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问题;处理意见
导言:我国是一个资源损耗大国,以前人们过分开发不可再生资源,导致其渐趋枯竭,现如今人们将目光转向可再生资源,如说水电等。从本质上讲,水利工程建设也是利用水资源,利用水力发电,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用水,促进农业发展。无论何种用途,水利工程的质量都必须得到保证。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
1.1 周期较长,内容繁杂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包括施工前、施工过程中、验收阶段,伴随着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动工,再到竣工验收完成,具有监管周期较长的特点。从质量监督内容来看,在施工前阶段,需要进行质量监督的内容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审批的有关文件、水利工程法人与工程监理单位签订的法律协议或文件复印件等,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施工水平概况,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各参与单位的组织管理。在施工阶段,质量监督的主体是施工各方。检查内容包括施工各方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工程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等。
1.2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监理周期是对项目法人申报的从开工到主体工程施工的项目划分进行审核确认。其中,质量评价项目的划分是工程质量监督的关键。主体工程施工初期,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是核实和确认项目法人申报的建筑外观标准,审核依据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中的“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表”、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文件、水利工程项目技术规范标准等。在水利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质量管理内容是项目法人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发现的问题,既要通过书面形式通知对应单位,还要及时通报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
2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
建筑材料的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最终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优质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一些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而选择价格低、质量差的建筑材料,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设置专门的材料采购人员和材料验证人员。在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应尽量选用优质材料,采购后提交材料审核人进行具体质量检查,切实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保证其在不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正常生产和使用。
2.2 质量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但现阶段大多数工程中,质量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部分质量管理人员未经系统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储备。质量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问题逐渐积累,降低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因此,质量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其重视质量管理,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2.3施工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如果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又缺乏施工技术,那么水利工程质量也就不堪设想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为了节约成本,承包方选择的工人大多是农民。农民工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在理论上还很欠缺。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依靠经验不能进行理性分析是必然的。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没有理论经验支撑,农民工依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行事,场面混乱,给实践救援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建设,使得水利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2.4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还不成熟,许多制度法规缺乏可执行性,导致许多质量管理人员抱着侥幸心理,工作不积极、不严谨,降低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有必要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质量管理人员的行为。
3 管理措施
3.1 加强对人员的培训
水利工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搞好职工的综合素质管理,提高职工的综合业务能力,对提高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员选拔过程中,承包人应尽量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同时还需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员工一旦遇到问题,可以冷静处理,不必惊慌。此外,承包人应积极引进大量优秀人才或独立培养人才。针对人才的培养,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其综合业务能力进行审查,专项突破,不断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此外,可以设置一定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使工作人员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样一来,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3.2 制定出质量监督目标,完善相应的质量监管制度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质量监督目标,完善相应的质量监管制度是提升工程质量的基础。首先,要确立质量监督目标。依据项目合同,确立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目标。其次,要完善质检技术规范和制度,在监督工程中做到有章可依,提升监督有效性。在建立监理制度方面,要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流程和实施标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效率,这也是全面拓展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范围和效率的关键。首先,地方政府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实行工程质量管理分级责任制,并根据水利工程的性质和规模划分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其次,要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明确了项目法人是保障所建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所建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负责,也要对分管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因此,各级政府及水行政部门在组织构建项目法人时,一定要严格把关。第三,要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市场秩序、水利工程规模、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等内容,适当更新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内容,使之与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发展要求相适应。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良好成绩,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解决了用水问题。但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利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应严格控制施工的各个环节,合理规划施工方案,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光念.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控制的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3):166-167+197.
[2]张峰.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要点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9(11):56-58.
[3] 王卫军,陶长进.当前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7):956.
[4]胡学家,姚海滨,杨香东.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实践探析[J].中国水利,2018(4):30-31.
[5]陶卫华,胡爱龙.基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分析[J].吉林水利,2018(1):54-56.
论文作者:韦胜海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水利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