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旺旺医院骨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 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106例骨折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骨外科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水平、对护理满意度、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5.7%,低于对照组的20.8%;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6.2%,高于对照组的83.0%;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综合护理,能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骨折;手术;术后;综合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
临床上所说的深静脉血栓具体指的是深静脉内部由于血液流通状态不畅,发生凝结,从而形成的一种血栓病变,导致静脉血流障碍的病症的产生,这是临床上大多数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果不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对病情进行控制和护理,诱发产生患肢部分、全部功能丧失,肺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甚至一些情况下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可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1、2]。本文分析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综合护理的效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的106例骨折手术患者,通过数学随机列表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1-17小时,平均6.1±0.6小时;左下肢骨折18例,右下肢骨折35例;患者年龄32-79岁,平均52.8±5.0岁;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1-19小时,平均6.5±0.8小时;左下肢骨折21例,右下肢骨折32例;患者年龄30-74岁,平均52.3±5.5岁。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骨外科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综合护理,① 心理:与患者及其家属间要加强沟通,对其心理变化情况进行了解,解除思想负担,消除悲观情绪,对其所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介绍治疗必要性;② 宣教: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危险因素、后果、预防方法等,使患者认知能力增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吸烟者要劝诫其戒烟,防止出现肺部并发症;③ 饮食:说明饮食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以低脂、富含纤维作为饮食的基本原则,避免刺激性和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尽可能多的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如木耳、香菇等;④ 早期护理:进行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在干预前无下肢微血栓形成,可以将患肢适当的抬高并按摩,按照由远端向近端的基本顺序对肌肉进行挤压,使血液循环加快。加强功能锻炼,期间要制定针对性的计划,以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⑤ 物理干预:选用弹力袜、足底动静脉泵、弹力袜加压装置等进行物理干预,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⑥ 药物干预: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以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用药期间对切口渗血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尿常规、大便潜血、出凝血时间等相关检查要定期进行,为用药提供依据;⑦ 病情观察:对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水平进行监测,注意患肢温度、颜色、肿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同时要注意对左右腿的周径大小进行对比;⑧ 尽量避免通过患肢静脉进行穿刺输液治疗,对血液凝固状态进行观察,静脉输液或抽血操作的过程中,有回流慢或采血后血液快速凝固等异常现象产生的时候,应进行必要化验。
1.3 观察指标
(1)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水平;(3)对护理满意度;(4)术后住院治疗时间。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以满分为100分的不记名打分问卷,按照如下标准进行。<60分定为不满意,≥80分定为满意,其余均定为基本满意[3]。
1.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用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5.7%(3例),低于对照组的20.8%(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水平
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X2=4.45,*P<0.05
2.3 术后住院治疗时间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分别住院治疗(13.06±3.59)d和(18.73±2.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已经成为近些年来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该类并发症出现的基本病理学特征表现为静脉内膜受到损伤、静脉内部的血流严重滞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该病患者通常情况下起病较急,病情程度严重的时候,诱发出现患肢坏死的可能性较大,会直接导致致命性的肺栓塞,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围手术期特别是术后阶段,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4-6]。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进一步证实,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综合护理,能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生延,徐瑞云,李柯蓁,等. 综合护理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 甘肃科技,2016,32(03):127-129.
[2] 王晓玲.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09):1240-1241.
[3] 欧阳凤珍,周少云.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2014,5(6B):118-119.
[4] 张加碧.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5,28(22):261-262.
[5] 刘清梅,邱丽薇,林艳琼,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J]. 吉林医学,2015,34(21):4406.
[6] 冯玉新.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5,07(23):226-227.
论文作者:许红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术后论文; 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