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供应链并发关系的分析与研究_供应链系统论文

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关系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析研究论文,集群论文,供应链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从较低层次的某个环节,沿价值链向附加值高的环节扩展,以获取集群产业的升级和跃迁,Gereffi(1999)将此定义为“组织续衍”(organizational succession),而Bair(2002)称之为本地一体化集群发展(full package sector), 实质上都是指产业集群在集群地域形成完整一体化供应链的发展趋向。目前,国内外对于产业集群研究的四大主流理论中,不同理论侧重不同环节的研究:外部经济学说侧重分析共享“公共物品”服务环节;成本费用学说的Storper(1989)等侧重交易成本的销售交易环节;弹性专精学说的Piore和Sabel(1984)与Brusco(1982)侧重弹性专精和信任合作的生产环节;环境创新学说的Castells和Hall(1994)与Saxenian(1985)等侧重创新研发环节。这些理论所侧重研究的不同环节其实构成了集群供应链,为我们从供应链角度研究产业集群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其实,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之间的这种耦合关系在国内外很多地域的产业集群中客观存在,并且在集群产业升级以及集群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1953年德国RolfSternberg教授在对德国巴登、萨克森以及汉诺威—布伦兹维克—越廷根等地的集群企业进行研究时发现,在这三个集群地域中,制造商、供应商、竞争商和研究机构之间有着强烈的区内联系倾向,这些联系的内部化是基于供应链基础上的连接。在国内产业集群较为发达的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产业集群各个企业之间的内部联系也是如此。比如在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中,其配件生产、产品装配和销售之间形成了一条供应链,仅仅就低压电器的配套部件来说,就涉及到金属部件、合金材料、注塑部件、冲制、酸洗以及模具加工等几十万种,这些零部配件70%能在柳市当地采购,对于那些需要向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部件,其供应商即使没有在当地进行生产,也在本地设立了零配件的销售网点,整体上温州柳市的产业集群基于低压电器生产的所有采购都可以在5公里内实现,也就有当地“5公里经济圈”之说,这就是集群式供应链存在的表象。

基于此,我们将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耦合的现象称为是“集群式供应链”,并定义为:在集群特定地域中,存在围绕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诸多研发机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甚至是终端客户等组织,这些组织都以“供应商——客户”关系,通过“信任和承诺”的非正式松散方式或契约正式紧密方式进行连接,形成基于本地一体化的单链式供应链,该集群地域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非唯一性和生产相近性,导致在该地域中供应链的多条性和生产相似性,形成了每条单链式供应链企业不仅内部之间相互协作,而且不同单链的企业存在着跨链间的协调,与此同时还游离着大量位于这些单链式供应链之外、但在集群地域之中的专业化配套中小企业,配合和补充着这些单链式供应链生产,这样的一个敏捷性的网络组织系统就是集群式供应链。

总之,集群式供应链其实是一种“源于企业,但不限于企业;依于集群,但不囿于集群”的组织。即网络是这个组织的显形结构轮廓,在此背景基础之上是隐形、有向的链状架构。在这个组织中如果没有供应链特征,其集群内企业会因此产生同质化、产品无差异化的倾向,最终的结果是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如果只具有供应链特征而没有网络特点,该组织会因只有合作而无竞争而沦为低效率的组织(黎继子,2006;黎继子、刘春玲、蔡根女,2005)。

二、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含义及对象

(一)竞合含义

“竞合”(copetition)一词是由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拜瑞·J·内勒夫和哈佛商学院亚当·布兰登勃格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他们将企业的竞合关系总结为,“竞争”是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合作”是与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也就是说竞争与合作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后来诸多学者对“竞合”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一个较为规范的定义:在运作过程中,企业始终处于竞争和合作的氛围,不管是针对竞争对手还是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都同时存在着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或是一种合作性的竞争,这种竞合关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潜在动力和源泉。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企业的竞争合作同时存在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中,即与竞争对手在进行竞争的同时,也有着合作的可能性;对合作伙伴而言,在进行合作时也必然包含着相互的竞争博弈。这些不同形态的竞合关系之间的差异,可能就在于竞争和合作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比如对竞争对手而言,竞争的成分可能多于合作成分;在合作伙伴中则相反,合作程度高于竞争程度。集群式供应链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运作系统,由于自身的结构特征和运作特点,决定了其竞合关系不同于一般的单个企业,不同于传统单链式供应链的竞合关系,具体剖析集群式供应链中存在的竞合关系,为我们进一步分析集群式供应链的运作打下了基础。

(二)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对象

图1 集群式供应链七种竞合对象

根据M.E.Porter在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时所认定的五种竞争作用力:现有竞争对手、替代产品(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买方侃价能力和供方侃价能力,结合集群式供应链的结构特点,我们将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对象分为七类:参照企业(核心企业)、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者、潜在进入者、上游合作企业、下游合作企业和链外辅助企业,如图1所示。这七种竞合对象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进行相互合作、相互竞争来维系整个集群式供应链的合作效率和产业集群的产业优势。

