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疏勒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8442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幅度明显(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加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在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这一问题上效果明显。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应用效果
脑出血是一种急危性的脑科疾病,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一般因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引发,致死致残率较高[1]。脑出血患者的生命健康遭受极大的威胁,需要更为系统、专业的护理干预。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我院2015.3~2016.3期间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均在2015.3~2016.3期间入院的7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
实验组35例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为(57.55±6.25)岁。
对照组35例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为(55.55±6.25)岁。
2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对比差别小(P〉0.05)。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的35例患者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包括指导用药,指导饮食等。
实验组的35例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后,针对该患者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制定过程中,需要参考患者主治医生的建议,并将该临床护理路径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后续实行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对该表格进行总结和修改[2]。(2)每日查房护士长、责任护士应当同时在场,及时掌握该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的护理情况,如果遇见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判定标准:总分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借助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x±s)对结果中2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数据进行表示(T检验)。P<0.05表示2组的上述指标的差别明显。
2 结果
实验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52±1.73)分与对照组患者(11.33±2.11)分相比较,降低幅度十分显著。两组患者对比,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2组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致死致残率较高,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3]。
护理工作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高效、高质、低成本的健康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范围不断扩大,医疗模式也日新月异,临床护理模式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为督促护理人员更加积极的开展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为其制定好整套针对性的医疗护理计划。
临床护理较之常规护理有较大的优势,原因在于:(1)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更深,使得其更加配合院方的治疗,因而治疗效果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2)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在对疾病了解的基础上,更愿意积极的参与到治疗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4]。分析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开展,实验组的35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康复,且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效果显著,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林青.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饮食保健,2016,3(2):47.
[2]张丽娜.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前沿,2016,23(4):71.
[3]战聪颖.综合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5):155-156.
[4]张丽华,张付英,李桂荣.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3(3):367.
论文作者:何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7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实验组论文; 路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模式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