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及分析论文_王芳

王芳

江苏省海安县墩头中心卫生院 226691

【摘要】目的 对我院小儿热性惊厥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通过药物帮助患者进行降温和控制惊厥,观察组采用综合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热性惊厥应当予以及时的治疗,并且采取综合型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临床护理;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R51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220-01

小儿热性惊厥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科急诊疾病,多发于6岁以下的患儿,中医理论认为小儿热性惊厥发病原因在于感受时邪、热极生风[1-2]。惊厥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脑损害的发作。因此,对于儿童惊厥患者而言,必须采用有效的急救措施进行及时的处理,有利于改善预后。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小儿热性惊厥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62例,女性患者有38例,年龄分布在1.5-5岁,平均年龄为3.5±0.8岁。发病到治疗时间为24-72h,平均时间为40.5±10.0h。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分布在1.5-4.5岁,平均年龄为3.3±0.3岁,发病到治疗时间为24-72h,平均时间为40.3±9.0h;对照组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龄分布在1.5-5岁,平均年龄为3.5±0.5岁,发病到治疗时间为24-72h,平均时间为40.5±9.5h。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1.2.1护理的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通过药物帮助患者进行降温和控制惊厥;

观察组:采用综合化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1)急诊的处理

第一点,在疾病发作的早期帮助病患者疏通气道,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正处于发病状态下的病患者其意识模糊,容易误吸入胃内容物以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到导致气道被堵塞,引起呼吸困难[3]。同时处于意识模糊状态下的病患者其舌根后坠,呼吸道的分泌物容易导致病患者出现气道阻塞的情况,由此影响到病患者气体交换。此时应当吸出病患者口腔内以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且把头偏向于一边,以免误吸情况的再次发生。

第二点,对病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进行监测,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4]。对于出现低血压的病患者,应当立即帮助其调整姿势,从而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通过升压药的使用来处理病患者的低血压情况,但是避免所使用的药物会造成病患者的呼吸受到抑制的药物[5]。在发病早期对病患者的血气进行分析,通过鼻导管给予氧气,并抽取病患者的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测以及血细胞计数。

(2)药物的治疗

早期的药物处理应当在病患者进院治疗后的5分钟以内进行,首先采用劳拉西半对病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剂量为2毫克,从对病患者的惊厥进行控制。如果经过以上的处理后病患者的惊厥没有缓解,那么应当对其血压以及呼吸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且再次使用劳拉西泮进行静脉推射,剂量为1-2毫克。

(3)降热处理

物理降温,松解患者的衣服,使用温水进行擦浴,主要部位包括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走向未知,避免擦后背和胸口,时间为15分钟作呕;在头部给予湿冷敷,但是必须确定患者的表邪有所缓解方可使用冰水进行冷敷,避免导致毛孔堵塞,影响患儿表邪的输出。

1.2.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了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了例数n值和百分比%作为表示,采用了t值检验,采用x^±s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当P<5%时,表示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高热惊厥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不同分为两型:单纯型高热惊厥和复杂型高热惊厥。其中单纯型高热惊厥首次发作年龄在4 个月-3 岁,复发不超过6 -7 岁,发热时体温在38.5 ℃ 或以上,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发生于发热24小时内,一般只抽搐一次,抽搐后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在2 周后脑电图正常。复杂性高热惊厥,体温低于38.5 ℃ 也发生惊厥,在一次病程中可多次抽搐,体检可能有阳性神经系统体征,脑电图可能有异常,发展成癫痛的可能性较单纯性高热惊厥大。从本文病例中可以看出高热惊厥以单纯型高热惊厥为主。

小儿热性惊厥发病原因在于环境温度低,小孩衣服穿得较多,难以散热,同时发热症状不明显,导致家长有所忽略。因此家长应当注意使用手心触摸患儿身体的背部和胸部,如果感到异常,应当使用体温计进行准确的测量,腋温超过37.3摄氏度,应当进行物理降温,超过38.5摄氏度,应当加以使用药物降温,避免惊厥的发生。本文综合护理中采用了物理降温,该降温方法可以和药物降温共同使用,但是禁止使用酒精擦浴,避免皮肤毛孔吸收酒精。本文研究可见,采用综合护理措施从急诊救治、药物处理和物理降温三方面进行护理,比常规护理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加快患者退热,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小儿热性惊厥应当予以及时的治疗,并且采取综合型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明霞.循证护理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的实践[J].中外医疗,2015,(15):136-138.

[2]王景娟.肠道感染及其引起的小儿热性惊厥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2):195-196.

[3]周素红,胡利娟.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71-172.

[4]宋红,张秋,李宝珍等.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511.

[5]金绍燕.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508-509.

论文作者:王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及分析论文_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