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通识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各自按照教学要求与大纲授课,没有很好的交叉性,全育人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
一、引言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对新时代统筹协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方向、新要求。同时,做好协同育人工作也是大学教师深刻领会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二、目前课程分析
目前,思政课都是由思政系列教师专门授课,课堂教学以课程大纲限定的教授内容为主,内容理论性较强。大一学生每学期可能有1-2门专门的思政类课程,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接触本领域专业课程频率逐渐增加,通识类思政课会减少,不能很好地起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如何提高政治站位,充分整合各专业、学科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各门专业课都映射出一定的社会与人文关怀,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将思政细胞无感融入专业教学课程,让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对课程思政的一些探索
1.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发挥指导和教育职能的实践者,不断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主体意识与教育教学实操技能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地融入各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出发点。通过多种内容形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提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意识站位,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全方位培养人才。
2.发挥专业课程的隐层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测绘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网络课题教学等多种形式方法,提高专业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一同进行的步调,将知识点的传授与正确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实事求是、不怕苦不怕累、实践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与品质。
3.有机整合教师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学是教师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和知识技能传授活动的总和。做好课程思政不仅要让同学理解、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软、硬技能要求,更主要的是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每一门课程,不管是思政类课程,还是专业基础课程,都有其内在的课程涵义与精神,有各行各业先进的带头人物,而不仅仅是书上的专业理论知识;每位老师,也有其特有的人格魅力与个性气质,这就要求教师需将课程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与本身的气质性格相结合,教师应认真策划“开学第一课”内容,真正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有机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本文通过对以前思政类通识课存在问题分析,探索了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的若干实践手段,并经过在测绘工程专业学科的应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进行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01)。
[2]李国娟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28-29。
[3]董宇艳 荣文婷 陈杨 文化传承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航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
[4]雒秋凡 曹晓丽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现状、目的及意义[J].课程数育研究,2018,(27)。
[5]高德毅 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6]刘圣楠 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6)。
[7]刘凯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J].时代教育,2016,(15)。
[8]于冠华 李敬强 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
[9]李雨容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
[10]于冠华 张建宝 地方高校专业使命教育实践探索——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7),77-78。
论文作者:唐晓艳 邓文彬 胡新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课程论文; 思政论文; 教师论文; 专业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高校论文; 专业课程论文; 《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