镇痛,特别是术后早期使用静脉滴注镇痛药物[4]。本组对象亦是如此,术后24h内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泵入舒芬太尼+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镇痛,术后每日上午滴注氯诺西康16mg。而在术后第4日开始采用非药物为主的疼痛管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镇痛,当疼痛持续发作,超过3分无法耐受再考虑用药治疗。但这些疼痛管理方法的效果仍然有待提高,疼痛控制效果个体差异较大,用药率仍然较高,对照组第4日到出院前口服镇痛药物次数达到(3.9±1.0)次,次数在1-6次之间,慢性疼痛也达到2.3左右,隐痛比较明显,影响患者的睡眠、活动、大小便。与此同时,患者还容易出现急性疼痛,可能引起应激反应。对照组睡眠障碍、排便障碍、心动过速发生率约为25%~30%之间,增强患者的躯体负担,影响患者对手术的感受。

采用耳穴埋豆治疗肛肠术后疼痛,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控制效果明显改善,急性疼痛发生次数下降30%左右,口服镇痛药物下降30%~40%,术后第3-5日术后慢性疼痛下降0.4~0.6分,患者可耐受。对于耳穴干预治疗的价值,许多学者就此进行探讨,多项meta分析显示其在原发性痛经、慢性功能性便秘、失眠的辅助治疗中都有一定的疗效。传统的医学认为,肛周术后疼痛与静脉之血溢俞脉外,稽留在肌肤之间,导致气滞血瘀、脉道不通所致。而耳穴与十二经脉关系密切,是经气输注所在,可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等作用,从而镇痛[5-7]。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耳穴埋豆治疗肛肠手术术后疼痛的疗效机制可能为:①刺激神经元,产生兴奋性突出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通过突出后抑制,降低痛放电作用,进而减轻疼痛反应[8];②能够刺激产生内源性吗啡等神经递质,产生痛欣快感,发挥镇痛作用,耳穴按压产生的刺激作用导致β-内啡肽等具有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释放入血,从而发挥镇痛作用[9];③耳中有丰富的组织结构,包括包括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通过耳廓-丘脑-内脏调节交感神经以及副交感神经等作用,经过脊髓灰质后角、中枢神经内的脑干网络结构,继发疼痛防御机制;④预防神经功能紊乱,改善睡眠质量,间接改善精神状态,降低疼痛敏感性。

耳穴镇痛需要坚持“辩证取穴、对症取穴、对应取穴、经验取穴”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按压适度,预防耳部按压伤;②明确耳部的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按压部位,神门为神经调节点,可能镇痛、止痛,皮质下能抗炎、松弛内脏平滑肌,改善肛门、直肠功能,需要诸穴联合,发挥镇痛作用[10]。

小结:

耳穴埋豆有助于提升肛肠病术后镇痛护理效果,从而降低疼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章梅云,陈国英,冯芳,等.2321例住院患者疼痛控制及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2):762-764.

[2]董海平.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172-173.

[3]尤伟方,王会,郭艺,等.中药坐浴治疗痔疮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02:17-20.

[4]杨进山,刘文庆,齐保聚.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痔手术超前镇痛效果分析[J].北京医学,2015 ,37(1):84-85.

[5]王 翔,肖洪玲,邵芙蓉,等.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Meta分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4):114-115.

[6]杨媛媛,王燕,李文文,等.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疗效的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5):4-8.

[7]吴圆荣,赵若华,俞婷婷,等.耳穴按压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9):1-6.

[8]张梅芳,冯园园,王楚楚,等.中药熏洗结合耳穴埋豆对痔术后病人伤口疼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16):1659-1661.

[9]邸英莲,严斌泓,胡祎.耳穴埋豆在混合痔病人术后早期中重度疼痛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2):1504-1505.

[10]刘燕,曾桂红.耳穴埋豆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8):81-82.

论文作者:廖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4

标签:;  ;  ;  ;  ;  ;  ;  ;  

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镇痛护理成效观察论文_廖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