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管理“现代化”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理现代化属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最关键的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所以小平同志早就号召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诚然,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管理,无论是方式、方法,还是相应的法规,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并在日臻完善。宏观调控和预测、人口统计或抽样调查、经济景气分析和物价走势等等,早已用上了计算机;全国金融、邮电、交通等十大专业网络早已投入运行;大中城市政府办公系统已陆续建成;教育、科技等国际联网已在1996年全面实现;几乎占三分之一的大中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经过试点的制造资源规划(MRP—Ⅱ)系统也正在许多企业推广……为了实现管理现代化,许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手段。例如邮政系统的邮政编码、标准信封、机助汇款单之类;银行的信用卡、机助记帐和通兑之类;交通部门的联机订票;消费品的条形码标识;乃至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之类,率皆迅速向现代化迈进。
然而,管理现代化与计算机并不能画上等号,甚至后者并非现代化的主要标帜。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帜或评价标准体现在“五效”上,即要看:效用上升没有?效率提高没有?效益增加没有?效能强化没有?效果改善没有?
效率(Efficiency)、效益(Benefit)、效能(Efficacy)和效果(Effectiveness)从经济管理角度立论,意义与一般语文概念大致相当。唯独排在首位的效用(Utility)却有着特殊的经济学涵义。西方数理经济学中边际效用理论据有显要地位,特别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被用来作为经济增长的优化目标。
效用概念的主体是人,是人们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方面心理上满意程度的一种度量,或者说是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主观愿望能力的一种度量。促经济增长、抓两个文明,都是为了提高社会效用。因此,管理现代化的中心在于让效用升级。效率、效益、效能、效果的任何改进,虽然在一定意义或有利于效用,但效用升级的核心仍体现在人的满意度升级与否?粗浅一点说,评价管理是否步入了现代化范畴,关键是以人们是否“更加”满意为依据。如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采取某种现代化措施,似乎提高了某种“效”,却忘了提高效用,那就大错特错了。有的单位靠计算机打工资表,又靠计算机结算和发放工资,财务效率似有提高,职工工资咨询和领取却复杂化了,降低了效用。如果在效用上多动脑筋,使职工普遍认为比过去更准确、更方便,才称得上财务管理迈向“现代化”。
去年以来,有关部委推行“承诺”。于是,一时承诺之声响遍祖国大地。商业部门承诺“不卖假货”,似乎消费者仅因买的不是假货而沾沾自喜;交通部门承诺“正点运行”,似乎乘客就因正点开动而心满意足了。其实,由于许多承诺未改变任何效用水平,与所谓管理现代化自然毫不相干。
也许举几个例更能说明问题:在所有公用服务事业中,服务面最广的是邮局。每年四季度,邮局报刊发行忙得不亦乐乎。但《报刊发行目录》的编排方式数十年一贯制,对本身管理而言,真可谓“有条有理”。君不见1—?、2—?……数千报刊名称、季价年价,令人眼花缭乱,如坠五里雾中。既无分类,又无索引,那些编号只对发行管理有用,而订户则要从头到尾检索一遍,不啻大海捞针去寻找待订的报刊。邮局为了服务周到,体贴读者,腾出一线走廓,贴了个一字长蛇阵。偏遇上两位高度近视的订户,把目录遮得水泄不通,徒唤奈何。广州市邮局从元月起规定领取高额汇款须留下身份证复印件备查。本来这是很高明的管理举措,但通知单上既不注明,局内又不备复印机。取款人不得不“不怕远征难”,徒劳往返。广州有个“国营”家家安电器服务中心,家电出了毛病请其服务须缴纳168元会费,入会时诸多承诺但无一兑现,最后把个冰箱修得面目俱非,却仍高价收费。口口声声“我们是国营的”、“技术上保证修好”。从管理来看,该中心效益提高了,效用却属“负增长”。广东有个信息台,诸多疑难可以随时打电话问个明白。广州的自动寻呼台有几十个,寻亲访友倒也十分方便。遗憾的是这些台多数用粤语答话,苦煞外地刚到广州而往往更需要信息服务的人。药房出售的一种西药,标明“每片0.125mg”,服法则写成“每日1~2克,分3~4次服用。”我这个大学教授也得心算一番,反复核对无误方敢吞服,更不必说已斟酌过“中国特色”了。有一种滋补饮品,一次服1小瓶,可是要打开瓶盖,幸亏我学过钳工。国家规定商品和服务均须明码实价,但除了自选商场和一些百货商店,许多商品(甚至服务)却在讨价还价中成交。出租车大都“不设找赎”;发一封超重信该贴多少邮票从来是“唯命是从”,发信人对当值计价办法是无从知晓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地方为了调整结构、加强领导,不是深入基层去调查研究,而是滥发表报、文山会海,令被领导者疲惫不堪而荒芜实业;有的部门为了手续完备、“责权明确”,往往在管理上繁文缛节、层层加码,令人疲于奔命、应接不暇。这些管理“现代化”的误区,俯拾即得,不胜枚举。
加强管理的实质在于优化管理,管理现代化的精髓在于管理效用化。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卖方必须以买方为上帝。承诺必须以效用的升级、升华为出发点。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强化本位管理,却忽视甚至无视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的需求,无异于舍本逐末,而侈谈管理“现代化”徒贻笑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