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缩短功能性子宫出血止血时间及改善预后的作用论文_杨洋

天津市泰达医院 300457

摘要:目的:对缩短功能性子宫出血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妇科诊治的10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护理方式不同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1例;两组均给予积极治疗,对比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探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随访掌握贫血发生率和复发率,并掌握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探究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贫血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缩短止血时间,预防和减少复发,改善预后,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功能性子宫出血;预后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症,主要是因为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功能失调,导致子宫出血异常性、不规则性出血,但生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1]。在女性月经初潮到绝经任何阶段均会发生。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易引起贫血、休克,严重危害到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临床积极治疗同时,还需做好护理干预工作。本文主要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妇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治的10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通过临床症状、B超、诊刮等检查确诊,复合《妇产科学》的有关诊断标准[2]。排除子宫恶性病变、肝肾功能不全、生殖系统感染及妊娠等患者。依照临床护理方式差异分成:探究组,51例,20~56岁,平均(37.5±1.7)岁,病程7~33d,平均(15.6±2.2)d,已婚43例,未婚8例;对比组,51例,22~59岁,平均(38.4±2.0)岁,病程10~29d,平均(16.1±2.5)d,已婚41例,未婚1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病程等基本一致(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常规检查、口头宣教、用药指导等;探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包括:

1.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之后,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方式进行宣教。向其细讲解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知识,包括病因、病机、表现、危害、防治及护理等方面,语言通俗易懂,让患者正确、全面认识自身病症,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同时,可通过发放健康手册、专题讲座等方式深化宣教。

2.心理干预:由于大多数患者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年龄轻的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而这又会引起生理变化,加重病情。基于此,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通过解释、鼓励、说明等方式疏导,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让患者认识到情绪会影响病情,也影响治疗效果。责任护士应保持高度责任感,耐心倾听患者感染,并理解和尊重患者,解答患者疑问,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适时告知患者治疗取得的效果,必要时可让治愈者先生说法,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其临床配合度。

3.用药护理:一方面,指导患者严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以便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不得擅自减、停用药,以免出现撤药性出血。同时,用药前必须耐心向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原理、作用及用法用量,明确告知患者不得在病情有所好转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停药或自改剂量,确保用药效果。另一方面,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效果,并注意服药后有无胃肠道反应,如出现遵医嘱服用适量的维生素B6、B1等。

4.生活护理:①基本护理,对长期反复性流血者,应指导其留意使用的卫生巾、内裤等,能准确预估失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时补充必要的体液、营养物质,并据此调整用药处方和药量。对出血较为严重的,必须密切注意其脉搏、血压、心率、面色等体征变化,并嘱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因阴道反复流血,机体免疫力会降低,易出现宫腔感染,因而还需提醒患者做好外阴卫生护理,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清洁方法,并要求勤换内裤,以免出现生殖道感染。还需鼓励多饮水,确保尿量充足,有助于尿道的机械性冲洗,减少感染发生。②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出血情况,结合患者饮食喜好,鼓励起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当增加铁剂摄入量,比如:年龄轻的患者多食猪肝、禽蛋等食品;对于更年期患者,则多食鱼肉、瘦肉及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生冷等食物。并注意补充维生素、锌剂,以便预防和改善贫血症状。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护理后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即首次用药至阴道流血大幅减少用时)、完全止血时间(即首次用药至阴道完全停止出血用时)。同时,随访6个月掌握两组复发、贫血发生情况。

1.5统计方法

本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2.5软件予以统计处理,计数数据用( ±s)表示,以t检验,计量数据用例数(%)表示,通过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止血时间对比

在治疗及护理后,探究组的用药后控制出血、完全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随访复发率及贫血发生率对比

通过6个月随访,探究组无病例复发,出现2例轻度贫血,发生率为3.9%;对比组4例复发,发生率为7.8%,出现6例轻度贫血,发生率11.8%,两组数据比较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妇科临床相对多见的病症,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经期延长、经量多等,往往易合并贫血,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研究表明[3],护理是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在积极治疗基础上,有助于改善病情,促进康复。

传统护理就是在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是指导患者用药、饮食指导,该护理方式操作便捷,不存在固定方式。近年来,伴随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理论不单单在于在于生理和疾病方面的治疗,还注重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干预,以形成系统的治疗模式[4-5]。所以,要积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本研究中,探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主要向患者讲解功能性子宫出血相关知识,让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增强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消不良心理,建立治愈信心,为后续的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的开展奠定基础。从结果看,探究组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的对比组,且复发率、贫血率更低(P<0.05)。

综上而言,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止血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实现良好预后,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宋云霞.综合护理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探讨[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02):1969-1970.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3]周晓燕.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综合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1):118-119.

[4]叶正丽.护理干预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心理情绪患者的临床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04):498-500.

[5]闫晓凡.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09):170.

论文作者:杨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对缩短功能性子宫出血止血时间及改善预后的作用论文_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