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辽宁 110034
摘要:目的:探究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试行观之,观察组以责任制护理试行观之,对比组间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护理责任心、护理书写规范评分分别为(89.1±10.3)分、(90.1±7.9)分、(91.7±9.9)分、(89.1±7.3)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护理前,组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数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数值分别为(2.9±0.7)次、(2.3±0.7)min,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护理效果。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冠心病;护理质量
前言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病发,既而引起心肌缺血或坏死,影响脑组织和血供[1]。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部压迫窒息感,疼痛,呼吸短促,恶心头晕等。当前,常以药物和手术治疗。治疗后为保证预后效果,需辅助运用临床护理模式防止疾病复发。故本文选取36例冠心病患者,对其实施责任制护理,现将效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72例冠心病患者,取自2015.1-2016.1期间。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体质量43-89kg,平均体质量(61.3±29.3)kg,疾病类型:心功能Ⅰ级1例,Ⅱ级21例,Ⅲ级13例;对照组体质量44-90kg,平均体质量(61.7±29.9)kg,疾病类型:心功能Ⅰ级2例,Ⅱ级22例,Ⅲ级12例。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情,并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订。组间患者基础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纳入标准:纳入经冠状造影术确诊;无精神及意识障碍;患者疾病确诊资料完全。(2)排除标准: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心源性休克;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开展日常生活护理,保证患者皮肤清洁,饮食得当。及时为患者开展医嘱护理,确保按时给药。帮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提升预后效果。
观察组实施责任制护理。第一,划分责任区域。将临床护理工作合理划分,确保责任落实。病区内的护士长,总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实习护士等人分别划分床位,并将床位落实到个人。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管理3张床,并实行8h值班制度。确保24h均有人轮岗,及时处理紧急事件。辅助护理人员可记录患者每天的动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第二,落实责任制护理工作。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及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康复指导和生活习惯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护理工作落实。交接班过程之中针对护理注意事项,以书面形式交给下一位护理人员。责任护士需及时检查护理工作,如有不足可及时指正。第三,护理流程的优化。常规护理着重于治疗后护理。而本次使用的护理流程是在其基础上衍生而来的,经由入院-检查-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出院组成。每个环节均需以责任制度约束,方可保证护理效果。同时还需根据患者个性化需求开展入院评估送检和出院手术办理等。确保患者治疗期间均有人管理,如有问题可追究责任护理人员。第四,合理利用资源。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科学排班。如遇繁忙时段可与普通班结合,确保早中晚班人力重组。依照床位不同及病患程度,护士长可科学合理排班。如遇护理难度大的患者,可多安排人手开展护理。第五,完善监督体系。护士长每天需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去,及时针对抽查结果进行总结。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1.3评价指标
观察对比组间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差异[2]。护理质量:指导患者填写自拟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评价组间差异。量表包括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护理责任心、护理书写规范四项。每项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统计数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护理责任心、护理书写规范评分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组间护理质量调查分析表(,分)
3.讨论
冠心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症状多为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故患者治疗后需及时为患者开展护理,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和疾病预控能力,以便患者可更好保护自身健康[3]。
责任制护理作为一项新的护理制度,其于1950年兴起于外国[4]。其是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去拿身心健康开展的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责任制护理可将责任下放至护理人员,使其能够对所管患者负责,保证其护理效果。本次立足于冠心病患者基础上,开展了责任制护理的探究。本次责任制护理共分为五项,即划分责任区域、落实责任制护理工作、优化护理流程、合理利用资源、完善监督体系。划分责任区域可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分担,提升责任护理人员的护理负责意识,提升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护理责任心、护理书写规范。落实责任制护理工作可保证护理工作落到实处,提升护理工作的效果,保证护理预后效果,减少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优化护理流程可通过完整的护理操作,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合理利用资源可通过科学排班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效果。完善监督体系可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故以责任制护理模式为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可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和责任理念,即而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责任制护理模式可提升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疾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宋虹,徐海燕,穆希娟.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15-117.
[2]张密. 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16,15(2):69-71.
[3]刘娟,李杨. 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4):2659-2660.
[4]黄晓漫,徐楚君,林晓丽.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在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中的作用[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6):133-134.
论文作者:王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患者论文; 责任制论文; 冠心病论文; 质量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效果论文; 责任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