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抑郁、焦虑心理及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神经介入;术后焦虑;影响
近年来,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其可在较大程度上使得患者的脑细胞功能得以恢复,从而降低了神经功能缺损[1]。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患者对其所知的甚少,手术安全感较低,常常并发程度不同的焦虑而对治疗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焦虑及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行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55例,年龄21-73岁,平均(50.20±7.28)岁。脑动脉畸形5例,动脉瘤6例,外伤所致10例,动脉粥样硬化79例。将本组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及目的介绍、手术大致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持续时间及对应方式等以及个人因素在围术期中的重要性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心理干预方法为:
1.2.1 术前心理护理
(1)制定干预计划首先了解病史,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患者的既往史、手术史、检查的结果、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对即将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来制定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计划。
(2)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由专职护士进行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其的思想工作,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认知态度,讲解介入治疗的原理和优点。同时,对拟定的治疗手术方案、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发生的不适、需要患者配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均给予详细说明[2]。
(3)解除心理负担向患者和家属说明一次性介入治疗费用虽高,但康复后治疗费用支出将比术前减少,并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明显。请治疗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说明手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术中很好的配合,手术会很顺利,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有计划地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疗法,练习床上排便以减少术后尿潴留[3]。
1.2.2 术中心理护理
虽然术前已进行了充分的心理护理,但患者真正进入导管室准备接受治疗时,约2/3的患者仍出现紧张情绪,因此,应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医务人员陪伴在患者身边,安排好舒适体位,做好大小便的管理,保护患者隐私,适当与患者交流,使患者精神放松。必要时轻握患者的手,介绍操作的进度,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由于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手术,术中应保持安静,器械轻拿轻放,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遇到意外,不大呼小叫,避免给患者带来恐慌[4]。
1.2.3 术后心理护理
(1)穿刺点出血及局部血肿形成患者离开导管室进入ICU72h,观察心脏突发事件及其他并发症。患者在ICU里缺乏与亲人接触与交流,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症状,所以各种应激阈值降低。术后24h绝对卧床,术侧肢体制动,造成患者腰背疼痛不适,产生烦躁情绪,从而不按医嘱过早活动。护士应加强巡视,尽早发现其心理问题,耐心解释肢体制动的重要性,协助患者向健侧翻身,同时按摩受压皮肤,腰下垫软枕。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医务人员要表示十分的理解,也可以让患者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让家属坐旁边聊聊天,使患者思想放松,转移其的注意力[5]。
(2)保持排尿排便通畅术后一部分患者有意限制饮食、饮水,担心排尿排便次数增加,一方面卧床排便不习惯,另一方面怕引起出血,护士应用自己的言行消除患者的顾虑,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正常进食一些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尿潴留者可听流水声、导尿等。
1.3 评价标准
①焦虑度及抑郁度:采用Zung制定的SAS及SDS量表进行评价。②康复效果:主要按照GCS转归标准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以及死亡等;神经功能缺损: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SS)。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变化对比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护理干预后康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OS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心理行为干预指的是干预的重点主要放于患者的心理状态上面,可通过学习调整或者改变个体的异常病态心理以及躯体症状等,以构建健康行为。在实际的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通过语言、表情以及行为、一定的放松训练等进行心理行为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反应,以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消除身心疾病,重新获取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若护理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以及心理护理干预,就很难确保患者术前的配合治疗与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引起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的发生。故心理护理干预是降低患者心理压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及方法,同时它也是调节患者最佳心理状况的必要策略。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焦虑、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永红,梁佩云,何丽芝,等.心理行为干预对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59.
[2]齐志华,昊冬云.心理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2,24(1):187.
[3] 李宝英,陈瑞容,梁喜芳,等.100 例脑血管神经介入术围术期护理心得[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237-238.
[4] 谭永.神经介入治疗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全程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2(1):132-133.
[5] 李永红,梁佩云,何丽芝,等.心理行为干预对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59-60.
论文作者:陈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神经论文; 术后论文; 焦虑论文; 手术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