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检验科 山东 寿光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肌钙蛋白I对判断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分为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I级及II级)和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III级及IV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对照组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组和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访3月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肌钙蛋白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高于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组(P<0.0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P<0.05)。结论:通过测定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肌钙蛋白I可以较好的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同时预测出院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关键词】NT-proBNP;肌钙蛋白I;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096-0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社会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造成慢性心力衰竭的人群逐年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后会持续造成心肌功能下降,心肌细胞损伤,同时心肌细胞在重构过程中会出现纤维化病理过程[1]。目前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拟收集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疼痛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肌钙蛋白I测定对判断病人心功能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根据患者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依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将患者分为41例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I级及II级)和22例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III级及IV级)。同时选择我院健康无心脏疾病人群作为对照组。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64岁~85岁,平均年龄75.38±8.34岁;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65岁~87岁,平均年龄76.11±8.25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2.47岁~82岁,平均年龄74.11±6.82岁。三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病史>6个月;无心源性休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狭窄;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实验室指标完整。
1.3 排除标准
近期发生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其他疾病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动脉栓塞者。
1.4 实验室指标测定
所有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后采取空腹静脉血(空腹8~10小时)。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肌钙蛋白I均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仪器为法国梅里埃VIDAS。
1.5 观察指标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对照组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组和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访3月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
1.6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对照组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肌钙蛋白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对照组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肌钙蛋白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同时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组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高于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组(P<0.05)。肌钙蛋白I在临床中主要用于判断心肌梗塞患者病理程度的一种特异性很强的指标,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主要由心室分泌,广泛分别于全身,以心脏中含量最高,有利尿、排钠、降压等生物学活性。造成慢性心力衰竭体内NT-proBNP、肌钙蛋白I增高的机制为(1)右心室负荷增加,室壁张力增高,引起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及机械压迫心肌,体内NT-proBNP含量增加,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水电解质动态平衡[2];(2)冠状动脉急性痉挛,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存活的心肌细胞分泌血浆脑钠肽,释放入血后裂解成NT-proBNP[3];(3)前列环素、一氧化氮减少,造成冠状动脉血供不足,诱发心肌缺血,造成肌钙蛋白I水平增高[4]。此外本文还发现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高水平NT-proBNP、肌钙蛋白I可能预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内会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通过测定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肌钙蛋白I可以较好的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同时预测出院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1]尹其云,张建霞,柳贵蓉.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变化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J].中国当代医药,2018(22):66-69.
[2]潘金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脑钠肽水平与猝死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1):1631-1632.
[3]孙洪.血浆脑钠肽和肌钙蛋白I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03):235-237.
[4]刘尊齐,崔连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与心肌重构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05):437-439.
论文作者:袁飞,许青,骆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蛋白论文; 患者论文; 血浆论文; 心脏论文; 水平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