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软实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孩子论文,实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种“学艺”、“学技”的训练班为孩子铺陈了小学六年的学习阶梯。但是我有一些特别的想法,在小学三四年级时,专注于打造孩子的“软实力”。“软实力”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却有长效机制。
好身材是第一软实力
每位母亲养育男孩,都有一定的理想。我首先希望儿子是高挑、挺拔和健壮的,有良好的身材与外型。我先生和我都是中等个头,而直系亲属中有个子比较高的,所以我相信儿子有长高的基因,关键在于后天是否为他提供长高的环境。一二年级的时候,儿子与爷爷在河南生活,我不方便“遥控”隔代教育。三年级转到北京与我生活在一起,我感觉孩子的成长不能再等待,开始积极实施好身材培养方案。
好身材首先需要睡眠充足。为了确定这一观念,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中才分泌,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的分泌是浅睡眠期的3倍,每天增加2小时深睡眠时间,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可增加30%。在孩子生长发育期,拥有良好充足的深度睡眠,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孩子的个头才能长得高;统计表明,深度睡眠时间长的孩子98%以上身高超过同龄人平均身高。
每天睡眠10小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如果每天6∶30开始起床、洗漱、吃饭、上学,那么就得21∶30睡觉。刚从一二年级过来的孩子,回家之后先玩后学、边玩边学是他们的年龄特点,睡觉之前磨磨蹭蹭,花四五十分钟也是正常现象。如果为了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孩子20:30就得开始睡前的各种准备活动。可见,每天晚上孩子的时间并不宽裕。所以,孩子上学回家之后,我抓紧时间做饭,吃完饭敦促他抓紧时间写作业,这样紧紧张张地挤出时间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睡觉。
儿子从小到大都喜欢晚睡,他觉得晚上可以放松地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只好把每周五和周六的晚上完全交给儿子,他可以随便什么时候睡觉,第二天,可以随便什么时候起床,晚睡晚起成为儿子双休日最大的享受。当他的同学周六、周日上午11点从各种培训班放学回家的时候,儿子还在暖和的被窝里酣睡。很多同学都羡慕地说:“你好幸福啊,咱班同学只有你没有上培训班。”
除了睡好,还得吃好,孩子才能长得高。离家很近的地方遍布大学食堂和大小饭馆,但是我尽量给儿子做可口、营养的饭菜,每一顿都不马虎,做到荤素搭配、干稀搭配,饭后一小时还削好水果。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相信自己勤于做饭对于每天都在快速成长的儿子来说,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塑身健体必不可少的途径。平日时间紧张,孩子除了在学校上体育课外,在家里正规、系统的运动时间不是太多,也就是在玩耍和游戏中随便活动活动身体。我就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鼓励儿子参加少儿初级、中级和高级游泳训练班,他每期都能合格达标,掌握了比较规范的泳姿和技能,还获得了游泳深水合格证。暑假期间,每到傍晚时分,他都与同学在游泳馆里戏水锻炼,据说游泳最有利于身材的匀称健美和动作的协调发展。
三年下来,儿子的个头儿长得比较快,从三年级坐教室第二排发展到六年级坐倒数第二排。有的妈妈发现了这种变化,问我:“你家儿子怎么长这么快?吃什么好东西了?”我说:“没吃什么好东西,主要是多吃、多睡、多运动。”到了初二的时候,儿子达到175厘米,彻底超过他爸爸的身高,在个子方面“子不从父”,我觉得儿子不但“够本儿”而且“增值”了。既然个头儿长高了,就不会再缩回去了,我长舒一口气,第一软实力达标!
兴趣广能蕴藏软实力
儿子在班里是报培训班最少的学生,其实我也给他报了一些,只是很少报“正经”科目学习班。学校实行“减负”以后,课时安排得少了,下午四点左右就放学,这时父母都还在上班,让孩子那么早就回家,他一定会在家里“胡作非为”、“翻江倒海”,于是,我给他选择了学校安排的课外兴趣班。我跟儿子商量了一下,选择了小提琴、篆刻、牛顿科学班等等。
儿子六岁已经会弹钢琴。刚到北京的时候,房子比较小,放不下钢琴,为了保护儿子对乐器的兴趣和音乐的敏感性,小提琴不占地方,我为他报了一个学习班。不管学钢琴还是小提琴,我都把兴趣看得最重要,不把技能看得最重要,因此,儿子学琴不考级,随着他的兴趣,喜欢拉什么就拉什么。
因为报小提琴班的孩子比较少,兴趣班老师采取混龄教学形式,一二年级与四五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老师只顾教那些音乐素养起点比较低的一二年级学生,很少顾及四五年级的孩子,所以儿子从四年级到五年级,两年下来,四根琴弦只会拉两根,而且只会拉《欢乐颂》中最常见的一个小片段,还不怎么好听。即使这样,我还继续“忽悠”儿子的学习兴趣:“没学会也没关系,就算你初步入门了吧。你想,钢琴是键盘乐器,被誉为‘乐器之王’,你已经会了;小提琴是管弦乐器,被誉为‘乐器之后’,你也知道一点儿了。以后有机会再自己琢磨琢磨,或者遇到高手再请教请教,你的小提琴也就算没有白学。”儿子点点头,对小提琴保持一种兴趣、信心和期待,儿子将来上大学或者参加工作后,一定的环境或许能激发他重学小提琴的兴致和愿望,这也可能蕴藏着一种“软实力”吧。
