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在教学过程诸要素配置和谐的基础上,依托教师、学生、课程间具有思维含量的对话来实现教学高效的理想课堂形态。它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这种新思想在信息技术课堂的体现是:在重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的基础上,和谐各教学要素,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要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变成以增长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素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把学生被动听讲、“遵规守纪”的课堂气氛转变成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率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信息技术的利用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
二、要具有自学能力、创新精神
正确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师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非常关键。
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解决课堂的枯燥无味,更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不是通过直接讲解让学生掌握,而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在动脑、动口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例题变成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初步的教学中,讲到条件语句IF-THEN-ELSE和SELECT CASE时,可分别用这两个语句编写分段函数,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两个程序,提出问题讨论:1.仔细观察上面两个程序,哪个更为简单?2.这两个条件语句的适用范围?让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讲座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而且促使学生养成了钻研教材的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抽象、概括、比较和求异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悬念法,在开课前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才能解决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比喻法,对于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此种方法,例如打开文件夹的讲授上,可事先在预订的文件夹内放一些小的游戏程序,将打开文件夹的过程比成挖宝藏,学生如果正确操作,就可“挖”到“宝藏”——小游戏程序,这样可将枯燥的教学变得吸引人;成果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竞赛法,让获胜的学生上台演示或介绍自己获胜的原因……但这种种的方法需要老师具有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本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并灵活运用好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三、要灵活施教,彰显效益
灵活施教,对教师个人而言涉及到一个人的所有教学基本功,包括交流能力、控制能力、学术能力以及其他诸多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信息技术课堂的驾驭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对课堂中不断发生的变数进行有效调控才能快速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
例如VB程序设计中的算法与程序讲授,最初设计时多数教师都会在教学进程中遇到麻烦。原本很简单,一些基本的思想,即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和针对计算机特点进行算法设计,以及分支、循环的概念、特征与应用范围,这些看似很一般的问题,学习起来也好像并不困难,但是一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就发生了混乱,做出的分析与程序错误五花八门。为此,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进展程度和问题动向,及时在某些环节中通过典型演示、小组讨论、探究推导、分层要求等变通方式进行活动,避免盲目赶齐等方式让学生无奈、无助直至放弃。因此,要时刻注意分解、整合、灵活驾驭各类教学方法。例如,同一堂搜索信息的课堂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的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或者问题抢答比赛,可是到了课堂上由于部分学生或小组的进展缓慢不能完成,可以在某些阶段借助半成品加工策略对学生的某些技能进行公测,以局部地替代前面的教学方法,让课堂顺利进行,确保课堂效益。
创新教育是创造活动中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不论是要取得哪个层次上的成果,都需要积极主动地思维,使大脑能迅速地运转。这里常用的办法就是创设情境,提出恰当的问题。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恰当的问题能开启思维,进而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战斗在基础教育前线的教师,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大胆改革,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起兴趣,引发思索,引导创新,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成为改革创新的闯将,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论文作者:鲍恩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思维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