1.参照企业。参照企业是指在集群式供应链中作为参照标准的某个特定企业。所以,参照企业可以是集群式供应链中的核心主导企业,也可以是集群式供应链中单链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或链外企业。但在这里我们将参照企业定义为集群中的核心主导企业,因为在集群式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是整个运作系统的中心,其他企业的合作与竞争围绕着它进行,都受到它的影响和支配。

2.竞争对手。在集群式供应链中,参照企业的所有竞争对手都围绕着同一市场开展竞争,这些竞争对手在产品结构和性能技术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同质性和相似性,并且在较为临近的地域范围内,因此相互之间的竞争是最为直接和最为激烈的,是企业之间全方位的竞争。这种相互竞争可能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即彼此间的市场份额相互消长的零和博弈。

当然,参照企业和其竞争对手可能选择一种较为理性的方式进行竞争,而不是相互之间的直接价格肉搏战。比如通过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经营,进行定制化生产,或者采取供应链合作方式或者基于时间的竞争来获得竞争优势,或者通过服务制胜。

3.替代品生产者。替代品生产者可以说是参照企业的第二个直接竞争者。一般地,消费者在购买不到所需的产品,或是替代品生产者的质量超过了参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时,顾客往往就通过替代的产品来替换原来计划购买的物品,使得参照企业面临另一竞争。所以,在集群式供应链中的替代品生产者,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满足消费的补充,但对参照企业来说就是一个竞争对手的加入,它在参照企业没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替代品生产者对参照企业的竞争性具体来说反映在不同的方面:功能替代、质量替代、价格替代和服务替代。其中功能替代是指替代品的功能和参照产品的功能相近,是对于参照产品的缺货或不能购买的一种替代;质量替代是指替代品的质量高于参照产品,使其成为趋向质量的消费者的替代品;而价格替代是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对替代品的低价格的一种消费倾向;服务替代是消费者注重服务而选择替代品。

4.潜在进入者。产业集群聚集优势所形成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会吸引潜在进入者的加盟和进驻,潜在进入者可能在集群式供应链成长期时进驻,只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通过引进设备和技术,就可以成为真正参照企业的竞争对手;或在集群式供应链发展的成熟期进驻,通过差异化经营或低成本经营策略而强行介入,这将加剧参照企业的竞争态势。潜在进入者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其他区域的同业竞争对手的加盟,二是全球价值链中的国外竞争对手的进驻。国内其他区域潜在进入者和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外潜在进入者,往往是在集群式供应链发展较为成熟的情况下进行进驻,多数有着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的进入对原先在集群式供应链地域的核心企业将造成全方位的冲击。

5.上游合作企业。上游合作企业是指在集群式供应链中,为参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外协件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处于参照企业的同一单链式供应链上,而且这些企业作为集群式供应链的主体,要求必须在产业集群地域中。参照企业同上游企业的合作既是源于上下游业务的需要,从更深的层次来说,也是同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者和潜在进入者竞争的需要。

注:虚线为跨链间竞合层次,实线为单链式供应链竞合层次:“+”表示合作关系,“-”表示竞争关系。

图2 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方式

6.下游合作企业。下游合作企业是指为参照企业进行批发和零售的企业。在集群式供应链中,这些企业往往大量集中在该集群地域的专业市场内,通过与这些企业合作,参照企业才能扩大市场份额,打开产品销路。也只有与下游企业合作,参照企业才能了解市场信息,获得市场需求变化的规律,为企业增强快速响应能力提供信息基础。

7.链外辅助企业。链外辅助企业是指位于集群式供应链之中,但游离于单链式供应链之外,为参照企业运作的辅助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是由于劳动分工的结果,以前是属于参照企业内部服务辅助环节的业务,被剥离开来后由专业化公司进行经营,而这些链外辅助企业的存在,对日益“弹性专精”的参照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将这些参照企业的外部资源纳入到自身体系中来。

在竞合对象中,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者、潜在进入者是同参照企业进行竞争的直接竞争对象,但同时也有着合作的相关性,只不过其竞争的成分大于合作成分;而上游合作企业、下游合作企业和链外辅助企业是参照企业的直接合作对象,但同时也有着竞争的相关性,只不过其合作的成分大于竞争成分。

三、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方式

集群式供应链体系中涉及到七个竞合对象,但是在进行竞合的过程中,这些竞合对象表现为不同的竞合层次、范围、程度和关系,如图2所示。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单链式供应链的竞合和单链式供应链的跨链间竞合。

(一)单链式供应链的竞合

单链式供应链的竞合是指参照企业,与其在单链式供应链各个企业的合作和竞争,其包括的竞合对象有:上游合作企业、下游合作企业和非单链上的外部辅助企业。这些主体所涉及到的是单链式供应链的竞合层次,这是集群式供应链竞合关系中最基本的层次,是一种纵向的竞合关系。