学习篆刻就不一样了,效果非常显著。学篆刻的初衷是培养儿子的传统文化修养。我们寒暑假经常带儿子旅游,名山大川之处,少不了碑文篆刻,孩子对古字感兴趣,多少识一些古字,显得挺有文化的,我就这样“忽悠”儿子的学习兴趣:“寒暑假爸爸妈妈还带你出去玩,你学习篆刻就会认识一些古代碑文,很多大人都不认识呢,你多神气!再说了,不知道古人在墙上、石碑上写的是什么,那就是瞎玩、凑热闹。”带着“文化梦想”,儿子步入篆刻之门,学了两年。他说,全校只有十几个孩子学习,还以一二年级和女生为主,一二年级的学生拿不好刀,女生拿刀刻字没力气,因此他成为老师最得意的门生。老师还送给他一本篆刻帖子,里面都是诗词名赋。儿子边读边看边抄写,时间久了,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一开始学写古体诗词,初二成为班级写对联的“高手”,同学生日、教师节或者新年之际,儿子都会赋诗赠送同学和老师。在清华附中学生会主办的《云栈》校园文学期刊上,他的五首诗词被刊登,成为初中部惟一入选的学生作品,儿子很自豪。现在,他仍然对古文学很感兴趣,“造诣”也更高了。我觉得这一“软实力”将会持久伴随儿子,因为古诗词和古文学已经进入儿子稳定的爱好与知识结构中,并蕴含着继续发展的力量。
牛顿科学班也不错。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激发孩子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他像对待课内作业一样,认真对待这些课外活动,实验、观察、记录、总结,一套程序,一个不落,并自以为很有成就感,因为这些“科学素养”,使他在六年级的时候成为班里自然科目唯一的免考生。
相信很多孩子都像我儿子一样,对很多事物存有广泛的兴趣。三四年级的孩子,既没有一二年级入学适应期的迷茫,也没有五六年级面临小升初的压力,是发展各种兴趣的有利时机。兴趣的价值并不体现在直接给孩子带来好成绩,却体现在不但为孩子当下的生活带来乐趣,还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带来追求与憧憬!
好习惯是长久软实力
儿子在小学期间,成绩并不拔尖,但是快乐拔尖、人缘拔尖,这突出体现在“三好”学生的评选上。学校每年评选一次“三好生”,由学生自愿报名竞选,做一个5分钟的述职报告,同学们投票海选。由于儿子平时喜欢结交同学玩耍,而且爱帮助同学做事,所以培训证书和获奖证书都比较少的儿子竟然被评上了“三好”学生。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当上“三好生”,总归是件好事,不过传统的“三好”——身体好、品德好、学习好——并没有包含我心目中的“一好”——好习惯。
“三好”的孩子未必都有好习惯,好习惯容易被当作简单和琐碎的小事而被忽略,但我很相信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土说过的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从习惯影响人生的角度来说,好习惯着实是一个发挥长效机制的“软实力”,为了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我非常关注儿子的日常行为和各种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对习惯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另一方面是指导孩子塑造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提高孩子对习惯的认识主要通过聊天进行。儿子经常跟我聊班里同学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例如有一个学习很好的女生有一个小毛病,写作业或者没事的时候喜欢把硬币放在嘴里翻来覆去地含着;有一个男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左手五指和右手五指分别扮演一个小人,然后两只手打仗,有时左手打赢右手,有时右手打赢左手;有一个同学不管是上课还是写作业或者课间活动,左手总是放在胸前不停地挠来挠去的……每当他跟我说这些事的时候,我都表现出认真倾听的态度,并问他:“你觉得他这样做好吗?”儿子常说:“我觉得不好,但是挺好玩的。”我说:“虽然你觉得好玩,但是不要跟人学。”提醒孩子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的坏习惯,增强他的辨别力,是很有必要的。
当儿子说多了班里同学的事情,我就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同学上课说话、传字条、做小动作,你发现得多,说明你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儿子说:“开班会的时候老师讲的,有的同学下课也会说。”儿子的这句话启发了我,经常向他询问班主任在班会上表扬谁、批评谁,有利于了解小学生在学校里经常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与良好行为习惯,帮助父母提醒孩子学会取长补短。
培养习惯一般都是这样,即使认识到位,行为也未必到位,即使行为到位,也未必能够长久,所以在完全养成自觉的好习惯之前,亲手之间会有一场“持久战”。儿子属于比较文静的男孩子,在学习和品德上没有大毛病,但在整个小学阶段,他的小毛病也是一个接一个,此起彼伏,例如站着哈腰、写字歪脖、眨巴眼睛、翕动鼻子、写字潦草、乱放物品、应答声小等等,这些毛病虽小,但如果不及时矫正,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于是我不厌其烦地、不断地提醒儿子矫正小毛病、形成好习情。
好习惯并不直接彰显成功、名利与地位,但它是一种文明生活、一种健康人生,我希望这种文明和健康伴随儿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