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对象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呼吸衰竭共计62例患者,经掷硬币法分两组。对照组有29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有33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后组间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PaO2、PaCO2、R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推荐为首选方法。
关键词:呼吸衰竭;诊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呼吸衰竭可分慢性和急性两种,属于患病状态及功能异常表现,患者主要有呼吸困难、神经紊乱、身体水肿和视力下降等表现,若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有效,将会导致严重后果[1]。溺水、电击、中毒和疾病等都可引起呼吸衰竭。该病发病急,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应给予有效、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此文观察对象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呼吸衰竭共计62例患者,分析诊断方法及治疗疗效,以下作具体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呼吸衰竭共计62例患者,经掷硬币法分两组。对照组有29例,采用常规治疗,均龄(53.67±4.34)岁,43-72岁不等,男女分别19例、10例,疾病分类:3例急性重症哮喘,9例慢阻肺急性发作,5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程度:22例Ⅰ型,7例Ⅱ型。研究组有33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均龄(53.52±4.61)岁,43-73岁不等,男女分别21例、12例,疾病分类:3例急性重症哮喘,1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1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程度:25例Ⅰ型,8例Ⅱ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分类、病情程度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 ①两组均有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上升、脉搏不稳定等表现;②给予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等[2];③血气分析结果:47例Ⅰ型,PaO2(氧分压)<60mmHg,PaCO2(二氧化碳分压)无变化;15例Ⅱ型,PaO2<60mmHg,PaCO2>50mmHg[3];④肺功能结果:通气换气功能良好;⑤X线表现:肺间质纤维化、COPD和硅肺等均能清晰显示。
1.3 治疗
1.3.1 对照组 急性者应用阿奇霉素,每日剂量0.5g,连用10d;慢性者应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与美洛西林联合抗感染[4]。
1.3.2 研究组 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模式选择双水平通气,患者摆放仰卧位,带输氧面罩,合理设置参数,Ⅰ型氧流量3-5/分钟,Ⅱ型氧流量5-9/分钟,每日1次,共4d[5]。
治疗后,测定两组PaO2、PaCO2、R(呼吸频率),评估疗效,对比分析。
1.4 疗效标准 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好转:治疗后,患者症状减轻,基本稳定;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好转+有效=治疗总有效率[6]。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平均数表示,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用%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对照组PaO2(61.25±9.26)mmHg,PaCO2(82.17±10.54)mmHg,R(24.55±5.31)次/分钟。研究组PaO2(75.82±10.21)mmHg,PaCO2(71.67±10.18)mmHg,R(21.49±3.06)次/分钟。研究组PaO2、PaCO2、R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t=0.8853,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7例无效,12例好转,10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75.86%(22/29)。研究组2例无效,13例好转,18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93.94%(31/3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χ?=1.075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呼吸衰竭可由肺血管、胸廓、呼吸道和肺组织等疾病引起,急性加重期常出现呼吸急促、脑血管意外、肺梗塞、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等[7]。当前,该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个体生命健康及日常生活。当出现呼吸衰竭后,若诊断治疗不及时,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病情加重,后果严重[8]。诊断时,应结合症状表现,给予血气诊断、肺功能诊断、影像学检查等,综合确诊,避免漏诊。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有重要作用,在病情改善上有极大意义。
我院设对比研究,研究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PaO2、PaCO2、R改善明显,PaO2(75.82±10.21)mmHg,PaCO2(71.67±10.18)mmHg,R(21.49±3.06)次/分钟,而对照组PaO2(61.25±9.26)mmHg,PaCO2(82.17±10.54)mmHg,R(24.55±5.31)次/分钟;治疗总有效率高,两组分别93.94%、75.86%,表明无创正压通气为治疗呼吸衰竭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可推广应用,维护患者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包秀萍.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5):150-151.
[2] 姚宝东.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81-82.
[3] 贺学平.哮喘持续状态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5):4967+4970.
[4] 金敬顺,马红微,张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08):785-786.
[5] 陈东林.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3):131-132.
[6] 孙立新.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5):70.
[7] 肖连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03):77-78.
[8] 古力米热.依明,努尔阿米娜·米吉提.6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疗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136-138.
论文作者:林健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8
标签:呼吸论文; 统计学论文; 正压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病情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