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化视角下的模因论研究
陈海君,杨伟超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摘 要: 从国内外模因论和认知语法化研究成果来看,语言的模因与语法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认知隐喻是模因运作的机制。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语言模因研究,为探索语言的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模因;认知;语法化
模因理论和认知语法化是当今语言学领域研究的两个热点。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外学者逐渐认识到,模因与认知语法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语言模因的作用,推动着语言的语法化。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研究语言的模因论,对进一步推进认识语言的运动变化,还原语言的进化本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认知语法化是模因论的认知理据。
一、语言模因论
建立于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的“模因”概念,是牛津大学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1976)率先提出的。在 Dawkins(Dawkins:1976)看来,meme 实际上即为个人记忆里面的信息单位。它是可以复制的,从一个人的记忆复制到别人的记忆中。基因通过遗传繁殖,模因通过模仿传播,是文化传播的单位。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国学者在对社会文化领域各种现象的研究中,引入了“模因论”(何自然,何雪林:2003),将广义上模仿而被复制通过了的任何一个信息,都称作“模因”。
对于基因生存机器,也就是被叫做“宿主”的生物体来说,要使其生命基因得以延续,就一定要靠遗传和进化这两个方面(Dawkins:1976)。而作为跟生物体具有相近规律的文化,在对其文化基因进行延续的时候,所需要的则是自身的继承和进步。
具体到语言,模因对语言的影响,包括了从口语到书面语,从词汇到句法,甚至到更高的语篇层面。就信息复制而言,它实际上起源于模因论。其原因既有语言学习的因素,也有传播因素。不管是新词语,还是新句型,都可以复制,并迅速地应用于社会语言中。被复制的还有与新词语创造有关的创意机制。人与语言的互动模式也因此而产生。无论是语言的变化还是发展,都可通过对语言模因运动的研究得以窥探。Dawkins(1982:109)最初定义模因是存储在人脑中的信息单位,随着研究的深入,Dawkins(1986:158)认为模因自我复制的途径是从一个人的大脑复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从人的大脑复制到书本,又从书本传播到人的大脑。在Dennett(1990,1995)看来,模因实质上为信息图示,就模因载体而言,它既存在于头脑中,也是物体本身的体现。Gatherer(2001)坚持模因是文化遗传单位或者模仿单位,每个模因都应该是一种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文化现场。Deacon(1999)的观点是:模因既是符号,又是符号的载体。
对于语言的演变而言,有了模因论的存在,信息复制观点得以产生。一方面是新词语既被复制又被传播,另一方面,连创造新词语的创意也得到了复制,同时,人和语言的互动模式也形成了。这样将语言放在一个运动变化的状态里去研究,从而增加了对语言中词语语法功能转变的认识。但是,在模因的背后,怎么去认识语言变化的理据,(即推动语言变化的力量),怎样用认知的视角去理解模因,这需要从语言的语法化角度来衡量。
二、认知语法化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是一种有关语言演变的学说。它认为:语言首先具有不确定性;其次,其范畴有非离散性的性质;第三,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语言使用,都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语法化在传统意义上要么指一种过程,要么指一种现场。它所涉及的是:实词转化为意义虚灵而又具有表示语法的功能(沈家煊:2001),即我国传统语言学里面所讲的“实词虚化”。
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互联网语言在年轻一代中被广泛使用,词汇、句法的更新速度加快,在旧词汇的基础上,新词汇不断产生。国内学者从语用、文体学、话语分析等角度对现在流行语进行研究的很多。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法化角度下的模因对流行语进行分析。以期证实语法化和模因是促进语言运动变化的内在运作机制,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三、模因与认知语法化的关系
点对多点的传输模式实现了雷达链路的备份、同时雷达数据可以同时传送至多个网络中的目标用户、可以进行服务器间的合理切换,极大的加强了了雷达数据的安全保障。
2.2.2 立木蓄积量样方数据。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提供的阿荣旗林业小班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投影转换,转换为CGCS2000投影。
《汉语大词典》中对“任”的解释是:相信;使用;负担;职务;由着,听凭。“任性”原来的词性是形容词,表示听凭个人的秉性去行事,要么是不做作,要么是放纵,可能是满足欲望,也可能是为了不正当目的。
模因理论研究的基础是生物学,它既可应用于语言,也可用于文化研究,模因本身需要模因复制等来延续其语言和文化基因。语言中新词的产生和词语意义的突变、句式的转变、语法的重生等一系列现象,就是语言模因复制和突变的过程,而从语言语法化的角度来看,就是语言语法化的过程。模因因子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当然映射也是有选择性的映射。
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从一个人传输到另一个人,实质上是认知模式。对于成功模因因子来说,三大特点不可忽视(何自然:2003):其一为复制的保真度高,即宿主与下一代的模因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二为多产性,模因在散布方面的速度跟其成正相关;其三为长久性。复制的数量跟复制模式的存在时间成正相关。对于模因来说,其生命周期要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一些模因在选择过程中经过变化或遭淘汰,产生了新的语言形式。针对模因变异信息的量化,Lynch(1991)提出用集合来说明模因如何构成模因复合体。