首先,上游合作企业与参照企业的竞合关系表现在合作上,供应链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零部件生产制造商,与参照核心企业(产品装配商)所进行的联系是一种业务合作关系。通过相互合作能够保证核心企业采购到装配所需的任何质量、任何数量、在任何时间和任何价位的物料,或是通过更深层次的技术合作,来促进产品的升级和核心能力的增强,通过物流信息共享,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其次,上游合作企业与参照企业的竞合关系还表现在竞争上。供应链上游合作企业在为核心装配企业提供物料时,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希望以较高的价格、较为宽松的付款方式和较为弹性的交货时间卖给核心参照企业。而核心企业同样本着利益最大化原则,希望在合作中自身能得到更多好处,所以希望上游供应商能按照要求,以较低的价格,严格依据即时生产原则交货,核心企业依仗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在产业集群地域中存在较多上游企业,向上游企业施加压力。这就必然存在着核心参照企业与上游合作企业之间的博弈竞争,但这是一种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

下游合作企业与参照企业的竞合关系同样表现在合作上。在相互合作中,核心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产品,下游合作企业为核心参照企业提供销售渠道,反馈市场需求信息,特别是在更深层次的合作中,能使得核心企业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快速反应,加快产品定制化水平,同时也能降低在各自环节中的库存水平,以致核心企业以较低流动资金占用水平进行运转。下游合作企业与参照企业的竞合关系还表现在竞争上。下游企业借助于产业集群中多核心企业提供产品的相似和同质性,要求核心企业按照符合销售企业利益的方式进行供货和生产,而核心企业则希望下游企业独家经营自己的产品,而不希望销售商同时也经营产业集群中的其他对等核心企业的同类产品,借此来垄断市场,攫取暂时的市场高额垄断利润。所以下游合作企业与参照企业的竞合关系同样是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

同理,非单链上的外部辅助企业与核心参照企业的竞合关系,与上述两主体相似,都是以合作为主流,而竞争是伴随物,是一种合作的竞争。

(二)单链式供应链的跨链间竞合

集群式供应链的单链式供应链的跨链间竞合,是较为高级的层次的竞争。它是基于某个单链式供应链来分析与另外的单链式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或环节的竞争和合作。包括的竞合对象有:上游合作企业、下游合作企业、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者、潜在进入者和链外辅助企业。但是这种竞和关系不是表现为各个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而是一种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合关系,是一种横向的竞合关系。

单链式供应链跨链间的竞争源于集群式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由于在产业集群中竞争的加剧,以及替代品生产者、潜在进入者的介入,迫使核心企业不得不以供应链方式,来应付相互之间的短兵相接,从而使得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竞争成为核心企业竞争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

在相互竞争中,核心企业各自追求着成本低、生产速度快、质量好、服务质量好(TQCS)和对市场响应迅速。而要在这些指标中都保持领先,唯有核心企业整合整个供应链环节——上游合作企业、下游合作企业和链外辅助企业,保证其都优于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者、潜在进入者。更确切地说,通过对核心参照企业、上游合作企业、下游合作企业和链外辅助企业的基于本地一体化供应链的整合,使得整合后的单链式供应链要高出其他单链式供应链或潜在(进入)的单链式供应链。在现实竞争中,较少出现某个单链式供应链在各个环节都优于其他单链式供应链的情况,比如在东莞IT产业集群中,国内电脑企业像Lenovo在下游环节上的实力要高于国外如HP下游环节的实力,但在研发环节Lenovo就稍逊于HP。所以单链式供应链跨链间的竞争是一种基于供应链整体的竞争。

单链式供应链跨链间的合作是该竞合中的辅助层次。跨链间合作也是源于集群式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由于核心企业经营同一品类的产品,以及各个单链式供应链的上游合作企业、下游合作企业以及链外辅助企业的功能相似和等同性,使得单链式供应链跨链间合作有了内部条件。在单链式供应链跨链间合作的外部环境要求上,则是市场不确定的因素增多,客户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趋向,导致企业必须面向市场进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进行基于时间的竞争,来迎合客户需求。这时核心企业仅仅依赖自身的供应链,难以进行敏捷生产,需要依赖其他单链式供应链的协作。比如客户要求紧急追加订货,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即时满足用户要求,但在临近的产业集群地域中,另外一个单链式供应链有着同质、符合要求的库存产品,这时就可以通过合作关系来满足该单链式供应链客户的需求,或是通过替代品生产者提供可替代的物品来应付这种应急事件。也可能是某个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突然发生缺货,这时该核心企业可以通过跨链间合作,向另外一单链式供应链有富余供货能力的上游供应商寻求支持,来共同维持各自的生产系统的高效运作。

总之,单链式供应链的跨链间竞合是以竞争为基础的合作,竞争是伴随物,而合作是主流,是一种竞争的合作。这种合作如果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由于相互合作增强了集群整体的服务满意度,在整体上增强了产业集群的场势效应,扩大了集群企业的市场份额,最终各个核心企业及其所在的单链式供应链形成一种多赢的格局。

标签:;  ;  ;  ;  ;  ;  

集群供应链并发关系的分析与研究_供应链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