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调研的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改革论文_郭立苹,蔡家伟

基于深度调研的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改革论文_郭立苹,蔡家伟

摘要:幼儿园建筑作为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前期题目,学生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存在被动接受、不会灵活运用、参考案例不当、不了解幼儿建筑特点等问题。深度调研是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增加多次调研的方法,设计成果依据调研成果推进完成。该方法有助于学生对幼儿园建筑深入理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注重建筑的使用性,为掌握正确的建筑社方法奠定基础,也为后续设计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幼儿特点;幼儿园;深度调研;使用性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迅猛发展,高等建筑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做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对真实设计实践的模拟,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的培训,同时将相关的原理和方法传授学生。在大形势下,该课程也日益显现出它的弊端,以幼儿园建筑设计为例,课程主要是由老师讲授大量的原理、知识,学生将其消化吸收后进行设计的过程,学生虽然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但是没有做过深入调研,不知道如何运用,做设计时还是将自己儿时的幼儿园建筑作为参考对象,不了解建筑的内在原理,做出的设计问题百出,形式也远远落后当今时代需求。

1.课程介绍

幼儿园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接触的第二个建筑设计题目,第一个设计题目是小别墅建筑设计。幼儿园建筑设计时长是7周+1周模式,前七周进行一草、二草、三草的设计,最后一周是集中周设计。课程教学步骤是,第一周讲解任务书和相关原理,布置调研任务;第二周,汇报调研PPT,设计一草(绘制总平面图和一层平面图),第三周,修改一草,设计二草(绘制效果图和立面图、剖面图),第四周、第五周,修改二草,确定方案,第六周、第七周完善设计,确定正草;第八周集中周上正图。

2.存在问题及原因

1)学生处于建筑设计的基础阶段,设计方法缺乏系统性,还处于摸索阶段,不能把握设计重点。幼儿与建筑设计是本科阶段的第二个设计,前面学习了建筑设计基础课、画法几何、建筑制图、美术等专业基础课,而建筑设计方法、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场地设计等课程还未开始,学生在上课时对于老师的授课内容基本属于被动听讲阶段,还不太会主动思考。在该情况下,学生对于设计也处于迷茫状态,设计草图也只是仅有局部的外观效果,但如何在运用在建筑中还不清楚。

2)学生不了解幼儿园建筑的使用情况。学生对于幼儿园的记忆还处于十几年前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主体建筑的印象不太深刻,也不太清晰幼儿园的正常使用情况。学生在做设计时,不了解建筑的内在原理,也不太明白幼儿的上课与活动特点,设计时更多的是自己想当然的过程,和实际使用情况相差甚远。

3)学生的调研流于形式,不够深入。课程设计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一次调研机会,但是有两方面原因导致学生调研结果流于表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现代幼儿园管理非常规范,尤其是高端幼儿园,管理者安全防范意识很高,对于学生调研可能会产生的一些问题,幼儿园管理者一般不同意学生直接调研,学生只能从墙外拍摄一些建筑的外观图片、室外场地图片等,但对于建筑内部基本处于完全不了解状态,更无法得知幼儿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第二,学生调研时还未开始做建筑草图,还未能预料到建筑草图设计中的矛盾问题,等第二周以后学生开始做草图设计时才发现了设计矛盾,此时已经错过了调研时机。在该调研过程中,学生经常是在调研时未能发现问题,在设计遇到问题时,又无法参考实际案例解决问题。

上述问题的出现基本都属于学生对幼儿园建筑不熟悉导致。如何帮助学生对幼儿园建筑建立深入的了解,是学生在做幼儿园建筑设计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度调研的方法是指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对典型建筑案例多次调研、详细调研的方法。它是以发现问题、调研案例、解决问题为主导的建筑设计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调研初期不知道为何调研、设计中期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幼儿园建筑如何运作等问题。

3.解决办法

1)建立幼儿院实践教学基地。在南阳市找三所高端幼儿园,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便于学生定期做调研,解决以往学生调研经常遭到拒绝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设计课程进度进行调研,在第一周调研时,了解一下幼儿活动特点,幼儿园建筑的基本情况等问题,学校也可以根据安排选择部分学生在调研期间到幼儿园做助教教师,便于了解幼儿的活动特点,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如何更好的为幼儿使用等问题。具体调研流程,在一草设计时,调研建筑内部的功能流线,使用优缺点,有无改善的方法等,在二草设计时,对幼儿园的造型设计、室内空间设计等问题进行调研,结合当前建筑思潮,设计建筑造型。

2)采用问卷调查法发现问题。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设计者第一要务。学生在初步接触幼儿园建筑中,很难发现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建筑的长期使用者可以清晰、准确的指出设计中的问题,鉴于此,学生可以在设计之初,发放大量的调查问卷,从幼儿、家长、管理者等处获得真实评价,该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针对性的了解建筑多方面的问题。

3)增加使用者参与成果答辩

在学生成果完成后,邀请部分幼儿园管理者参与成果答辩,在答辩过程中从使用者的角度评价建筑方案的实用性,并对方案进行评分,将他们的考核成果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增加建筑方案的落地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实用”的建筑理念。

结语

深度调研法在幼儿园建筑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实用”的建筑观念,引导学生在做建筑设计时立足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设计,让方案更具有落地性。同时,深度调研发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不再是被动的等待知识传授的过程,设计是调研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今后的建筑设计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论文作者:郭立苹,蔡家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基于深度调研的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改革论文_郭立苹,蔡家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