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探讨论文_孙向峰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探讨论文_孙向峰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就是对地基的处理工作,这是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基础。众所周知,软土的特点是土层具有压缩性较高、含水率高而且孔隙比较大,这种特点就使得水利工程施工的设计以及施工难度得到增加,因此就需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的处理,避免由于承载能力不足导致的一系列危害。现阶段的水利工程规模较大,同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更应该对地基尤其是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1导言

水利工程施工初期经常会出现软土地基,这很难满足水利施工的施工要求。由于软土的含水量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压缩性,而在抗压方面则难以承受过于大的压力。经过总结能够清楚的看出,软土地基的透水性差、抗压强度低,容易发生沉降,严重的影响着水利工程的质量。所以需要水利工程的负责人与施工人员在建设初期,根据实际的地基情况进行处理,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

2软土地基的性质及危害

2.1什么是软土地基

在我国水利工程方面定义中的软土地基是指强度比较低、压缩量比较高、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软弱土层。这种土层大都在海边、湖边、水库旁等水域附近出现,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阻碍了水利工程的发展。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是其自身的水分比较充足、土壤颗粒之间的缝隙较大、抗压能力差、流动性较强等特点。并且软土地基中的土壤成分较为复杂,这就造成了即使在同一地层当中,土壤间的性质差异也很大,这就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2.2软土地基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软土地基对水利工程造成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软土地基自身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软土地基自身具有强度低、含水量大、流动性强等特点,很容易对水利工程造成影响,使得相关的水利工程出现垮塌、沉积、移动等危险。另外由于这些特点,也给水利工程的施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就必须要考虑到软土地基问题,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则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一些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对水利工程建设地的地基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使得工作人员在今后的施工中对施工地的地理环境了解不够详细,在进行工程设计时也很难考虑到软土地基所造成的影响,这就使得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几率大大增加了。未被处理过的软土地基完全不适宜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没有详细的勘探后就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很容易便造成水利工程质量不合格,甚至有可能出现更大的危机像堤坝垮塌等。还有就是在勘探出软土地基后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很好的处理,有些工程因为成本或技术原因,即使在探明水利工程建设地是软土地基后,也无法妥善的处理好软土地基问题,这也为水利工程建设埋下了危险的祸根,使得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出现很多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

3软土地基的特点

3.1透水性差

软土地基的主要组成是淤泥质软土,渗水性较差,大部分水利工程中经常遇到没有办法将水分排出的情况。施工人员根据这一特性,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排水施工,这样能够提高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为后期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3.2强度低

由于软土地基的自身成分的特性较差,施工中对地基强度有很大的干扰,如果不将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那么很容易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坍塌和沉降等安全问题,将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无法保证。

3.3下沉现象明显

压缩性大决定了地基容易出现沉降,这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施工人员如果不进行沉降速度的控制,将会对整个工程产生严重的干扰。

3.4均匀度不足

由于软土地基与平常施工的地基性质的差异,软土地基的密度与强度都不如普通土地,这样决定了其受力水平的差别。受到软土地基的自身性质影响,很难保证施工质量,这样将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5压缩性能好

软土地基的两个明显特征就是强度低、压缩性能耗,而随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进行,软土地基会受到各方面的施工压力,将造成一系列的沉降塌陷等问题,很难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

4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4.1换填管理法

换填管理法在软土路基的处理中最为常用,原理也较为简单,是用符合施工要求的土质来替换软土。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首先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将软土质全部挖出,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填充满足质量等级的土质。最后,对填充的土质还要进行夯实的操作,为后续的操作奠定基础。为了保障地基的质量,填充的物质有多种,主要有粗砂、鹅卵石和碎石等。另外,这些物质要分层填充,增强地基的问固定。一般而言,第一层都为高强度的碎石和矿渣垫层,使地层的缝隙较大,可以实现地基的高透水,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第二层多位灰土和素土垫层,可以保证地基的受力均匀,加强地基的稳固性。第三层为砂和砂垫层,方便地基内部气体的排出,加快地基的固结。当然,填充的方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将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最大化。

4.2排水砂垫层法

排水砂垫层法多用于水分含量较大的淤泥粘性土和泥炭土等,其原理是在软土地基的底部填充渗水性较强的砂垫层,让地基的水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排出来,进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有时为了防止地下水的反渗,还会在砂垫层下铺设粘土层,让软土地基的处理更为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砂垫层一般选择鹅卵石和粗砂等,保证材料之间有较大的缝隙。在施工的时候,要注意把材料搅拌均匀,铺设在地基的底部,然后夯实、压平。更为重要的是,排水砂垫层法一定要预留出排水槽,让地基渗透出的水可以及时排出。同时,还要做好防止水倒流的工作,使地基的固结速度加快,保证施工的质量。

4.3化学固结法

在一些特殊的软土地基中,传统的处理方法很难起到较好的效果,所以采用化学固结法。化学固结法是指用化学材料填充地基,实现对地基的改造,进而提升其强度,减弱其压缩性,使地基能满足水利工程施工的要求。一般而言,化学固结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1)灌浆。利用电化学和气压的原理,在软土地基中添加石灰石等,使之发生反应,实现对淤泥粘性土的加固,进而增加软土地基的强度。(2)合成材料填充。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还可以将人工合成的材料填充在其中,然后通过夯实将合成材料和软土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软土地基的韧性。同时,合成填充材料还可以减缓软土地基的沉降,保证地基的稳固性。(3)硅化加固。硅化加固是利用硅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将软土组织黏合在一起,生成胶状的凝聚物。凝聚之后的软土底层硬度会增加,抗压强度也有所提升,可以达到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

5结语

总之,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种,地基土质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在地软土地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以及水文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查,对各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考虑各种不同施工方法的优点或者是缺点,然后选择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军.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9):136-137.

[2]黄磊.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3):138.

[3]高兴福,康广鹏,崔祥国.浅析水利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0):85-86.

[4]朱曙洲,卢大庆.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296

论文作者:孙向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探讨论文_孙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