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凌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023300)
【摘要】目的 分析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鼻中隔偏曲,依偏曲部位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78例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76例患者对矫正效果满意,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4%。结论 鼻中隔偏曲临床症状累及全身,症状可能与其它众多疾病相近,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诊断;一旦确诊,行手术矫正治疗一般即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病理技术 质量监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76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252-02
鼻中隔偏曲的发病率高于10%,比较常见,其病因较为复杂,且临床表现与其它很多疾病类似,容易造成误诊,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为患者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1]。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其临床症状,并找到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笔者总结了78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资料,希望能以此充当循证资料,方便同行工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采集7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诊断及治疗资料,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男女比例为35:43,年龄范围(10~16)岁,平均(13.8±1.1)岁,临床表现以鼻塞、脓涕为主,占53例,另有反复鼻出血症状21例、持续性头痛症状4例。行鼻镜检查,显示偏曲形式包括C型、S型、棘突、高位偏曲三类,比例为41:18:12:7。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微创矫正手术。手术步骤如下:①术前常规检测,测量患者外鼻长度、鼻唇角度等必要数据,视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全麻或表面麻醉方式。②以美国史赛克鼻内镜系统引导手术,按偏曲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若患者偏曲部位主要为前软骨部,则选择皮肤黏膜作为下刀点,纵切分离高低位粘骨膜,剪短软骨,进行矫正;若偏曲部位主要为骨部,以鼻中隔作为下刀点,纵切分离粘骨膜,前段筛骨垂直板,进行校正;若主要为局部偏曲,于偏曲位置稍前处下刀,以骨凿复位;对部分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还应在手术的同时积极处理合并症。③行术后常规处理,以止血棉局部填充手术部位,保证鼻中隔位置正常,行抗生素处理。
1.3 统计项目
对患者做至少一个季度的跟踪随访,统计患者对矫正效果的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其中疗效的判定如下:痊愈,患者对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随访期间临床症状消失,鼻息肉等并发症无复发;有效,患者对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随访期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对矫正效果不满意或随访期间临床症状复发。
2 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本组78例患者中,76例对矫正效果满意,其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无复发情况,2例患者出现鼻息肉、2例患者出现下鼻甲肥大,行对症治疗后均未影响预后。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4%。统计数据见表一所示。
表一 患者治疗效果
3 结论
3.1 临床症状
鼻中隔偏曲虽然形成于鼻腔,但其症状却累及全身,主要包括:①鼻部症状:鼻塞、脓涕、喷嚏不止、反复鼻出血等;②头部症状:头晕头痛、咳嗽不止、眼胀酸痛、耳鸣、视物不清、眩晕等;③肩颈部症状:肌肉僵硬、肩颈疼痛、活动颈部出现噼啪响声;④全身症状:思维迟钝、头脑不清醒、易烦躁、失眠嗜睡、胸闷出汗、腰腿酸痛、腹泻、抽风、晕阙等[2]。
3.2 诊断方案
本疾病病理表象直观,即鼻中隔出现偏曲,然而对该疾病是否和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直接有关,医学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论,尤其是轻度偏曲,可能导致出现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行矫正手术后,并无法完全消除症状[3]。因此,对其的诊断需要与其它多项疾病(如垂体肿瘤、食管癌)等进行联合诊断分析。对出现前述各项症状的患者,在以其他方案达不到治疗效果时,应该积极考虑鼻中隔偏曲,视情况行恰当的手术治疗。
3.3 治疗方案
本疾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在于:既要保护好正常而又健康的组织,又要矫正或去除偏曲的组织。手术方式依旧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显示鼻内镜引导下,行微创矫正手术,疗效较好[4],本例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结果,78例患者中76例达到了预期目标,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4%。然而要保证该手术方案的疗效,我们还需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①术前必须行必要的测量,以确定手术具体方案;②需进行矫正手术的患者往往为青少年,其多数骨骼组织可塑性良好,因此手术中应着重“矫正”“复位”,仅需取出局部偏曲的骨组织,避免影响患者的身体发育;③鼻腔空间较小,应用鼻内镜保证了照明,因此手术器材必须尽量小,以避免不必要的黏膜损伤;④本手术方案创口小,因此对填塞的要求较低,对部分患者甚至可以不进行填塞,这能够有效减术后头痛鼻塞等不良反应。
3.4 病因分析
总结本组78例患者出现鼻中隔偏曲的原因,可以发现,导致患者出现该症状的根本原因,有如下几项:①外界因素。外力冲击鼻梁,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该症状,本例中有11例患者鼻组织周围曾遭受过外伤,可能是导致出现该症状的根本原因。②自身发育因素。骨及软骨的发育异常,可能导致相互之间出现挤压,从而形成源于骨缝的棘突。本例中分型为棘突的患者有12例,可能由该因素致病。③腺样体肥大可能导致高拱腭弓,患者常以口腔作为呼吸途径,这也可能直接导致中隔偏曲。本例中明显以口腔进行呼吸的患者有17名,可能与疾病的成因有关。④其他疾病导致。某些可能压迫鼻中隔的症状,如果仅出现在一侧鼻腔内,很可能会导致鼻中隔偏曲。本例中7例患者合并有鼻甲肥大,可能是导致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因素。⑤遗传因素[5]。本例患者中有22例的家属也同时患有鼻中隔偏曲,可以推测出遗传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总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症状累及全身,极有可能造成误诊,我们必须要以合理有效的方案进行诊断。对确诊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往往能够达到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韩德民,王彤,臧洪瑞.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2):103-105.
[2]韦岑,黄善坚,潘安妮等.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48例临床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1(5):64-68.
[3]韦岑,黄善坚,潘安妮等.鼻中隔偏曲治疗术式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2012(2):163-165.
[4]赵丹.鼻中隔偏曲、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09.
[5]傅刚,乔建华.鼻中隔偏曲的遗传规律研究[J].泰山卫生,200 2,26(1):2-4.
论文作者:林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鼻中隔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手术论文; 疾病论文; 方案论文; 本例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