图1 模因AB(阴影部分)
如图所示,模因A 与模因B 在模因的变异中,通过遗传、变异和淘汰,产生了模因AB 复合体,即模因A 与模因B 的交集,我们无法判定模因A 与模因B 哪一个信息量更大,但是新的模因复合体AB,继承了模因A 与模因B 的某些特点。
模因在语言中的过程也符合上述模因复制和突变的规律。语言的模因与语言的语法化在规律上是一致的,模因是语法化的一部分。认知语言学家Traugott(1997)认为,语言的语法化程度是一个由低到高构成的斜坡(cline)。就历时斜坡和共时斜坡而言,前者体现为逐渐演变阶段,后者为某阶段变异形式所构成的连续体。就范畴与范畴而言,不管是斜坡,还是连续体,其分界线并不清晰。语法化渐变性质,公式A>A/B>B 体现得很充分。语法化之后,新的形式会出现。在A 与B之间存在一个渐变体,即A/B,A 与B 可能共存很长时间,旧的形式不一定马上消失。这与语言模因的复制和突变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即模因A 与模因B 在复制传播过程中,经过内部的筛选与变异,会产生一个模因AB 复合体。
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受省力和明晰两条原则支配。这两条原则会发生抵触:一方面,语言要表达清晰,就需要用繁琐的语言,表达更多的意义;另一方面,语言的使用者是人,人具有惰性,又不想太浪费时间,更愿以简短的话语表达清晰的意思,这就是语言的省力原则。在模因因子的复制过程中,新的复杂词汇模因构成了一个个新的语言模因。新词汇形成的过程,也是语法化起作用的过程。在语法化过程中,某个语法形式较旧意义的丧失和较新意义的加强存在一定的平衡性,但是二者的竞争会逐渐打破平衡,较新意义逐渐取代较旧意义。
虽然固定效应能去除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效应,能够很大程度上消除内生性问题,但如果内生性来自其他暂时未发现的因素,回归结果的一致性就需要慎重考虑。本文假设被解释变量存在二阶自相关,建立如下的动态面板模型:
四、语法化视角下的模因实例分析
无论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生成主义语言学,都不约而同地将整个语言看作一个自足系统。不过,语法化现象告诉我们:语言并非想象中的自足系统,它实际上和语言外的很多因素,诸如社会发展、人的认知、社会环境的变化等都相关联。语言的研究需要把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结合起来,用语法化来解释共时平面上的语言变异现象。
1.加强个别辅导。根据造成学困不同的成因,分析每一个学困生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为了便于辅导,除了教师重点辅导外,也可安排班上的优等生与学困生进行“兵教兵”帮扶活动。
语法化视角下的模因现象,有利地支撑了语言的开放性。随着社会发展,新词汇、新句型、新语篇不断涌现,上述语言问题都可以应用语法化视角下的模因去解释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化,既指语法结构,也指词法范畴形成,因此不仅局限在实词虚化。Traugott(2002:21)认为,我们可以从历时角度和共时角度进行语法化的研究。一方面,把语法化看作语言演变的历时部分,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语法形式来源;二是其形成;三是发展途径。另一方面,把语法化看作句法和语用现象的共时,对表达语法关系的手段进行考察。就语法化而言,认知隐喻是其强大驱动力(Sweetser:1990)。建立在体验主义哲学观基础上的认知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个从原域映射到目标域的认知过程(Lakoff&Johnson:1999)。语言研究要将以上所述的历时与共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释语言现象,语言的语法化研究,对认识语言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词汇层面
词语:任性
高校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充分了解智慧校园的支撑技术并把握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有利于高校智慧校园的有效建设。本文论述了高校智慧校园的支撑技术,解析了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以期给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从而能真正在把握技术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建设方案和实施对策,构建真正充满智慧的智慧校园,从而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管理效率和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核心竞争力,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2015年江西一位老伯在网上购买保健品时被骗,老伯明知道被骗,还继续寄钱,总共被骗10 多万。老伯最后还语出惊人:“就是想看看他们能骗我多少钱。”针对此事,有网友调侃:有钱就是那么任性。此语迅速传播开来,还衍生出各种变体:有权就是那么任性;有房就是那么任性;有车就是那么任性……随着这一词语被高频率地运用,词义逐渐发生变化,也可用来表示“天真率性,勇于担当”。
1)在调压井口修筑混凝土锁口,并在周围修建排水沟、截水沟,防止雨季地表水流入井内。在井口边设置1.4 m高的防护栏,0.35 m高的挡脚板。
就语言演变而言,模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新词语得到了复制,还包括创造新词语的创意的复制。经由模因的复制与突变,“任性”的内涵与外延都突破了原来的意义,词性也由贬义逐步过渡至中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褒义。涵义也与原来相差甚大。可见语言复制模因的过程,就是语言语法化的过程。
认知语法认为,语法是非自足的;语法的本质是象征性的;语法构式是象征单位(symbolic unit)的构式(Langacker:1987)。一定的语法结构形式象征反映着一定的语义功能。语言是一定形意的结合体。
语言模因的变异,不存在正确与否,只有适度与否的问题,而语言的语法化也是没有对错,只需考虑能否被语言的使用者接受。一个词语、句型或语篇,假若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规律,能在语言使用者之间广泛传播,就说明这个语言的模因是成功的,这个语言的语法化影响是巨大的,语言的模因与语法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句法层面
