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基础,关注现实,重视探究——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几个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注重论文,重视论文,现实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加强基础,注意覆盖面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等基本知识都非常重要,历年的高考题都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今年也不例外。在理综考试中,由于题量的限制(一般只有5~6个选择题,3~4个非选择题目),为了能够体现知识的覆盖面,各地普遍采用了同一个策略,即在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会涉及到3~4个章节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以在有限的题量中,尽可能扩大知识考查的覆盖面。今年生物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生物事实、生命现象和生命的过程等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1] (全国Ⅱ卷)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
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
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
[解析] 只要知道抗体是蛋白质,蛋白质分泌物的合成、加工、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的基础知识,便能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B
[方法] 解答这类试题较为简单,只需识记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即可。
2.对实验的操作程序、生物学基本生理活动等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2] (福建卷)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解析] 人教版教材提到的“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答案] C
[方法] 解答这类试题要重在掌握教材中各学生实验的操作程序、科学家研究生物学的一些方法、生物学基本生理活动的过程以及相关过程的比较等基础知识。
3.对概念、原理、法则、理论、模型等基本知识的考查
[例3] (海南卷)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
C.顶芽附近的脱落素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
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
[解析] 此题考查了生长素基本理论中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识记该基本理论后,就明白顶端优势主要的原因是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使生长受抑制引起的。
[答案] A
[方法] 生长素的基本理论是历年考试考查的知识点之一,必须掌握其原理,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
二、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考查
知识是载体,能力是主导。重视能力考查是历年高考试题的主题,今年的高考试题依然如此,在试题中非常注重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表曲线应用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力的考查。紧密联系实际也是生物高考试题的一个特色,许多试题往往采用现实生活、生产实践相关情境进行设问。
1.以曲线、图表为载体的试题这类试题能够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判断、分析和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是高考命题的常见类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物高考题中都有涉及。
[例4] (浙江卷)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________和________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
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c-d段
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__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___和___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解析] 光合作用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而描述光合作用的常见方式是图表、曲线形式,所以学会分析图表是做好这类题的基础。本题图甲中要读出一个较隐蔽的信息,即两虚线对应两曲线有光饱和点的内容,所以(1)应该填写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而从图乙曲线读出b-c段上升缓慢的原因是凌晨温度较低,呼吸速率较慢所致,而c-d段急剧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消耗大量所致,d点时因大气中
比瓶内高,打开瓶后,大气中
进入,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答案] (1)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2)温度较低,细胞呼吸较弱,产生的较少 随光照的增强,消耗
进行光合作用 提高 (3)延长光照时间 增加光照强度
2.材料解析题这类题的特点为四新:新情景、新材料、新信息、新问题。这种题的解题思路是首先通过快速阅读将新、旧两类信息都挖掘出来;其次是要审读,确定问题的目标;再次找出与这个问题目标相关的具体信息进行表述;最后进行反思,提高答题的精确性。
[例5] (北京卷)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为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H分别处理对照组和试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12.5mL,每天1次,连续21天,n=20)。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小鼠产生的精子计数。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请分析并回答:
(1)表中数据显示,环境激素H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________。
(2)小鼠脑中的________调节________释放的相关激素能刺激睾丸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并生成精子。精子是由睾丸中________细胞(2n)经________发育来的。
(3)正常雄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偏高会抑制脑中相关激素的释放,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4)有的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体缺失,这是精子DNA分子发生________和DNA片段________所致。
(5)环境激素可沿着________传递进入人体,被靶________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解析] 此题目的新信息是环境激素概念,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影响实验的内容和结果,要用到的旧信息是有关对比实验的知识内容,根据小题中的问题可联系到减数分裂、动物激素调节、染色体变异和食物链等相关知识进行答题。
(1)环境激素H浓度为100mg/L时,精子数均值为5.09×个,环境激素为200mg/L时,精子数均值为4.35×
个,所以环境激素H浓度增设小鼠生成精子减小;
(2)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能通过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来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3)性激素浓度偏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促激素的释放,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
(4) DNA分子发生断裂而使某些片断丢失称为染色体缺失;
(5)环境激素若存在于食物中,可沿着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作用在靶细胞上干扰人体精子生成。
[答案] (1)减小
(2) 下丘脑 垂体 精原 减数分裂
(3) 负反馈调节
(4) 断裂 丢失
(5) 食物链 细胞
三、倡导探究学习,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仍是考查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实验试题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没有脱离教材的实际,又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分析、结果的处理与表达。目前常利用探究性实验来进行考查,围绕探究实验的五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可以考查不同的侧重点。解这类题,首先要分析信息,找出其考查的侧重点,然后联系相关知识点分析实验,最后用文字表达。
[例6] (安徽卷)面对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霉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间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1) 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 kg,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B两组;
(2)A组各花盆中________,B组各花盆中________;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________条件下培养;
(4)6周后,________处理10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________。
结果预期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有关实验设计内容,根据题意可知,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确定接种与不接种摩西球囊霉菌为单因子变量)、条件一致原则(要置于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等,将放在干旱环境中进行选择指标定为紫花苜蓿的存活率。预测结果较为简单,须从能提高抗旱能力和不能提高抗旱能力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 (2)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不接种
(3)适宜且相同
(4)干旱 紫花苜蓿死亡率(或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结果预测与分析: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提高抗旱能力(或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等于或高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不能提高抗旱能力)。
标签:环境激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