对于句法模因来说,一方面,无论是句法形式还是其结构,都保持原样;另一方面,其内容发生了改变,新词语替代了过去句型中的词语。这样的原句式因为保真度高、多产性和生命力强,模因因子复制的速度和传播速度快,在很短的时间里会衍生出很多新的类似结构。例如: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177)中华细鳞苔 Lejeunea chinensis(Herzog)R.L.Zhu&M.L.So.杨志平(2006)
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反映了主人公的彷徨与苦闷。因为句型短小精悍,模因了许多的衍生体,例如:参加还是不参加,是个问题;工作还是不工作,是个问题……
模因的认知复合体验有哲学方面的认知基础:在对新信息的感知方面,要从人本身出发,借助已知概念以及概念的系统进行。一个句式的模因因子,总是从熟知的模因开始,进而语法化,这是人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模因在语言中的复制与突变,认知隐喻是内在的运作机制,它推动着语言模因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新的认知域。
3.语篇层面
模因的发展能够扩展到语篇层面。著名的段落或篇章中所用的写作技巧、写作角度、立意等,都可以成为语言模因变异的层面与落脚点。
如根据孟浩然的《春晓》创作出的“夏眠到拂晓,家家空调跑。夜来滴水声,电耗知多少。”语篇层面的模因,是在词汇和句法模因的基础上进行的,语篇模因的过程,也是整个语篇的语法化过程。语言的使用者借用已知的概念或概念系统,来感知新的复杂信息。在模因与语法化作用下,新的语篇结构简洁、新奇,语义丰富,令人回味无穷,从而实现了认知努力的最小化,语法构式表达力量的最大化(牛保义:2002)。
模因论将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应用于语言发展的分析中,为我们研究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由于强力模因的推动,语言得以不断丰富发展,语言的语法化才得以不断的推进。语言的模因与语言的语法化,强有力地证实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将语言的模因论与语法化用于语言学习者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将为语言的迁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参 考 文 献 ]
[1]Deacon,T.W.[J].The Semiotics Review of Books,1999.Volume 10(3).
[2]Dawkins,R.[M].Oxford:OUP,1976.
[3]Dawkins,R.Harlow:Longman,1986.
[4]Dennett,D.London:Allen Lane Press,1995.
[5]Gatherer,D.[J].Journal of Memetics 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1998(2).
[6]Lakoff,G&Johnson,M.[M].New York Basic Book,1999.
[7]Lynch,a.[J].Journal of Ideas,1991(2):3~10.
[8]Langacker,R.W.1987/1991.I/II[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9]Sweetser,Ev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0]Traugott,Elizabeth Closs,and Richard,B.Dash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11]何自然,何学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0~209.
[12]牛保义.仿拟构式生成的认知语用学解释[J].现代外语,2009(2):118~126.
[1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
A Study of Mem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Grammaticalization
CHEN Hai-jun,YANG Wei-chao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Langfang,065201,China)
Abstract: From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emetics and cognitive grammatical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the meme and grammaticalization of language are in natu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Cognitive metaphor is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a meme.The study of language me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grammar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Key words: meme;cognition;grammatic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 H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637(2019)02-0095-04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编号:ZY20140224)、廊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8029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 2019-03-27
作者简介:
陈海君(1981—),男,山西怀仁人,防灾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认知语言学。
杠杆是能转动的棍子或板子,也可以是合页,它转动的中心点叫作“支点”。跷跷板就是一种杠杆。我不能用胳膊抬起罗克西,但我可以用跷跷板抬起它。其他杠杆可以帮助你把东西移动得更快或更远。
杨伟超(1982—),男,河北三河人,防灾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外语教学。
(责任编辑:付巧英)